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儀器分析

(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儀器分析》是由劉志廣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07年7月6日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該書可作為高等工科院校儀器分析課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供其他類型院校及相關專業的教師、學生和分析工作者參考。 [1] 
該書共分為13章,內容包括電化學分析法、色譜分析法、光學分析法、質譜分析法、流動注射分析法與微流控分析芯片等方面內容。 [1] 
書    名
儀器分析
作    者
劉志廣
類    別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年7月6日
頁    數
449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040217407
CIP核字號
2007070793
字    數
550千字

儀器分析成書過程

儀器分析編寫情況

該書是作者在總結教學和教學改革實踐的基礎上,為適應高等工科院校儀器分析課程教學改革和學科內容快速發展的需要而編寫的。 [1] 
該書第1章—第8章及第13章由劉志廣編寫,第9章—第12章由張華編寫,全書由劉志廣統稿。全書由南開大學何錫文教授審閲,其在審閲後提出了意見和修改建議。該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中國國內外出版的一些教材和專著,引用了其中的某些數據和圖表。 [2] 

儀器分析出版工作

2007年7月6日,《儀器分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嶽延陸、陳琪琳對該書的出版給予指導,翟怡為該書的出版做了工作。 [1-2] 
出版工作人員
策劃編輯
責任編輯
封面設計
責任繪圖
版式設計
責任校對
責任印製
翟怡
耿承延
張申申
尹莉
史新薇
張穎
毛斯璐 [2] 

儀器分析項目入選

2006年8月8日,《儀器分析》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教材規劃。 [4] 

儀器分析內容簡介

該教材共13章,分別為:緒論、電化學分析法、色譜理論基礎與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和超臨界流體色譜法、毛細管電泳、原子光譜法、X射線光譜法和表面分析法、分子發光分析法、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紅外光譜法和激光拉曼光譜法、核磁共振波譜法、質譜法、流動注射分析與微流控芯片,除緒論外,每章都列出了相應大類分析方法的子類分析方法,包括對其理論原理、實驗儀器的講解和介紹。 [2] 

