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元宵節(柳林盤子會)

鎖定
元宵節(柳林盤子會),山西省柳林縣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柳林盤子會又稱“天官會會”“小子會會”,是流行於山西省柳林縣城及城郊穆村一帶的一種民俗文化活動。柳林盤子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唐玄宗開元年間,於明末清初形成規模,它是古代“祭盤”的一種傳承,活動時間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三至二十六,而以元宵節為高潮。其間各街巷分段輪值,張燈結綵,高搭彩盤,遍點社火,或配以秧歌、彈唱,或佐以轉九曲、鬥活龍,人們匯聚在一起共慶節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1-2] 
2008年6月7日,元宵節(柳林盤子會)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Ⅹ-71。 [3] 
中文名
元宵節(柳林盤子會)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遺產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民俗
申報地區
山西省柳林縣
項目編號
Ⅹ-71

元宵節(柳林盤子會)歷史淵源

柳林盤子會起源於古代搭棚祭神活動,最早可溯源到唐玄宗開元年間。明代,柳林鎮商品經濟發展迅速,原始的神棚不能適應民間宗教信仰活動,開始有匠人模仿唐代“祭盤”,他們將民間廟宇與神像按比例縮小,精雕細刻。這種濃縮的微型廟宇比用磚木修建的廟宇造價低廉,多采用質地細密硬實的上等木料製成,活卯活鞘,易裝易拆易保存。它一般高3到4米,有四角或六角,有單層或雙層,內分幾個神龕,供奉天官、財神、觀音等神像,一座盤子就成為一處民間祭祀場所,活動場地可大可小。到明末清初,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柳林盤子會。
柳林盤子會 柳林盤子會
明清時期的柳林盤子會帶有明顯的商業特點,伴隨着社會的發展變化,柳林盤子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經營特點以及營銷意識逐步淡化、萎縮,基本演變成了一種純民俗的文化現象。
柳林盤子會圍繞盤子展開,盤子是一種組合型閣樓式仿古建築模型,實際相當於放大的神閣子,柳林盤子定形以後,其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盤子發展的早期形態。這一時期大約是明末清初,此階段是由“搭神棚”向木結構盤子過渡,當時的“盤子”結構簡單,造型粗劣。
第二階段:盤子發展走向成熟階段。這一時期為清末到民國年間,此階段盤子藝術雕工精細,畫技高超。清代光緒年間的“盤子”繪畫底樣《二十四孝圖》,説明了當時柳林盤子所達到的藝術高度。
第三階段:盤子衰落階段。這一時期為20世紀50~70年代,在此期間,盤子被作為“四舊”廢除。尤其是“文革”期間,“盤子”遭到前所未有的劫難。“盤子”藝人被作為牛鬼蛇神批鬥,而作為藝術的“盤子”也未免於難,幾乎全部被焚燬。
第四階段:恢復繁榮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盤子又逐漸地恢復起來。到1992年,“盤子”數量已經過百。元宵節前後,大街小巷都是盤子的世界,燈的海洋,無論木刻藝時術、麪塑藝術還是繪畫藝術均達爐火純青的地步,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進入21世紀,柳林盤子已達到200餘座。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穆村沙曲的木刻盤子是保存最古老的盤子之一。 [4] 

