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倒楣

鎖定
“倒楣”一詞本是江浙一帶的方言,指事不順利,遇事不利;遭遇不好。 [1] 
中文名
倒楣
拼    音
dǎo méi
外文名
to be out of luck
解    釋
遇事不利;遭遇不好

倒楣基本信息

指事不順利,遇事不利;遭遇不好。也作“倒黴”。

倒楣詞彙由來

“倒楣”一詞本是江浙一帶的方言,指事不順利或運氣壞。此語產生的時間算來不長,大約在明朝末年。那時候,由於“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嚴重地限制了廣大知識分子的聰明才智的發揮,加之考場舞弊之風甚盛,所以一般的讀書人要想中舉是極不容易的。為了求個吉利,舉子們在臨考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門前豎起一根旗杆,當地人稱之為“楣”。考中了,旗杆照豎不誤,考不中就把旗杆撤去,叫作“倒楣”。後來,這個詞被愈來愈多的人用於口語和書面,值得一提的是,在運用這個詞語過程中,人們常把這兩個字寫作“倒眉”或“倒黴”,這當然是由於不懂得它的來源的緣故。
浙江省台州市、衢州市的地方語言,“倒”意思是:害羞。類同當地方言:“下人相”“不好意思”。“倒”含意壞。“”屋檐口椽端的橫板。屋檐口椽端的橫板壞了,難看。
【注】與“倒黴”為異形詞,2001年《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規範使用“倒黴”。

倒楣方言

該詞普遍流行於江南,原指江南地區潮濕,遇上倒黃梅更容易導致物品黴變,若儲存的幹鹹食品嚴重黴變就只能倒掉,所以叫倒黴。
倒黴多指事主遇事不利,也暗指處理不當,如儲藏食物若經常打開翻動接觸新鮮空氣,則可防止濕氣凝結在食物表面以致黴變。
北方乾燥,南下北人誤以為門楣坍塌,以後又覺得並非如此嚴重,所以文學出直立的楣,但直立的楣不符合語文常識(楣,眉毛的象形),所以未被有關部門接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