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先驗唯心論體系

(201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

鎖定
《先驗唯心論體系》是201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德國] 弗里德里希·威廉·約瑟夫·馮·謝林
中文名
先驗唯心論體系 [1] 
作    者
[德國] 弗里德里希·威廉·約瑟夫·馮·謝林
譯    者
梁志學
石泉
出版時間
2011年7月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頁    數
318 頁
ISBN
9787100077767
定    價
39 元
裝    幀
平裝
叢書系列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分科本)·哲學

先驗唯心論體系內容簡介

本書是德國古典哲學家謝林的先驗哲學的代表著作。在本書中,謝林把主觀東西作為在先的和絕對的出發點,推演出客觀東西,即以理智達到自然,闡明瞭作為先驗哲學組成部分的理論哲學、實踐哲學、目的論和藝術哲學等理論思想。

先驗唯心論體系作者簡介

謝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von Schelling),德國哲學家。一般在哲學史上,謝林是德國觀念論發展中期的主要人物,處在費希特和黑格爾之間。解讀他的哲學通常不太容易因為它哲學中關於自然的定義總是不確定的。一些學者認為他是偉大但又捉摸不定的思想家,因為他在觀點間的跳躍對於一個完整的哲學體系來説缺少一些將它們連接起來的力量。另一些人認為謝林總是關注一些常見的話題,尤其是自由、絕對和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謝林的思想和費希特一樣也常常被輕視了,尤其是在英語語系的國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黑格爾後來的崇高地位,他在《哲學史講演錄》中故意貶低了謝林,將謝林描述為德國觀念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小注腳。其次是因為他的自然哲學,它常被一些實證科學家們嘲笑為缺乏邏輯推論和實踐證明的。但他的自然哲學受到了浪漫派和大詩人歌德的欣賞,也得到了德國自然科學的歡迎。
謝林出生於1775年,1790年進入圖賓根大學神學院學習哲學和神學,他的父親是這所大學的牧師以及東方文化教授。在這裏他和黑格爾、荷爾德林成為同窗好友。1792年,他從哲學院畢業。之後他開始研讀康德和費希特,兩人的思想極大地影響了青年時的謝林。1794年,他出版了一本闡述費希特思想的文章《論一種絕對形式的哲學可能性》(Über die Möglichkeit einer Form der Philosophie überhaupt,On the Possibility of an Absolute Form of Philosophy)。這篇文章獲得了費希特本人的認可,這使得謝林在哲學界獲得了一定名聲。1795年,謝林完成了他的神學學位論文。畢業後,他在萊比錫作過兩年私人教師,在這期間他研究了數學、物理和醫學,同時研讀了維柯和斯賓諾莎的哲學。
1798年,年僅23歲的謝林受聘為耶拿大學的編外教授,講授自然哲學和先驗哲學。在耶拿的日子裏,他受到了浪漫主義影響,哲學創作進入了鼎盛時期,寫出了他的早期著作《先驗唯心論體系》。很快,他成了浪漫派的領軍人物,並開始反對費希特的思想,認為它是深奧難懂的。1803年,謝林和他的妻子卡洛琳(Karoline)結婚(這件事造成了他和浪漫派的決裂),並離開了耶拿。
1803年-1806年間,謝林任維爾次堡大學教授,由於他“好戰”的性格,使得他在同僚和政府中有很多敵人。同時他的思想也開始傾向於宗教神秘主義,1804年寫了《哲學與宗教》一書。1806年,他移居慕尼黑,找到了美術學院院長等各種職務。1809年,他的妻子去世,同年他寫出《對人類自由本質的研究》(Investigations of Human Freedom)。文中他對於神秘主義傾向更加明顯,他闡述了康德哲學中對於理性和實踐之間的區分,他將自由定義為對善與惡的理解力(a capacity for good and evil)。這部集謝林晚期思想大成的著作受到了黑格爾刻意貶低,沒有得到它應有的地位。海德格爾仔細研讀了這篇文章並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將黑格爾對此文的誣衊評論為“由此可見,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在根上怎麼也不能理解另一個同樣偉大的思想家,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偉大之處。”但這篇文章的某種泛神論思想同樣受到了叔本華的批評。1820年-1827年任埃爾蘭根大學教授,1827年重返慕尼黑執教,並被推舉為國家科學院院長。
直到1841年,他被普魯士國王召回柏林,接替了黑格爾去世後留下的哲學教席。他試圖遏制流行的黑格爾哲學浪潮,但沒有成功,於1854年前往瑞士的途中不幸去世。謝林生前就已經感覺到自己的名聲和思想將會處於黑格爾的威脅和影響力之下,在他去世後的百年間,和黑格爾相比,他的知音寥寥無幾。但他獲得了海德格爾的至高評價,稱他為德國觀念論的頂峯,而不是黑格爾。

先驗唯心論體系書籍目錄

譯者序言:謝林哲學思想演變簡評
前言
導論
1.先驗哲學的概念
2.推論[先驗哲學的本性]
3.先驗哲學的初步劃分
4.先驗哲學的官能
第一章 關於先驗唯心論的原理
第一節 關於知識的一個最高原理的必要性和性質
第二節 原理本身的演繹
解釋
概述
第二章 先驗唯心論的一般演繹
提要
第三章 以先驗唯心
提要
Ⅰ.自我意識活動內所包含的絕對綜合的演繹
Ⅱ.絕對綜合的各個中間環節的演繹
提要[絕對綜合是由自我意識發展史的各個不同時期相繼組合而成的]
第一個時期--從願始感覺到創造性直觀
A.課題:説明自我怎樣得以直觀它的身為受到限定的
解決
附論[感覺的可能性、實現性和產生過程]
B.課題:説明自我怎樣直觀到它自身是進行感覺的
解釋
解決
C.創造性直觀的理
Ⅰ.創造性直觀的理念
Ⅱ.創造性直觀的演繹
推論[物質構造的三個階段:磁、電和化學過程]
第一個時期概述[物質構造的三個階段與自我意識發展史的三個階段的對應關係]
第一個時期--從原始感覺到創造性直觀
第二個時期--從創造性直觀到反思
第三個時期--從反思到絕對意志活動
第四章 以先驗唯心論為原則的實踐哲學體系
第一條原理 絕對的抽象,即意識的開端,只能從理智的自我決定或理智自己對自己的行動得到解釋
第二條原理 理智的自我決定的活動或理智自己對自己的自由行動,只能由這種理智之處的一種理智的特定行動得到解釋
第三條原理 意志活動原初必然是一種外在對象為目標
第五章 以先驗唯心論為原則的目的論主要原理
第六章 哲學總官能的演繹或以先驗唯心論為原則的藝術哲學主要原理
1.一般藝術作品的演繹
2.藝術作品的特點
3.附論[藝術與整個哲學體系的關係]
整個體系概述
譯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