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傅永淳

鎖定
傅永淳(1586年—1667年),字惺涵,號熙宇,北直隸靈壽人,明末大臣,官至吏部尚書。 [1] 
全    名
傅永淳
惺涵
熙宇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出生地
北直隸靈壽
出生日期
1586年
逝世日期
1667年
主要作品
《傅冢宰集》
最高官職
吏部尚書

傅永淳人物生平

傅永淳于天啓元年(1621年)中舉,次年(1622年)中進士,任湖廣房縣知縣,其間捕盜有功,創建四處書院,加上為政清廉,故有“冰爺”的綽號。五年後丁外艱終制後任山西芮城知縣,任內兩載,解鹽丁分派之困。崇禎四年(1631年),獲召為河南道監察御史。崇禎七年,(1634年),巡按陝西,合陽適為農民軍急攻,傅永淳偕士民登障守城,布、按諸官請他避兵西安,他拒絕,堅守相持七十餘日,終得榆林等地援兵而解圍。他反對五省總督陳奇瑜的招撫之策,請出兵進剿,因兵部尚書張鳳翼支持陳奇瑜,終使農民軍從容出車廂峽。傅永淳彈劾陳奇瑜溺職、玩寇、失機、助盜、嫁禍、辱國等罪,並劾張鳳翼表裏為奸,有損國威。崇禎帝遂逮陳奇瑜下詔獄,張鳳翼及諸將領皆戴罪自贖。崇禎八年(1635年),傅永淳任京畿道刷卷。崇禎十年(1637年),升太僕寺少卿,督東路馬政。崇禎十一年(1638年),升左通政,不久升太常寺卿。當時兵部缺左侍郎,廷推的結果是右侍郎轉升,崇禎帝則點名用傅永淳。後都察院缺掌院左都御史,部疏名凡十三上,崇禎帝皆不用,一日御弘政門(今昭德門),召吏部左侍郎林棟隆、傅永淳及兵部右侍郎王道直於御前,説:“左都御史一官何如?”傅永淳的奏對讓崇禎帝滿意,當場被拜為左都御史。崇禎帝繼續問靖賊之策,傅永淳以“監視內官巧於護局”、“兵將利於有賊而不利於無賊”回答,請盡撤各方鎮守及監視內官,專責督撫按,以賊之有無為功罪,勿以逐出己境為功,以鄰為壑,而將領有不肖及罪狀明著者,即行正法,不必關會兵部。崇禎帝非常滿意,採納了他的建議,一度撤銷了監視太監。崇禎十二年(1639年)掌大計,嚴絕苞苴私交,廠衞亦無如何,修憲綱、定差規,權貴請託皆不行,御史有不稱職者,多奏去之,台班肅然。崇禎十三年(1640年)轉吏部尚書,三日之內,清理積案應升遷詮註處分者二百餘事,並上“慎會推以重品”等十事論銓務,崇禎帝嘉納之。過去每遇考職,奸猾之人藉此牟利,傅永淳因此每考坐公堂出題,親收卷,讓考生勿出署,會同左右侍郎及諸司公閲,即日批職唱名,眾皆心服。同年受薛國觀受賄案連累,被迫辭職,入太行石門山隱居,不問政事。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陷京師,傅永淳北向痛哭,攜家口入海島居六月。清朝定鼎,傅永淳還歸,從此日事誦讀,自奉儉樸,孜孜誨人,雖不入公門見長吏,然有不便於民之事,都會力爭。康熙六年(1667年)二月十六日卒於家,享年八十二歲。 [2] 

傅永淳人際關係

傅永淳主要作品

傅永淳的作品主要有後來編訂的《傅冢宰集》,但已亡佚,僅存“劾總督陳奇瑜疏”一篇於《靈壽縣誌》中。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