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光帽鱗傘

鎖定
光帽鱗傘(學名:Pholiota nameko (T. Itô) S. Ito & S. Imai)是球蓋菇科、鱗傘屬真菌。子實體小至中等大。菌蓋直徑3-10釐米,初期扁半球形,後近扁平,初期紅褐色,後黃褐色至淺黃褐色,中部色深,表面平滑至有一層粘液,邊緣平滑,初期內卷,而帶有粘的菌膜殘片。菌肉白黃色至較深色。菌褶黃至鏽色。菌柄長2.5-8釐米,粗0.4-1.5釐米,菌環以上污白色至淺黃色,菌環以下同蓋色,近光滑,粘,內部實心至空心。菌環膜質,生菌柄上部。孢子印深鏽褐色。孢子淺黃色,光滑,寬橢圓形、卵圓形5.8-6.4微米×2.8-4微米。褶緣囊體近棒狀,無色,25-35微米×5.6-6.5微米。 [1] 
主要分佈於中國和日本;在中國多分佈於台灣、廣西、西藏等地。秋季,叢生或羣生於闊葉樹木倒木或樹樁上,以殼鬥科樹木為主。 [3] 
光帽鱗傘是一種食藥兼用菌,其子實體表面黏性物質是一種核酸,它對人體保持精力和腦力十分有益,並且有抑制腫瘤的作用。 [1]  [3]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大型真菌卷》(2018年5月)——無危(LC)。 [4] 
(概述圖參考來源: [5] 
中文名
光帽鱗傘
拉丁學名
Pholiota nameko (T. Itô) S. Ito & S. Imai
別    名
光帽磷傘
光滑鏽傘
珍珠菇
滑子菇
滑子蘑 展開
別名
光帽磷傘
光滑鏽傘
珍珠菇
滑子菇
滑子蘑
滑菇 收起
真菌界
擔子菌門
蘑菇綱
蘑菇目
球蓋菇科絲膜菌科
鱗傘屬 [6] 
光帽鱗傘
命名者及年代
(T. Itô) S. Ito & S. Imai,1933 [2] 

光帽鱗傘真菌學史

  • 栽培史
從20世紀50年代起,日本開始用木屑加麥麩進行光帽鱗傘的商業性栽培。光帽鱗傘栽培經歷了由木段人工栽培到1960年代開始利用木屑箱式栽培過程。1976年中國遼寧省引日本種進行實驗栽培。在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及河北等地己成為光帽鱗傘的主要產地。其產量躍居世界首位,2009年,中國光帽鱗傘總產量達31萬多噸。 [3] 

光帽鱗傘形態特徵

子實體小至中等大。菌蓋直徑3-10釐米,初期扁半球形,後近扁平,初期紅褐色,後黃褐色至淺黃褐色,中部色深,表面平滑至有一層粘液,邊緣平滑,初期內卷,而帶有粘的菌膜殘片。菌肉白黃色至較深色。菌褶黃至鏽色。菌柄長2.5-8釐米,粗0.4-1.5釐米,近柱形,向下漸粗,菌環以上污白色至淺黃色,菌環以下同蓋色,近光滑,粘,內部實心至空心。菌環膜質,生菌柄上部,粘性,易脱落。孢子印深鏽褐色。孢子淺黃色,光滑,寬橢圓形、卵圓形5.8-6.4微米×2.8-4微米。褶緣囊體近棒狀,無色,25-35微米×5.6-6.5微米。 [1] 
光帽鱗傘

光帽鱗傘近種區別

光帽鱗傘
墨汁鬼傘
菌蓋直徑3-10釐米,初期扁半球形,後近扁平,初期紅褐色,後黃褐色至淺黃褐色。
菌蓋有灰褐色鱗片,邊沿灰白色具有條溝稜,似花瓣狀,直徑4cm,或更大些。
菌肉白黃色至較深色。
菌肉初期白色,後變灰白色。
菌柄長2.5-8釐米,粗0.4-1.5釐米,近柱形,向下漸粗。
菌柄污白,長8-15cm,粗6-12mm
光帽鱗傘 光帽鱗傘
墨汁鬼傘 墨汁鬼傘

