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優(拼音:yōu)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9]  。此字最早形體為小篆,也見於《詩經》等先秦著作。“優”基本義為富裕、豐饒。優引申為深厚,也引申為優良、優勝,是現代常用義,優由豐饒還引申為優厚、優待。優又指古代的樂舞雜戲演員,後又用來稱戲劇演員。 [17] 
中文名
拼    音
yōu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WDNN(86);WDNY(98) [1] 
倉    頡
OIKU [1] 
鄭    碼
NGR [1] 
筆    順
撇、豎、橫、撇、豎彎鈎、點
字    級
一級(編號:0461) [9] 
平水韻
下平聲·十一尤 [2] 
總筆畫
6(部首2,部首外4)
統一碼
基本區 U+4F18 [1] 
結構
左右結構
筆順編碼
321354
四角碼
2321₂
注音字母
ㄧㄡ
造字法
形聲字
異體字
𢖒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優”繁體寫作“優”,是形聲字。字形以“人”為形旁,表示該字的本義與人有關;“憂(憂的繁體)”作聲旁,表示讀音與此接近。漢字簡化時將聲旁替換為“尤”。
“優”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多被用作形容詞,表示“優秀,好”的意思;而在中國古代戲曲文獻中, “優”又為名詞,指戲曲演員,亦稱“俳優”“倡優”“優伶”。《説文解字》對“優”的解釋有二,即“饒也”和“一曰倡也”,段玉裁的《説文解字注》對此作了進一步解釋,並對“優”的引申義有所述及:“饒也,食部,饒下曰飽也。引申之凡有餘皆曰饒”,“一曰倡也,倡者,樂也,謂作妓者,即所謂徘優也”。但許書和段注均未對“優”的確切本義做出具體解釋,稍嫌籠統。 [18] 
有人認為“優”的本義當為“演唱”“演戲”。在古代文獻裏,“優”常和“倡”“俳”連用。例如《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吾聞楚之鐵劍利,而倡優拙。”《史記·李斯列傳》:“是時二世在甘泉,方作角抵、優俳之觀。”可見“倡”“俳”“優”三字古代意義相近。段玉裁《説文解字注·俳》:“以其戲言之謂之俳,以其音樂言之謂之倡,亦謂之優,其實一物也。”從段玉裁的這個註釋也可看出,古代“倡”和“優”同義。“倡”字的本義是演唱,所以“優”的本義為演唱亦近情理。古人認為音樂是天地的精華,是事物得失的關鍵,音樂能調和陰陽之氣,所以“優”字又引申為“調和”“協調”。例如《淮南子·原道訓》:“其德優天地而和陰陽,節四時而調五行。”陰陽調和,則萬物化生,物產豐富,所以“優”又派生出“充足”“富裕”之義。 [3] 
有學者稱優(優)是由“憂(憂)”派生出來的一個字,憂《説文》釋為“和之行也”,段玉裁《説文解字注》解釋道:“愁,𢝊也,此雲𢝊,愁也。二篆互訓,不知何時淺人盡易許書憂字。許書夊部曰:‘憂,和行也,從夊𢝊聲’,非和行則不得從夊矣,又引《詩》:‘佈政憂憂’於此知許所據《詩》惟以作憂,其他訓愁者皆作𢝊。自假憂代𢝊,則不得不假優代憂,而《商頌》乃作‘佈政優優’,優者饒也,一曰倡也";又《通假字彙釋》:“‘憂’通‘優’,‘憂’為優遊的本字,後專用為憂愁,乃更造‘優’字,故古籍中‘憂’‘優’多通用”。由以上引文得知:“𢝊”字廢除,“憂”為“𢝊”之假借字,表“憂愁”意,因此,造“優”字代“憂”,表示“和之行”。“和之行”即從容不迫地行走,所以優的本義為寬閒、寬餘。孔子的弟子子夏曾經説過兩句話:“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子張》)宋代的朱熹在《四書章句集註》中對那兩句話的解釋是:“優,有餘力也。仕與學理同而事異,故當其事者,必先有以盡其事,而後可及其餘。然仕而學,則所以資其仕者益深;學而仕,則所以驗其學者益廣。”朱熹説優在這裏是精力或能力有餘的意思,“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是説工作有餘力就去學習。
寬餘意味着豐足,所以“優”有“充足”“豐饒”之義《後漢書·周舉傳》:“詔書以舉才學優深,特下策問。”“才學優深”不是才學優秀深厚,而是才學廣博深厚。又有“優渥”一詞,優和渥都是豐足的意思。
在“寬餘”為本義的情況下,“優”又有“倡優,俳優”之義。俳優的職能主要是以滑稽言行逗笑取樂,伶倡專司樂器演奏和聲樂歌唱。逗樂就是讓人舒緩,讓人放鬆,所以發笑叫“開顏”,叫“解頤”,字面意思就是放鬆臉面,放鬆臉頰。於是由逗樂又引申指從事娛樂表演的藝人。
優的優秀義大約是漢代才產生的。東漢班固《白虎通·號》:“德合天地者稱帝,仁義合者稱王,別優劣也。”優秀義也是由寬餘義引申來的,寬餘則多,多於某物就是勝過某物,勝過、超出就是優秀。 [17-18]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yōu
動詞
使……豐足

