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充實之謂美

鎖定
充實之謂美是孟子提出的美學觀點。意謂個體通過自覺的努力,把他所固有的仁義等善的本性擴展貫注於全人格之中,並表現於外在的感性形式,即成為美的人。《孟子·盡心下》;“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漢趙岐注:“充實善信,使之不虛,是為美人,美德之人也。” [1] 
中文名
充實之謂美
提出者
孟子
(《孟子註疏》)孟子將個體人格分為善、信、美、大、聖、神六等,認為美的人必須具有仁義道德的內在品質,並表現充盈於外在形式,這一美學命題發展了孔子關於美與善內在一致性的觀點,對後代學者影響頗大,西漢揚雄提出:“君子言則成文,動則成德”,“以其弸中而彪外也.”(《法言·君子》)北宋張載明確提出“充內形外之謂美”(《張子正蒙·中正》),認為美不單要有善的或好的內在品質,還應有文采可觀的生動形式表現。清焦循亦云:“充滿其所有,以茂好於外,故容貌碩大而為美。美指其容也。”
參考資料
  • 1.    朱立元.美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