元宵節(柳林盤子會)活動流程

柳林盤子會在當地羣眾心目中,是關係到每個人子財壽祿和一村一姓福禍休咎的大事,儀式隆重、戒規很多,從開始籌備到禮成結束,一般需兩三個月的時間。大致分三個階段、十餘個小環節。 [5] 
1.籌備階段
柳林盤子會 柳林盤子會
籌備工作由盤子會組織人員進行,由一名“主人家”和七八名糾首組成,每年輪換一次。上一屆盤子會結束後很快確定下一屆糾首,新糾首確定後,從糾首中推舉一名德高望重者作為“主人家”。過去“主人家”職權很大,除督促盤子活動期間的有關事宜外,還管此期間的民事糾紛。新的糾首及主人家確定後,上一屆盤子會“主人家”會把盤子會的工作移交給新的盤子會組織。移交內容除所餘錢物外,還得把盤子正中間的“棗山”頭掰下來,敲鑼打鼓送給新的“主人家”,新的盤子會組織即着手籌備下一屆盤子活動。籌備一般從頭年臘月開始,參加籌劃籌備者除盤子會的領導成員外,也有村社裏的頭面人物。這些人聚集在一起,擇個黃道吉日,吃一頓“攏頭酒”,籌備工作即正式開始。
盤子會籌備工作主要有以下幾項:第一項是籌集資金。經費來源主要有三:一是各商户集資。早期的盤子活動,眾商户主動以賀資形式捐款。二是社區內各住户集資,住户集資由糾首挨家挨户上門收取。由於盤子會是人人關心的喜事,且每人資助的數額均要張榜公佈,所以籌集起來相對容易。其三,靠善男信女所上佈施。第二項工作是備辦廟會所需的物品。其物品一是從社內拿用,二是向親戚朋友借用,三是集資購買,四為村民捐助,五由當事人自備。“主人家”的任務是檢查督促,搞好各方面的協調平衡工作。第三項工作是確定盤子會期間的文藝活動。 [5] 
2.活動階段
(1)蒸供獻:從農曆正月初十開始,各盤子會都發上上等白麪,並邀請集會內“巧手手”婦女蒸供品。若盤子會社內沒有“巧手手”,就會到其他盤子會社邀請。屆時,“巧手手”圍坐案板周圍,各顯其手。蒸出的供品要達到白、虛、軟、甜四大要求,並且看起來要有藝術性。供獻種類有:棗山、棗洞洞、大供、面羊、面豬、面魚、面雞、面雁等。
(2)扎花燈:花燈,又稱彩燈,也叫燈籠,是盤子會上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民間從正月初五開始就動手扎花燈。傳統工藝的花燈多用紙、紗製作,也有用玻璃製作的。花燈內容涵蓋山水人物、花鳥魚蟲、歷史人物、神話傳説等。盤子會活動期間,家家户户遍掛紅燈。
(3)搭盤子、壘旺火:農曆正月十二,盤子會的組織者開始整理盤子的各個構件,每個部位都要擦洗乾淨。擦洗乾淨後,糾首們即開始搭盤子,搭時先起樑架,再裝斗拱、滴水、脊獸、券口等,再裝大間、小間、後尾、四周繪畫、木板(或玻璃板),接着裝上正面供板、桌裙。盤子一般擺放在人口集中的寬闊場所。
柳林盤子會 柳林盤子會
點旺火是盤子會活動期間的傳統風俗。每個盤子點都要在盤子前壘旺火,用平整見方的大塊黑炭在旺火架上排成圓形的底座。底下留個點火口,中空外圓,裏邊裝有木柴,便於引燃。一個盤子點壘一人高的炭塔,大盤子點的旺火有的高達丈餘。從農曆正月十起,各盤子點都要點旺火。旺火火勢烈焰,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六畜興旺,五穀豐登。
(4)出盤:出盤多在農曆正月十四(也有十三出的)。盤子搭好後,十四日下午,主人家及眾糾首把準備好的香燭、供品搬到盤子活動場所,按次序把供品、香燭擺放齊整。後尾擺放一對帶蓋棗洞洞,蓋的竹竿上插着形態各異的小雞,大間擺放石榴、桃子、大供、豬、羊、魚、瓜果、煙酒等,兩面小間各擺一個棗山,前後擺放白酒一瓶,香燭、黃裱各幾十件,香爐三個。東西擺放完畢,即可出盤。跟會子的人家不論男女老少都到場,尤其是盤子會內的婦女是不會無故不到的。主持者仍為盤子會首“主人家”,主人家及眾糾首先把各類供品各掐一小塊放在供板上,供品必須全掐,不能空一件,否則神會怪罪的。掐完接着上香燃裱、奠酒,接着三拜九叩,並奉三界符官去請玉皇大帝等諸神佛,所請的神佛廣泛,有北斗文曲星君、二十八宿星君、風調雨順四大天王、送子娘娘、觀音、三官大帝等。神佛請來後,所有的人隨眾糾首跪拜,早已插上的香燭點燃了,一時間香煙繚繞,鞭炮作響。跪拜的人們一起祈禱神靈保佑來年風調雨順,閤家萬事順遂。
(5)許願與還願:許願是盤子會的重要內容之一,儀式比較隆重。許願前本人事先必須齋戒沐浴,更換衣服。許願時帶上各類供品,諸如面三牲、瓜果、酒菜等,到盤子前供奉。去後,燃香叩頭,叩頭時間較長,有什麼要向神説的話,必須在此時説完。許願完畢,一般要根據各自情況,上點佈施。盤子會許願後,來年須去還願,還願實際上是對神靈庇佑的一種致謝。所還物品只能超過許願時所説的數量,不能低於此。還願時須帶面供、乾鮮果品,燃香點燭,向神叩拜謝恩,説明為何事而還願,送來什麼物品,並要在所送的物品上書寫“有求必應―某某弟子敬獻”等字樣。
(6)上鎖:燒過香紙,大人們樂意為孩子們上鎖。鎖的類型有購來的十二屬相,也有自制的銅鎖。銅鎖上拴面制點心一對,下扎自制銅錢一枚,銅錢上鑄有富貴、福壽、平安無事、年年有餘等字樣,上鎖者根據自家孩子的屬相及心理需求給孩子上鎖。上鎖時要給一些隨心佈施,三十五十不多,一元兩元不少。鎖要提前“度”,即糾首拿一大把鎖,在燃香的神位前,前後左右各繞三圈,意即神靈附在其上,能保佑孩子長命百歲,萬事如意。
柳林盤子會 柳林盤子會
(7)求子:夫妻婚後未生育,或只生女不生男,或只生男不生女者,夫妻雙雙於夜間到盤子會上燃香磕頭,祈求神靈賜子賜福。盤子會期間的求子方式有三:其一是到生育之神面前求子,諸如子孫娘娘、送子觀音等。其二是吃某種供品,這種供品一般為盤子中獨有的麪塑――棗洞洞。夜深人靜時,求子夫婦相偕去偷棗洞洞,有女無男者要偷棗洞洞上的雞雞,有男無女者摘上面的花花,純粹未生育者,則連蓋子全揭。要求多生者,則連整個棗洞洞全端。一般偷一還二,偷起後,夫妻雙雙拿回家吃掉,回家的路上忌回頭看,與人説話。他們認為這些食物就會使人隨心所欲地生男生女。這種習俗源於古代吞食物而孕子的古俗。其三是偷燈、偷鞋鞋。“燈”“丁”同音,為祈求“添丁進口”才去偷燈,但偷去的燈必須在來年以雙倍的數量償還。偷送子觀音繡鞋的,是“鞋”(方言hai)“孩”諧音,認為偷了鞋就可生育。偷去的鞋來年要補上,並要帶一定數量的香燭供品。
一般的燒香者與進行以上幾種儀式的人,都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與虔誠程度,給神靈上佈施(自願出資),以表示自己的願望與對神的虔誠。錢數從二三元到數百元不等,個別佈施者出手會超過1000元。 [5] 
3.收尾階段
收尾階段,主要有兩件事情:
(1)分份子:凡是跟盤子的人家,均能分到一份供品,俗語叫分份子。供品切成四塊,糾首擔上供品挨門逐户地分發,分到的供品要全家分食,俗稱“吃福”。
(2)送神與卸盤。農曆正月十六,盤子活動的高潮已過。到十七早晨,主人家及眾糾首都來送神、燃香、叩拜、鳴炮,並念道:“奉送三官老爺,三敬界嶽,神仙上玉境,玉帝歸金闕”等,祈求神靈保佑家家户户人財兩旺,地方風調雨順,莊稼豐收。送神完畢,眾糾首與下一輪糾首聚餐一頓,既是上屆糾首的散班飯,也是新舊糾首的交接儀式。吃完飯,新舊糾首即卸掉盤子,所有一切用具均由新糾首保管。 [5] 

