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先進生物與化學制造協同創新中心

鎖定
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暨“2011計劃”是我國繼“985工程”、“211工程”後又一新的里程碑,於2012年5月7日正式啓動實施,該計劃的實施給全國高等學校發展帶來戰略機遇。其核心是發展理念轉變,機制體制創新,出實質性成果。區域類協同創新中心要求面向支柱產業,地方政府主導、重點企業參與,創新要素深度融合。南京工業大學聯合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南京市人民政府、揚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共同構建“先進生物與化學制造協同創新中心”。
中文名
先進生物與化學制造協同創新中心
牽頭單位
南京工業大學
屬    性
2011計劃

先進生物與化學制造協同創新中心中心簡介

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教育部、財政部自2012年起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簡稱“2011計劃”),鼓勵各類高校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協同創新,充分發揮高等教育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結合點的獨特作用,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教支撐。由江蘇省經信委、南京市政府主導,南京工業大學牽頭聯合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科院過程所和微電子所等單位組建了“先進生物與化學制造協同創新中心”(以下簡稱中心)。
中心面向江蘇化學工業高端化的重大需求,圍繞產品高端和技術先進兩個方面,聚焦生物基化學品高效製造、膜材料與膜過程、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高性能膠凝材料製造與應用等四大創新方向,大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積極開展協同創新實踐,着力建設江蘇新材料戰略新興產業和化學工業節能減排核心創新載體。
中心充分發揮大學、政府、市場三大力量的共同作用,構建政府引導建設、大學主體運營、企業廣泛參與的格局。通過體制機制創新與實踐,實現中心的良好運行。力爭取得新材料產品研發、過程節能減排的重大技術突破並實現產業化,對新材料產業發展和化工節能減排起到引領、示範和支撐作用,並取得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1] 

先進生物與化學制造協同創新中心合作方式

“先進生物與化學制造協同創新中心”是南京市政府與南京工業大學於2012年8月達成的共建協議,由南京工業大學牽頭組建、市政府牽線搭台,面向石化產業高端化承接南京工業大學創新資源,通過政府、企業、高校之間的互動形成協同創新機制,“政產學”三方協同助推南京石化產業轉型發展。
“先進生物與化學制造協同創新中心”,主要面向南京化學工業高端化的重大需求,以政、產、學、研協同為手段、科技創新創業為路徑、人才培養為根本、機制體制創新為關鍵、經濟社會發展為目的,依託學校現有學科基礎和體制機制優勢,通過機制體制改革創新,有效聚集國內外創新要素和資源,着力構建區域創新網絡,形成政府引導建設、大學主體運營、企業廣泛參與的格局,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核心創新能力,實現行業區域經濟轉型升級與有特色創新創業型大學建設的協同發展,南京工業大學要真正做到“立足南京、服務江蘇、輻射全國、走向世界”。

先進生物與化學制造協同創新中心合作領域

南化公司將進一步積極主動做好協同創新工作,南化公司一直是南京工業大學的教學試驗基地,過去只是在教學方面形成了合作伙伴,隨着產業轉型升級及節能環保等方面的壓力,合作內容進一步提升,已聯合做了“造粒裝置節能減排及除塵技術開發與應用”開發項目,目前正在準備驗收。2013年,南化公司將繼續和南京工業大學協同創新,準備採用南京工業大學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技術,聯合開發“千噸級苯氯化制氯化苯新工藝中試研究”,達到簡化工藝降低成本以及減少廢水排放的效果。
南化集團研究院將充分利用研究院的優勢,進一步加強產、學、研、用有機結合,從而推動自主創新機制。研製的高性能合成纖維及單體研發為主的新材料技術應用於高性能聚乙烯纖維幹法紡絲,已用於生產降落傘和防彈服等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同時還承擔了2012年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大規模燃煤電廠煙氣CO2捕集驅油及封存技術開發及應用示範”的研究,同時開發CCUS低碳環保技術和以高含硫含碳天然氣脱硫脱碳為主的氣體淨化等技術,將廣泛應用於化工企業。

先進生物與化學制造協同創新中心目標定位

作為產、學、研的聯合體,有利於高新技術產業化,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對南京石化產業創新發展起着重要的推動作用。“先進生物與化學制造協同創新中心”將依託現有學科基礎和創新要素優勢,站在學術的高度,大力推動傳統化學工業向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綠色化發展,實現產業轉型;衍生培育先進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先進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業升級。