漢·桓寬《鹽鐵論·疾貪》:“古之制爵祿也,卿大夫足以潤賢厚士,士足以優身及黨,庶人為官者足以代其耕而食其祿。”

勝過;比別的好
surpass
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詩:“彭薛裁知恥,貢公未遺榮。或可優貪競,豈足稱達生。”
清·黃宗羲《陳葦庵年伯詩序》:“陳葦庵先生風度閒綽,早優名輩。”

優待,給予好的待遇
generous
《漢書·車千秋傳》:“初,千秋年老,上優之,朝見,得乘小車入宮殿中。”
《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昔蕭相國加以不名,優忠賢也。”
唐·韓愈《論孔戣致仕狀》:“雖求退罷,無不殷勤留止,優以祿秩,不聽其去。”
宋·范仲淹《邠州建學記》:“增其廟度,重師禮也;廣其學宮,優生員也。”
優遇;優撫;擁軍優屬
寬容
《詩經·大雅·瞻卬》:“天之降罔,維其優矣。人之雲亡,心之憂矣。”
戲謔
joking
《左傳·襄公六年》:“宋華弱與樂轡少相狎,長相優,又相謗也。”
漢·王褒《洞簫賦》:“孤雌寡鶴娛優乎其下兮,春禽羣嬉翱翔乎其間。”

形容詞
寬綽;有餘力
《論語·憲問》:“子:‘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
《孟子·告子》:“好善優於天下,而況魯國乎?”
唐·韓愈《進學解》:“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入聖域。”
金·王若虛《論語辨惑四》:“舊説以‘仕優為優閒有餘力,學優為德業優長’,豈有一字而二義,不若皆訓為有餘力也。”

悠閒;安逸
leisurely
晉·陸機《演連珠》之三十:“臣聞傾耳求音,視優聽苦;澄心徇物,形逸神勞。”
宋·王禹偁《拾簡牘遺事》:“丁壯之勞者精其食以充之,嬰耋之優者半其菽以供之,故卒歲而家無菜色焉。”

和順;協調
coordinate;
harmonize
《淮南子·原道訓》:“其德優天地而和陰陽,節四時而調五行。”

上等的,非常好的(跟“劣”相對)
good;fine;
excellent
漢·王充《論衡·書解》:“著作者為文儒,説經者為世儒。二儒在世,未知何者為優。”
《晉書·束晰傳》:“稷契奮庸以宣道,巢由洗耳以避禪,同垂不朽之稱,俱入賢者之流。參名比譽,誰劣誰優?”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銘裁》:“至如士衡才優,而綴辭尤繁;士龍思劣,而雅好清省。”
優良;優美;優等;優秀;優異;優劣
豐饒;富裕
plentiful;
abundant
《國語·魯語上》:“今將惠以小賜,祀以獨恭。小賜不鹹,獨恭不優。不鹹,民不歸也;不優,神弗福也。”
唐·韓愈《劉統軍碑》:“奏聞怛悼,俾官臨吊。悲不聽朝,贈督潞州。存歿之賚,於數為優。”
優裕;優渥;優厚;養尊處優
柔弱;缺乏決斷
《管子·小匡》:“人君唯優與不敏為不可。優則亡眾,不敏不及事。”
優柔
名詞
古雜戲的一種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陳氏、鮑氏之圉人為優。慶氏之馬善驚,士皆釋甲束馬,而飲酒,且觀優。”
《資治通鑑·後梁均王貞明四年》:“知訓狎侮吳王,無復君臣之禮。嘗與王為優,自為參軍,使王為蒼鶻,總角弊衣執帽以從。”

古代表演樂舞、雜戲的藝人。宋元以後,亦泛稱戲曲藝人、演員
actor;
actress
《國語·晉語二》:“優施曰:‘……我優也,言無郵。’”
《晏子春秋·內篇問下》:“今君左為倡,右為優,讒人在前,諛人在後,又焉可逮桓公之後者乎?”
宋·王安石《詳定試卷》詩:“當時賜帛倡優等,今日論才將相中。”
優伶;名優;俳優
擬聲詞
(又讀ōu)模擬學語聲等
《漢書·東方朔傳》:“伊優亞者,辭未定也。”
清·黃遵憲《罷美國留學生感賦》:“互談伊優亞,獨歌妃呼豨。”
(參考資料:《現代漢語詞典》 [10]  《漢語大字典》 [11]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八】【人部】於求切(yōu)
饒也。從人憂聲。一曰倡也。 [12] 