元宵節(柳林盤子會)傳承保護

元宵節(柳林盤子會)傳承價值

柳林盤子會 柳林盤子會
柳林盤子會作為晉西春節民俗中特色的春節文化元素,是柳林縣柳林鎮、穆村鎮一帶春節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6] 
柳林盤子會活動一般在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和正月二十五的添倉節舉辦,民眾主要祭祀天官爺、送子娘娘等神仙,以此來期盼新的一年生活吉祥如意。盤子會不僅僅是一種活動,它還承載着民眾的信仰文化。 [6] 
柳林盤子會繼承了傳統的民間藝術風格,匯羣眾文化於一爐,集雕刻、繪畫、麪塑於一體,構思奇巧,雕工細緻,是民間藝術的瑰寶。 [6] 

元宵節(柳林盤子會)傳承狀況

隨着社會的發展,在柳林縣內能夠獨立製作完成“盤子”的藝人已經很少了,約有四五個,但他們年齡偏大,盤子會民俗文化的傳承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7] 

元宵節(柳林盤子會)傳承人物

傳承譜系
1.木工與雕刻
王學龍(?—1936年)—王興地(1918年生)—杜蘭福(1935年生)、高探清(1972年生)—杜虎平(1962年生)。 [8] 
2.彩繪
白俊明(1885—1955年)—白延齡(1931—1965年)—白有厚(1946年生)—康建猛(1972年生)、陳二則(1976年生)、楊二狗(1977年生)。 [8] 
代表人物
賈峯嶽,男,漢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元宵節(柳林盤子會),山西省柳林縣申報。 [1]  [9] 
白有厚,男,漢族,1946年6月出生,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元宵節(柳林盤子會),山西省柳林縣申報。 [1]  [10] 

元宵節(柳林盤子會)保護措施

2008年1月,柳林縣邀請了劉鐵梁、趙世瑜、高丙中等20多名民俗專家,在柳林縣召開了柳林盤子文化研討會,對盤子文化的保護、開發、利用提出了系列意見和建議。 [8]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柳林縣文化館獲得“元宵節(柳林盤子會)”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1]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元宵節(柳林盤子會)項目保護單位柳林縣文化館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柳林縣文化館(柳林縣美術館)。 [11]  [13] 

元宵節(柳林盤子會)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從2002年開始,柳林縣於每年元宵節前後,連續推出了六屆盤子文化藝術節,組織大型盤子匯展,最多時沿街展出盤子28個。 [8] 
2018年2月27日,第二屆穆村古鎮年俗文化節在柳林縣穆村開幕,當地居民圍繞一個叫“盤子”的物品,舉行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 [12] 
影視製作
2001年中央電視台攝製組到柳林拍攝柳林盤子,在《百家故事》欄目中推出了長達17分鐘的專題片。 [8] 
1999年、2000年、2002年山西電視台《人説山西好風光》欄目三次到柳林拍攝柳林盤子。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