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傷寒論

(1997年出版的書籍)

鎖定
《傷寒論》1997年6月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 張仲景
中文名
傷寒論 [1] 
作    者
張仲景
出版時間
1997年6月
出版社
中醫古籍出版社
頁    數
73 頁
ISBN
9787800136580
定    價
8.00 元
裝    幀
平裝

傷寒論內容簡介

《傷寒論》中醫道源自炎黃,經方興於伊尹。未入其門,而自認為升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因襲異學,雜糅臆説,取法乎下,乃得其反。故非徹悟軒岐問對、仲景論辨,斷難以會通陰陽、窮極變化、彰顯玄冥、洞析幽隱。後漢張仲景(名機,南郡涅陽人),發微《素問》,用廣《湯液》,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撰《傷寒卒病論》十六卷(約成書於公元205年左右)。西晉太醫令王叔和編次外感熱病部分,並經宋代林億校正,而為現存之《傷寒論》十卷。共二十四篇,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二方。其論言精而奧,法簡而詳,一證一方,萬選萬中,被稱為羣方之祖。《傷寒論》以三陽三陰六病為綱,辨陰陽虛實寒熱表裏之脈證,施汗吐下和温清補消之治法,從而立辨證論治之大則,樹理法方藥之楷模。如太陽虛實之解肌發汗,少陰寒熱之扶陽育陰,汗後惡寒以芍甘附子顧其虛,汗後發熱以調胃承氣改其實,皆為虛實寒熱之辨析。又虛則先治其裏,實則先解其表,四逆之救裏,桂枝之救表,麻附辛之於太少合病,大青龍之於表實裏熱,均是表裏緩急之權衡。
“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求其所屬,伏其所因,導其勢以使氣和。凡寒熱虛實之態勢,表裏開合之趨勢,六病傳變之時勢,縱橫相作,化不可待。務必審時度勢,從反利導,謹守病機,無失氣宜,始得仲景之心法。
金代成無己,術業精通,而有家學,首注《傷寒論》,皆引《內經》,旁牽眾説,方法之辨,莫不允當。現存明嘉靖二十四年汪濟川刻成無己《註解傷寒論》本,為《傷寒論》原文較早之版本。而明萬曆趙開美刻《傷寒論》,近年已有排印出版,故選成本為底本。為保存古籍版本原貌,且依照《中醫古籍名著叢書》統一體例,刪去註釋,只留原文。並參校趙本、醫統正脈本等。

傷寒論圖書目錄

卷第一
辨脈法第一①
平脈法第二
卷第二(方六道)
傷寒例第三
辨痙濕�脈證第四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第五
桂枝湯
桂枝二越婢一湯
甘草乾薑湯
芍藥甘草湯
調胃承氣湯
四逆湯
卷第三(方二十八道)②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六
葛根湯
葛根加半夏湯
葛根黃芩黃連湯
麻黃湯
大青龍湯
小青龍湯
乾薑附子湯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桂枝甘草湯
獲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蔘湯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芍藥甘草附子湯
獲苓四逆湯
五苓散
獲苓甘草湯
梔子鼓湯
梔子厚朴湯
梔子乾薑湯
小柴胡湯
小建中湯
大柴胡湯
桃核承氣湯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抵當湯
抵當丸
卷第四(方一十九道)①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第七
大陷胸丸
大陷胸湯
小陷胸湯
文蛤散
白散
柴胡桂枝幹薑湯
半夏瀉心湯
十棗湯
大黃黃連瀉心湯
赤石脂禹餘糧湯
旋復代赭石湯
桂枝人蔘湯
瓜蒂散
黃芩湯
黃連湯
桂枝附子湯
甘草附子湯
白虎湯
炙甘草湯
卷第五(方十道)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第八
大承氣湯
小承氣湯
豬苓湯
蜜煎導方
豬膽汁方
茵陳蒿湯
吳茱萸湯
麻仁丸
梔子櫱皮湯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第九
卷第六(方二十道)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第十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法第十一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附子甘草湯
黃連阿膠湯
附子湯
桃花湯
豬膚湯
甘草湯
桔梗湯
苦酒湯
半夏散及湯
白通湯
白通加豬膽汁湯
真武湯
通脈四逆湯
四逆散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烏梅丸
當歸四逆湯
麻黃升麻湯
乾薑黃連黃芩人蔘湯
白頭翁湯
卷第七(方五道)
辨霍亂病脈證並治第十三
理中丸(理中湯附)
辨陰陽易差後勞復①病證並治第十四
燒�散
枳實梔子豉湯
牡蠣澤瀉散
竹葉石膏湯
辨不可發汗病脈證並治第十五
辨可發汗脈證並治第十六
卷第八
辨發汗後病脈證並治第十七
辨不可吐第十八
辨可吐第十九
卷第九
辨不可下病脈證並治第二十
辨可下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一
卷第十
辨發汗吐下後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②
桂枝加葛根湯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
桂枝加附子湯
桂枝去芍藥湯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二麻黃一湯
白虎加人蔘湯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
葛根加半夏湯①
桂枝加芍藥生薑人蔘新加湯
梔子甘草豉湯
梔子生薑鼓湯
柴胡加芒硝湯
桂枝加桂湯
柴胡桂枝湯
附子瀉心湯
生薑瀉心湯
甘草瀉心湯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桂枝加大黃湯
桂枝加芍藥湯
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四逆加人蔘湯
四逆加豬膽汁湯
以上十卷內計方一百一十二道②
· · · ·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