先進生物與化學制造協同創新中心研究方向

  1. 生物基化學品高效製造
  2. 膜材料與膜過程
  3. 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
  4. 高性能膠凝材料製造與應用

先進生物與化學制造協同創新中心人才隊伍

“先進生物與化學制造協同創新中心”實行主任負責制,設主任1名,副主任3名,中心在公共服務平台、技術研發平台和產業培育平台以專兼職結合的形式聘用60名高級管理人才和100名工程技術人才。
中心人才團隊包括生物基化學品高效製造、膜材料與膜過程、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高性能膠凝材料製造與應用研究等科研團隊。每個團隊形成以聲望高、影響力強的院士為首席,一大批創新、創業能力強的傑青、新世紀人才、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及省傑青、國家或江蘇省教學名師等傑出學術人才為核心骨幹,高效精幹的研發、工程開發及管理人才隊伍為重要支撐的團隊結構模式。
目前,協同創新中心已經擁有兩院院士11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5名,國家973首席科學家10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3名,國家百千萬人才5名,江蘇省雙創人才計劃19名,江蘇省特聘教授4名;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羣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4個,江蘇高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4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1個。

先進生物與化學制造協同創新中心指導委員會

負責對中心發展戰略和計劃目標、戰略任務和部署等重大事項的決策提供指導與建議,指導委員會由江蘇省領導、江蘇省經信委、江蘇省科技廳江蘇省教育廳南京市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組成。 指導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史和平 江蘇省副省長
曹衞星 江蘇省副省長
委員名單:
許仲梓 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常委、江蘇省工商聯主席,九三學社省委主委
徐南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省政協副主席、省政府黨組成員兼省科學技術廳廳長、黨組書記
歐陽平凱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徐一平 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沈 健 江蘇省教育廳廳長、黨組書記、省委教育工委書
2、諮詢委員會職責與組成
諮詢委員會由理事會聘任,一屆任期四年,負責為中心的重大政策、總體規劃、方向遴選和實施管理等提供諮詢,由來自國家有關部門、高校、科研機構、行業企業、社會團體以及海外機構的相關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領軍人才和管理人員組成。
(1)名譽主任委員:閔恩澤 中國工程院院士
(2)主任委員: 曹湘洪 中國工程院院士
(3)副主任委員: 歐陽平凱 中國工程院院士
(4)委員名單:
成玉祥 南京市浦口區委書記、南京高新區黨工委書記
段 雪 中科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學教授
高從堦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海洋局杭州水處理技術開發中心膜與膜過程實驗室主任
黃 河 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何鳴元  中國科學院院士、石油化工專家
蔣躍建 江蘇省科技廳副廳長
劉 軍 南京市人才工作辦公室主任
盧立勇 中國石化儀徵化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陸平貴 南京市鼓樓區委書記
羅 羣 南京市副市長
李世貴 南京市六合區委書記、南京化工園區管委會主任
繆昌文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省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秋林 中國石化揚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揚巴公司董事長
閔一峯 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
芮新生 常州曙光化工廠董事長、黨委書記,常州常茂生物化學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殷翔文 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
唐明述 中國工程院院士、無機非金屬材料專家
王德明 南京工業大學黨委書記
魏 然 江蘇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汪世宏 中國寰球工程公司總經理
謝在庫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科技開發部主任
姚 燕 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院長
周 廉 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屬材料專家
趙日峯 金陵石化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趙偉建 江蘇化工行業協會執行副會長、江蘇化學化工學會秘書長
臧正金  南京市棲霞區委書記、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
3、理事會職責與組成
理事會負責中心的頂層設計、宏觀佈局、統籌協調、經費投入等重大事項決策,由理事長、副理事長、常務理事等組成,理事會對全體成員單位負責。
(1)理 事 長: 黃維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工業大學校長
(2)副理事長單位:
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南京市人民政府
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南京揚子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江蘇化工行業協會
(3)理事會單位:
清華大學
浙江大學
南京郵電大學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硅酸鹽所
南京九思高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第壹有機光電有限公司
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石化儀徵化纖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工大科技產業園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同凱兆業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崑山龍騰光電有限公司
無錫方圓環球顯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蘇州工業園區新國大研究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