光帽鱗傘產地生境

主要分佈於中國和日本;在中國多分佈於台灣、廣西、西藏等地。秋季,叢生或羣生於闊葉樹木倒木或樹樁上,以殼鬥科樹木為主。 [3] 
  • 水分要求
光帽鱗傘子實體含水量85-90%。在營養體生長階段,木段栽培應使其水分含量為35-42%。代用料栽培其含水量一般應在68-72%。發菌空氣相對濕度一般在60-75%。在生殖生長階段,要求空氣相對濕度一般為85-95%。在原基形成與分化成菌蕾階段,不能直接向基質與菌體上噴水,應以逐漸加大空氣相對濕度的方法增加起濕度。 [3] 
  • 營養條件
光帽鱗傘屬於木腐菌。許多闊葉樹木屑,少數針葉樹木屑可以作人工栽培原料,以闊葉樹山毛櫸科的木屑最佳。光帽鱗傘生長分化所需要的碳氮比在營養生長階段20:1;生殖生長階段(35-40):1,與平菇的基本相似。其氮源不必過高,否則菌絲纖細,也不易分化子實體。若加入米糠以10-15%為宜。 [3] 
  • 空氣要求
光帽鱗傘是好氣性真菌。在營養體生長階段,室內通氣不良,或培養基質透性差,菌絲細胞生長分化呼吸排除的CO2不能及時排除造成O2不足。從而,影響菌絲體的正常生長分化,同時造成厭氧環境,雜菌滋生,培養料被污染。在生殖生長階段,菌體細胞呼吸更為強烈,故此需要的氧氣量更大。常通風換氣,而且是較温和的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是非常必要的。否則,環境中CO2濃度過高會導致原基不分化,晚育菇,菌並長而粗,菌蓋小,子實體易畸形。 [3] 
  • 温度要求
光帽鱗傘是低温,變温結實性菌類。菌絲在4-32℃都能生長,適宜温度為25-26℃,15-20℃菌絲髮育最健壯。32℃以上停止生長,40℃以上菌絲細胞趨於死亡。長時間處於-5℃以下可產生凍害或病害,菌絲細胞再生能力受影響。子實體生長分化温度一般為5-20℃,可分為高中低温型菌株。高温型7-20℃,中温型7-12℃,低温型5-10℃。當地氣温達10℃時是光帽鱗傘的較好的‘育菇時期。菌絲達生理成熟後應進行7-12℃的變温刺激促使原基的發生和分化。 [3] 
  • 光照要求
在發菌階段,菌絲需要暗培養。在生殖生長分化階段則需要散射光一般掌握在500-800勒克斯為宜。光線不足原基形成少,且難以分化成菌蕾;子實體的菌蓋薄而小,菌柄長而細,菌肉糠軟。商品價值差。子實體具有向光性。光質以藍光為佳。 [3] 
  • 酸鹼度要求
光帽鱗傘菌絲體細胞生長分化的pH值為3.5-6.5。在配製培養基時,一般掌握在pH值6.5-7.0。 [3] 

