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傅獻彩

鎖定
傅獻彩(1920年9月17日—2013年8月22日),河南蘭考人,物理化學家、化學教育家,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 
傅獻彩於1943年從重慶中央大學化學系畢業 [4]  ;1949年至1991年任教於南京大學化學系;2013年8月22日在美國紐約州羅切斯特逝世,享年93歲 [3] 
傅獻彩長期從事物理化學教學和科研工作 [1] 
中文名
傅獻彩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河南省蘭考縣
出生日期
1920年9月17日
逝世日期
2013年8月22日
畢業院校
重慶中央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傅獻彩人物生平

1920年9月17日,傅獻彩出生於河南蘭考縣。
1935年,考入河南省第二高級中學。
1937年夏,七七事變爆發,學校被迫遷至河南午陽。
1938年夏,高中畢業,因為戰事和健康兩方面的原因,未能如願參加升學考試。
1939年夏,考入由南京遷往重慶的中央大學,他經襄樊(現襄陽)至宜昌,幾經周折,歷時半個多月才到達重慶,初到中央大學柏溪分校。
1940年,到中央大學沙坪壩本部。
1943年7月,從重慶中央大學化學系畢業,獲得理學士學位,之後經系主任高濟宇教授推薦,到重慶歌樂山藥學專科學校(即南京藥科大學前身)任助教,雷興翰教授和張江樹教授分別在該校講授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他們都是兼職,講完課後就下山。有關這兩門課的其他工作,全由他負責。
1945年8月,回到母校柏溪分校擔任普通化學助教,協助倪則壎教授處理分校的工作;同年,着手籌備學校遷回南京,當時為避免敵機轟炸,遭受損失,在柏溪的防空洞裏存放着全系許多貴重的藥品、器材,而在柏溪的助教僅有三人,他不辭辛勞負責登記裝箱事宜,使這些經過千辛萬苦得以保存下來的藥品器材,後來都完整地運回了南京。10月抵達南京。
1946年春,所有基礎課實驗都準時開出,並能正常運轉。那時他擔任分析化學助教。
1948年,又被調到張江樹教授名下,擔任物理化學助教,同時還擔任丁家橋分校一年級外系普通化學的講課任務。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的第二天,他和大家一起高唱解放區的歌到街上歡迎解放軍進城。
1951年,升為講師。當年安徽大學因缺乏師資,三年級學生由蕪湖集中到南京,由他講授物理化學。
1952年,院系調整,留在南京大學,但校址則遷到金陵大學,在李方訓教授指導下工作,並一度在華東藥學專科學校和南京農學院講授物理化學。
1955年8月—1957年8月,在東北人民大學進修。
1962年,升為副教授。
1979年,升為教授,之後又批准為博士生導師。
1991年4月—2013年,退休並接受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返聘。
2013年8月22日16時30分,在美國紐約州羅切斯特逝世,享年93歲 [1] 

傅獻彩主要成就

傅獻彩人才培養

  • 講授課程
傅獻彩對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開設物理化學、化學熱力學、統計熱力學、電化學、溶液理論、物化選讀、高等物化、普通化學、化學文獻等課程 [2] 
  • 編著教材
傅獻彩主編的《物理化學》自1961年來歷經五版(1961版,1964版,1979版,1990版及2005版),其中三版曾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1995年,開始參與“21世紀化學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研究,親自動手編寫新教材組織新課程。
  • 指導學生
傅獻彩培養了碩士生11名,博士生8名。
  • 教育改革
從1954年北京第一次制定教學大綱開始,教學計劃大體上每隔幾年就要修訂一次,各次會議傅獻彩基本上都參加,為中國化學教學事業出謀劃策。1991年為國家教委執筆起草“高等學校理科本科化學專業基本培養規格和教學基本要求”。

傅獻彩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89年
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
-
1992年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傅獻彩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
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化學名詞審定委員
——
全國量和單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五分會委員
國家教委理科化學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物理化學編審組委員
國家教委高等學校化學教育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顧問
中國化學會熱化學、熱分析、溶液理論專業委員會委員、顧問
中國化學會物理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淮陰師範專科學校名譽教授
物理化學學報》編委
《化學教育雜誌》編委

傅獻彩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傅獻彩的父親早年留學日本,習政法,歸國後任河南省參議員,遂遷居開封。十歲時喪父,家道中衰。

傅獻彩人物評價

傅獻彩在長期的從教生涯中,他為人正直、治學嚴謹、淡泊名利、樂於奉獻。他具有非常紮實的基礎和寬廣的知識面,是化學系中開課門數最多,培養青年師資最多的老一輩化學家之一。他十分重視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係,為南京大學化學學科的人才培養和化學化工學科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3]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