儀器分析教材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概述
1.1.1 概述
1.1.2 儀器分析的分類及特點
1.1.3 儀器分析的發展過程
1.2 計算機與分析儀器
1.2.1 計算機對儀器分析發展的促進作用
1.2.2 分析儀器中的計算機應用技術
1.3 分析儀器的信息評價與處理
1.3.1 信息和熵
1.3.2 分析化學實驗中信息量和熵
1.3.3 分析儀器的最大信息量
1.3.4 儀器的效率和剩餘度
思考題與習題
第二章 電化學分析法
2.1 電化學分析法概述
2.2 電位法
2.2.1 電位法的基本原理
2.2.2 離子選擇性電極
2.2.3 離子選擇性電極的特性
2.2.4 電位分析方法及應用
2.3 電重量法與庫侖法
2.3.1 電重量法
2.3.2 庫侖法
2.3.3 庫侖滴定
2.3.4 微庫侖分析技術
2.4 伏安法
2.4.1 極譜法的基本原理
2.4.2 現代極譜分析方法介紹
2.4.3 溶出伏安法
2.4.4 循環伏安法
2.5 電化學分析專題
2.5.1 化學修飾電極
2.5.2 生物電化學分析
2.5.3 光譜電化學分析
思考題與習題
第三章 色譜理論基礎與氣相色譜法
3.1 色譜法概述
3.1.1 色譜法的特點和分類
3.1.2 色譜基本參數與色譜曲線的表徵
3.2 色譜理論基礎
3.2.1 氣相色譜分離過程中的基本關係式
3.2.2 塔板理論
3.2.3 速率理論
3.2.4 分離度
3.3 氣相色譜儀
3.3.1 氣相色譜儀結構流程
3.3.2 氣相色譜固定相
3.3.3 氣相色譜檢測器
3.4 氣相色譜分離操作條件的選擇
3.4.1 色譜柱及使用條件的選擇
3.4.2 載氣種類和流速的選擇
3.4.3 其他操作條件的選擇
3.5 色譜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5.1 色譜定性鑑定方法
3.5.2 色譜定量分析方法
3.6 氣相色譜應用技術
3.6.1 毛細管氣相色譜分析
3.6.2 裂解氣相色譜分析
3.6.3 頂空氣相色譜分析
3.6.4 二維氣相色譜分析
思考題與習題
第四章 高效液相色譜法和超臨界流體色譜法
4.1 高效液相色譜的特性
4.2 高效液相色譜儀
4.2.1 高效液相色譜儀與流程
4.2.2 高效液相色譜儀的主要部件
4.3 液相色譜的固定相與流動相
4.3.1 液相色譜的固定相
4.3.2 液相色譜的流動相
4.4 液相色譜中的主要分離類型
4.4.1 液固吸附色譜
4.4.2 液液分配與化學鍵合相色譜
4.4.3 離子交換色譜
4.4.4 離子對色譜
4.4.5 空間排阻色譜
4.4.6 親和色譜
4.5 液相色譜分析條件的選擇
4.5.1 一般條件選擇
4.5.2 分離類型選擇
4.5.3 流動相的選擇
4.6 高效液相色譜法的應用
4.6.1 高效液相色譜的分析應用
4.6.2 製備型液相色譜
4.7 離子色譜法
4.7.1 離子色譜法的基本原理與特點
4.7.2 離子色譜流程與裝置類型
4.7.3 離子色譜法的應用
4.8 超臨界流體色譜法
4.8.1 超臨界流體色譜的特點與原理
4.8.2 超臨界流體色譜儀的結構流程
4.8.3 超臨界流體色譜法的應用
思考題與習題
第五章 毛細管電泳
5.1 毛細管電泳的基本原理
5.1.1 概述
5.1.2 毛細管電泳基本原理
5.2 毛細管電泳儀
5.2.1 毛細管電泳儀的基本結構與流程
5.2.2 進樣系統
5.2.3 檢測器
5.3 毛細管電泳的分離模式
5.4 影響分辨率的因素及操作條件選擇
5.4.1 工作電壓的選擇
5.4.2 毛細管選擇與温度控制
5.4.3 毛細管電泳中的電解效應及分離介質的選擇
5.5 毛細管電泳的應用
5.5.1 離子化合物的分析
5.5.2 在生物化學中的應用
5.5.3 在手性化合物分離中的應用
思考題與習題
第六章 原子光譜法
6.1 原子發射光譜法
6.1.1 基本原理
6.1.2 儀器類型與結構流程
6.1.3 分析方法與應用
6.2 原子吸收光譜法
6.2.1 基本原理
6.2.2 儀器類型與結構流程
6.2.3 干擾及其抑制
6.2.4 分析方法與應用
6.3 原子熒光光譜法
6.3.1 基本原理
6.3.2 原子熒光光譜儀
6.3.3 原子熒光光譜法的特點與應用
思考題與習題
第七章 X射線光譜法和表面分析法
7.1 X射線熒光光譜法
7.1.1 基本原理
7.1.2 X射線熒光光譜儀
7.1.3 分析方法與應用
7.2 X射線衍射法
7.2.1 基本原理
7.2.2 粉末衍射分析
7.2.3 單晶衍射分析
7.3 光電子能譜法與光探針技術
7.3.1 基本原理
7.3.2 X射線光電子能譜法
7.3.3 紫外光電子能譜法
7.4 電子能譜法與電子探針技術
7.4.1 俄歇電子能譜法
7.4.2 電子微探針分析與掃描電子顯微鏡
7.5 離子散射能譜法與離子探針技術
7.5.1 離子散射能譜法
7.5.2 次級離子質譜法
7.6 掃描探針顯微鏡技術
7.6.1 掃描隧道顯微鏡
7.6.2 原子力顯微鏡
思考題與習題
第八章 分子發光分析法
8.1 分子熒光法
8.1.1 熒光與磷光的產生過程
8.1.2 熒光光譜
8.1.3 熒光光譜的基本特徵
8.1.4 熒光的產率與分子結構的關係
8.1.5 影響熒光強度的環境因素
8.1.6 儀器與結構流程
8.1.7 熒光分析方法與應用
8.2 分子磷光法
8.2.1 低温磷光測量
8.2.2 室温磷光測量
8.2.3 磷光測量裝置
8.2.4 磷光法的應用
8.3 化學發光分析法
8.3.1 基本原理
8.3.2 化學發光反應的類型
8.3.3 化學發光分析測量裝置與技術
8.3.4 化學與生物發光分析的應用
思考題與習題
第九章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
9.1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基礎
9.1.1 概述
9.1.2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的產生
9.1.3 光吸收定律
9.2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9.2.1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類型
9.2.2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構成
9.3 吸收帶類型與溶劑效應
9.3.1 電子躍遷和吸收帶類型
9.3.2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常用術語
9.3.3 溶劑對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的影響
9.4 典型有機化合物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
9.4.1 飽和烴
9.4.2 飽和烴衍生物
9.4.3 不飽和脂肪烴
9.4.4 羰基化合物
9.4.5 芳烴
9.5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在有機化合物結構分析中的應用
9.5.1 紫外可見光譜提供的有機化合物結構信息
9.5.2 有機化合物紫外可見光譜圖的解析方法
思考題與習題
第十章 紅外光譜法和激光拉曼光譜法
10.1 紅外光譜法基礎
10.1.1 紅外光譜的基本知識
10.1.2 分子振動和特徵振動頻率
10.2 紅外光譜儀
10.2.1 色散型紅外光譜儀
10.2.2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
10.2.3 試樣的處理和制樣方法
10.3 紅外光譜與分子結構的關係
10.3.1 典型有機化合物的紅外光譜
10.3.2 頻率位移的影響因素
10.4 紅外光譜的應用
10.4.1 紅外光譜圖解析步驟
10.4.2 紅外光譜的定性分析
10.4.3 紅外光譜的定量分析
10.5 激光拉曼光譜法
10.5.1 拉曼光譜概述
10.5.2 拉曼光譜原理
10.5.3 激光拉曼光譜儀
10.5.4 拉曼光譜的應用
思考題與習題
第十一章 核磁共振波譜法
11.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11.1.1 概述
11.1.2 原子核的自旋
11.1.3 核磁共振現象
11.1.4 飽和與弛豫
11.1.5 核磁共振的宏觀理論
11.2 核磁共振波譜儀
11.2.1 核磁共振波譜儀的構成
11.2.2 核磁共振波譜常用溶劑
11.2.3 試樣準備和測定
11.3 質子核磁共振波譜(1HNMR)
11.3.1 化學位移及其影響因素
11.3.2 自旋自旋偶合和偶合常數
11.3.3 質子核磁共振波譜的應用
11.4 碳核磁共振波譜(13CNMR)
11.4.1 13CNMR的特點
11.4.2 13CNMR的譜標識技術
11.4.3 13CNMR的化學位移
11.4.4 13CNMR的應用
11.5 二維核磁共振波譜(2DNMR)
11.5.1 1DNMR與2DNMR
11.5.2 二維化學位移相關NMR譜
思考題與習題
第十二章 質譜法
12.1 質譜儀的類型
12.2 質譜儀的基本構成
12.2.1 進樣系統
12.2.2 真空系統
12.2.3 離子源
12.2.4 質量分析器
12.2.5 檢測器
12.3 質譜聯用儀器
12.3.1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
12.3.2 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
12.3.3 串聯質譜法
12.4 質譜儀的性能指標
12.5 質譜中的各種離子
12.5.1 質譜術語及質譜中的離子類型
12.5.2 分子離子
12.5.3 碎片離子
12.6 典型有機化合物的電子轟擊質譜(EIMS)
12.7 電子轟擊質譜(EIMS)的解析
思考題與習題
第十三章 流動注射分析與微流控芯片
13.1 流動注射分析
13.1.1 FIA分析的基本原理
13.1.2 儀器裝置
13.1.3 流動注射分析應用技術簡介
13.2 微流控分析芯片
13.2.1 微流控分析芯片中的基本方法與技術
13.2.2 微流控分析芯片的應用
思考題與習題
主要參考書 [2] 
(注: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儀器分析教學資源