光帽鱗傘栽培技術

光帽鱗傘主要栽培方式有木段栽培法(即以直徑15-20釐米,每段長15-16釐米的楊、椴、赤楊、山毛櫸等闊葉樹種的短木段為原料;或短木段即直徑10釐米左右,長為1.0-1.5米的木段。);代料箱式栽培法:箱體規格長60釐米×寬35釐米×高10釐米。1.2米×1.0米的包裝膜,可裝乾料4千克;代料塑料袋栽法:一般聚丙烯筒料的規格為17釐米×35釐米×0.035毫米裝乾料0.65千克。 [3] 
  • 母種的製作
光帽鱗傘母種的製作可與平菇的相同。18毫米×180毫米試管斜面母種,25℃條件下培養大約需要8-12天菌絲體滿管。 [3] 
  • 原種的製作
光帽鱗傘原種的製作可與平菇的相同。500毫升培養瓶原種25℃條件下培養大約需要15-18天菌絲體滿滿瓶。 [3] 
  • 栽培種的製作
闊葉樹木屑34%、棉籽皮45%、麥麩15%、玉米粉5%、石膏粉1%、含水量68%。按正常順序拌料混勻裝袋。菌袋的規格為(17×35)釐米×0.04毫米聚丙烯筒料。一般裝乾料約650克,濕重約1.3千克。常壓滅菌8-12小時。高壓滅菌1.5-2小時。趁熱接種,每瓶原種可接栽培種(兩端接種)15袋。常規發菌管理,大約25-30天菌體長滿袋。 [3] 
  • 箱式栽培
培養基配方:闊葉樹木屑35%、棉籽皮45%、麥麩15%、玉米粉5%、生石灰、石膏粉粉各1%、含水量60%;棉籽皮40%、鋸木屑40%、麥麩20%、過磷酸鈣、石膏粉粉各1%、含水量60%;棉籽皮45%、鋸木屑40%、麥麩15%、活性炭4%,過磷酸鈣、石膏粉粉各1%、含水量60%。 [3] 
裝箱滅菌:木製箱規格(長60釐米×寬35釐米×高10釐米)。內襯聚丙烯塑料薄膜(薄膜面積1.2米×1.0米),裝濕料約8千克。箱體四邊壓實,料面用木版壓平,料厚約8釐米,並用打孔板(6行×4孔)打接種孔。孔徑2釐米的錐形孔,洞深6釐米。常規滅菌高壓2小時,常壓滅菌8-12小時。 [3] 
接種與培養:冷卻至28℃接種,500克毫升原種接3-5千克乾料。發菌培養前期3-5天,28℃培養,以後15-20℃協調温度培養。在整個發菌期間同樣掌握四個基本條件即環境潔淨乾燥、暗培養、適宜的温度、常通風換氣。大約45 --50天菌絲髮滿。此時,培養基表面形成橙黃色的菌膜,而且菌體有彈性。 [3] 
育菇管理:包括促使菌絲體扭結原基發生、原基分化成幼菇、育菇三個階段。 [3] 
①原基發生當菌體表面的菌膜由橙黃色變為橘紅色菌皮時,説明菌絲體以達生理成熟,上架進行變温培養,拉大晝夜(晝20℃,夜10℃)温差,低温10℃刺激,與此同時,開包搔菌促使菌絲體扭結原基發生。在打開菌塊上面的塑料薄膜時,用消毒後的壁紙刀搔菌即在菌塊上表面均勻地劃若干個3釐米見方,深度為1釐米的方塊,立即蓋膜促使菌絲體扭結。在此期間,逐漸增加空間相對濕度達80%,並給予散射光,光照時間12小時/24小時,光照度為500-600勒克斯,光質以藍光為佳。 [3] 
②原基分化原基分化需要外界刺激包括物理的和化學的。保持低温10℃左右刺激。當原基為米粒大時,提高菇房相對濕度至85%-90%,保持散射光,光照時間12小時/24小時,光照度為500-600勒克斯,加強通風換氣,而且要温和地通風換氣。約25天左右原基分化成菌蕾。此時可進行疏花疏果,提高成品菇。 [3] 
③育菇待菌該長至0.5釐米時,可向菌塊上噴霧狀水,水温15-16℃。提高室內空氣相對濕度90-92%,並給予散射光,光照時間12/24小時,光照度為700-800勒克斯,光質以藍光為佳,而且要温和地通風換氣,保持低温12-15℃育菇。 [3] 
  • 採收與保鮮
光帽鱗傘的分級:可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等外品共四級。 [3] 
  1. 一級:菌蓋直徑小於1.6釐米,菌柄長小於3釐米,子實體完整未開傘,自然光澤。 [3] 
  2. 二級:菌蓋直徑1.7-2.2釐米,菌柄長小於3毫米,子實體完整半開傘,開傘小於20%,自然光澤。 [3] 
  3. 三級:菌蓋直徑2.8-4.0釐米,菌柄長小於3毫米,子實體完整半開傘,開傘小於40%,自然光澤。 [3] 
採收前停水12小時,採收後停水一週,清理菇牀和整個菇房,適當提高温度促使菌絲恢復生長。一般可出3-4潮菇。生物學效率可達80-90%。 [3] 
光帽鱗傘的鹽漬工藝流程:精選原料→分級→清洗→殺青→急速冷卻→醃製→檢驗→調酸→裝桶→成品→質檢→入庫。 [3] 
其工藝關鍵控制點:精選原料;漂燙透徹、均勻不過火;急速冷卻透徹;加鹽調酸達標。殺青;一般100千克15 %食鹽水,煮沸後,投放30-40千克鮮光帽鱗傘,煮沸計時1-2分鐘。殺青水只可連續用3次,急速冷卻至室温醃製。鹽漬過程中,始終應使鹽濃度大於等於22波美度。 [3] 

光帽鱗傘主要價值

光帽鱗傘子實體表面黏性物質是一種核酸。它對人體保持精力和腦力十分有益,並且有抑制腫瘤的作用。子實體的氫氧化鈉水溶液提取物多糖,其成分B含β-(1-3)-D葡萄糖-α葡萄糖苷的混合物對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達90%,對艾氏腹水癌抑制率達70%,還可預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肺炎桿菌、結核桿菌等的感染。光帽鱗傘是一種食藥兼用菌。 [3]  光帽鱗傘主要用途為研究、教學。 [1] 
光帽鱗傘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煲湯的佳品。每100克幹菇含有粗蛋白33.76克(高於平菇)、純蛋白15.13克、脂肪4.05克、總糖38.89克(其中還原糖32.24克、戊糖膠2.77克、甲基戊糖膠0.94克、菌糖3.67克、甘露醇3.20克)、纖維素14.23克、灰分8.99克。氨基酸含量豐富,每100毫克氨基酸中含異亮氨酸0.73毫克、亮氨酸1.09毫克、賴氨酸0.64毫克、蛋氨酸0.30毫克、苯丙氨酸0.80毫克、蘇氨酸0.94毫克、纈氨酸1.31毫克、酪氨酸0.50毫克、丙氨酸1.08毫克、精氨酸0.84毫克、天門冬氨酸1.79毫克、穀氨酸2.87毫克、甘氨酸0.84毫克、組氨酸0.41毫克、脯氨酸0.76毫克、絲氨酸0.88毫克,其中人體必需基酸總量為5.81毫克,佔氨基酸總量的36.81%。 [3] 

光帽鱗傘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大型真菌卷》(2018年5月)——無危(LC)。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