説文解字注

“饒也”注:食部饒下曰:“飽也。”引伸之,凡有餘皆曰饒。《詩·瞻卬》傳曰:“優,渥也。”箋雲:“寬也。”《周語》注曰:“優,饒也。”《魯語》注曰:“優,裕也。”其義一也。引伸之為優遊,為優柔,為俳優。《商頌》“佈政憂憂”、《小雅》“既瀀既渥”,今本皆假優為之。
“從人,憂聲”注:於求切,三部。
“一曰倡也”注:倡者,樂也。謂作妓者,即所謂俳優也。《左傳》:“陳氏、鮑氏之圉人為優。”《晉語》:“公之優曰施。” [13] 

廣韻

於求切,平尤影 ‖ 憂聲幽1部
優,饒也。亦優倡。又姓,《史記》楚賢臣優孟。 [14]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部】優;部外筆畫:15
《唐韻》《集韻》《韻會》於求切。《正韻》於尤切,並音憂。
《爾雅·釋訓》:優優,和也。《詩·商頌》:敷政優優。言人君德政和樂也。
又優遊,和柔也。《詩·大雅》:優遊爾休矣。
又《詩·大雅》:天之降罔,維其優矣。傳:渥也。箋:寬也。
又《説文》:饒也。又饒洽也。《詩·小雅》:既優既渥。
又有餘力也。《論語》:仕而優則學。
又勝也,對劣之稱。
又《小爾雅》:優,多也。
又《正韻》:調戲也。《左傳·襄六年》:宋華弱與樂轡,少相狎,長相優。
又伊優,屈曲佞媚貌。
又倡優。《前漢·東方朔傳》:朔好詼諧,武帝以俳優畜之。
又《左傳·襄二十八年》:陳氏鮑氏之圉人為優。《正義》:優者,戲名也。《晉語》:有優施。《史記·滑稽傳》:有優孟,優旃,皆善為優戲,而以優著名。
又姓。
又《集韻》烏侯切,音謳。《前漢·東方朔傳》:伊優亞者,辭未定也。亞音鴉。
又通作要,平聲。《禮·深衣》:要縫半下。鄭注:要或為優。 [4] 
【補遺】【子集】【人部】優;部外筆畫:4
《篇海類編》於求切,音尤。五穀精,如人發白也。 [5]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上:U+4F18;下:U+512A) 字形對比(上:U+4F18;下:U+512A)

書寫提示

筆順 筆順
“亻”窄“尤”寬,頂部和底部左右旁齊平。“亻”,兩筆相接於橫中線上側。“尤”,橫筆從橫中線上側起筆;已從豎中線上端右側起筆,撇向“亻”下側;乚(豎彎鈎)從橫中線起筆,鈎部超出上部。 [15]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ʔ

王力系統
0
ǐu
董同龢系統
ʔ
jŏɡ
周法高系統
ʔ
jəw
李方桂系統
·
jəgw
西漢



東漢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尤侯幽

jou
北魏後期北齊
尤侯幽

jou
齊梁陳北周隋
尤侯幽

jou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ʔ
i̯ə̯u
擬音/王力系統

0
ǐəu
擬音/董同龢系統

ʔ
ju
擬音/周法高系統

ʔ
iəu
擬音/李方桂系統

·
jə̆u
擬音/陳新雄系統

ʔ
ǐou
(參考資料:漢典 [6-7]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十八尤

開口呼
全清
於求切
ʔju
集韻
𢝊(憂)
平聲
下平十八尤

開口呼
全清
於求切
ʔiəu
平聲
下平十九矦

開口呼
全清
鳥(烏)侯切
ʔəu
禮部韻略


平聲





於丘切

增韻


平聲





於尤切

中原音韻

陰平
尤侯



全清

iəu
中州音韻


平聲
尤侯





衣鳩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九尤


全清
於尤切
ʔiou
分韻撮要

陰平
第五修叟秀






(參考資料:漢典 [8]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iou
55
陰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iou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iou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iou
55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iəu
44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212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iɤɯ
21
陰平
晉語
太原
iəu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44
陰平
吳語
温州
iau
44
陰平
湘語
長沙
iəu
33
陰平
湘語
雙峯
55
陰平
贛語
南昌
iu
42
陰平
客家話
梅縣
iu
11
陽平
粵語
廣州
jɐu
53/55
陰平
粵語
陽江
jɐu
33
陰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iu
55
陰平
閩語(閩南片)
潮州
iu
33
陰平
閩語(閩東片)
ieu
44
陰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iu
54
平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6]  、漢典 [8]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21-01-26]
  • 2.    優的平水韻  .搜韻[引用日期2021-01-26]
  • 3.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294
  • 4.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47
  • 5.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45
  • 6.    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1-26]
  • 7.    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1-26]
  • 8.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1-01-26]
  • 9.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9-26]
  • 10.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580
  • 11.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273-274
  • 12.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092
  • 13.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3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261
  • 14.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202
  • 15.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423
  • 16.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20
  • 17.    楊琳 編.漢字形義與文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08:456-458
  • 18.    李芸.“優”字考[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0,(第12期):85-8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