  • 課程資源
《儀器分析》有配套的資源共享課——“分析化學”。 [3] 
課程名稱
類別
建設院校
授課平台
課程負責人
分析化學 [3]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愛課程iCourse
劉志廣
《儀器分析》配有免費資源和教師資源。 [1] 

儀器分析教材特色

該教材不但注重各種儀器分析方法基本原理的闡述,而且試圖從點、線、面三個層次,以發展觀和全局觀來詮釋分析儀器的創建、發展過程與作用。同時關注儀器分析方法研究中的熱點問題;挖掘各類分析儀器發展過程中的創新主線,如電化學分析法中,由電解分析到經典極譜,再到各種現代極譜分析的發展演變過程;色譜分析中,由經典柱層析到各種現代高效色譜分析方法等;引入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新的儀器分析類別,如微流控分析芯片等。探索在基礎課程教學中如何對學生創新意識進行引導和培養。
該教材內容的覆蓋面較廣,增加了較多新內容,使該教材在內容體系上趨於完整,增強教材的通用性,以方便各院校根據各自的教學需要進行適當取捨。 [2] 

儀器分析作者簡介

劉志廣,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國家級化學化工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聯席會組長,大連理工大學國家級化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副主任,大連理工大學教育軟件研發中心主任,分析化學及實驗國家級精品課程負責人,主要從事化學化工三維情景化交互虛擬儀器、虛擬裝置、虛擬實驗室、虛擬工廠等的構建模式及相關技術研究。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