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倒,漢語一級字 [1]  ,讀作dǎo、dào,最早見於篆文 [2]  。本義指回到家中躺卧休息。後引申為因立不穩而墜落,垮台。又由本義引申為反置,反轉,轉換。以上讀dǎo。又讀dào,由反置,反轉,轉換引申為表示吃驚、反諷、加強語氣 。又引申為反置容器頂端清空內容物。又引申為反置地,逆序地。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拼    音
dǎo、dào
注    音
ㄉㄠˇ、ㄉㄠˋ
部    首
部    外
8
總筆畫
10
統一碼
基本區 U+5012
字形分析
左右結構
筆    順
3215412122
五    筆
wgcj
倉頡碼
omgn
鄭    碼
nhkd
四角碼
22200
字    級
一級字
平水韻
十九皓 [4] 

字源演變

“至”是“到”的本字;“到”是“倒”的本字。至,甲骨文“圖A”表示回到家中,倒在牀上休息。“至”“圖A” 的“回到家中”本義消失後,金文再加“人”“圖B” 另造“到”“圖C” 代替。“到”“圖C” 的“回抵家中”本義消失後,篆文“圖D”再一次加“人”“圖E” 另造“倒”代替,造字本義:動詞,回到家中躺卧休息。 [5] 
形聲字。《説文》:“倒,僕也。從人,到聲。” “僕”指仆倒。引申指失敗、垮台。以上讀dǎo。又讀dào,指顛倒。《左傳·宣公二年》:“狂狡輅鄭人,鄭人入於井,倒戟而出之,獲狂狡。” 《詩·齊風·東方未明》:“顛之倒之,自公召之。” [2]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dǎo
動詞
仆倒;跌倒。
tumble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弓不虛發,應聲而倒。”
南史·江子一傳》:“子一刺其騎,騎倒鎙折。”
跌倒
指直立的物體倒塌或橫倒。

晉趙至《與嵇茂齊書》:“蹴崑崙使西倒,蹋太山令東覆。”
唐韓愈《題張十一旅舍三詠·葡萄》:“新莖未遍半猶枯,高架支離倒復扶。”
明劉基《題陸放翁賣花叟詩後》:“五更風顛雨聲惡,不憂屋倒憂花落。”
倒塌
謂使人或物等倒下。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繹山》:“始皇刻石紀功,其文字李斯小篆。後魏太武帝登山,使人排倒之。”
宋史·劉錡傳》:“兀朮怒曰:‘劉錡何敢與我戰,以吾力破爾城,直用靴尖趯倒耳!’”
摔倒
躺下;躺倒。
lie down
宋張先《南歌子》詞:“醉後和衣倒,愁來殢酒醺。”
水滸傳》第二一回:“那閻婆惜倒在牀上,對着盞孤燈,正在沒可尋思處,只等這小張三。”
躺倒
垮台;失敗。
collapse
三國志·魏志·曹爽傳》:“夷三族。”
裴松之注引《魏略》:“事昭然,卿用讀書何為邪!於今日卿等門户倒矣!”

損傷;敗壞。
damage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二摺:“你借我的去,或是倒了我牛隻,損了我犁耙,你着誰陪(賠)我?”

壓倒。
overwhelm
唐杜甫《上韋左相二十韻》:“聰明過管輅,尺牘倒陳遵。
”仇兆鰲注:“倒,壓倒也。”
壓倒
換;輪換。
change
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陳諤搗油》:“(長髯野叟)遂問今將何往,陳對以學正滿替,欲倒解由,別注他缺。”
倒換
把整個店鋪或整批貨物作價盤售或收買。

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我東頭街上談家當鋪折了本,要倒與人。”
儒林外史》第五二回:“你何不同人合火倒了過來?”

停當;了結。
ready
元李行道《灰闌記》楔子:“也要與員外説個明白,一發講倒了,才好許你這親事。”

猶批轉,轉發。
transmit


緩回。
slow back


搬;搬移;轉移。
move
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摺:“我子待便摘離,把頭面收拾,倒過行李。”
元無名氏《桃花女》第三摺:“今日是黑道日,新人蹅着地皮,無不立死,則除是恁的。石小大哥,與我取兩領淨席來,鋪在車兒前面,我行一領倒一領。”

謂騰出,空出。
voidancee
元無名氏《千里獨行》楔子:“俺今夜倒下個空營,着懸羊擊鼓,餓馬提鈴,將這十萬軍兵,四下裏埋伏了。”

通“搗”。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摺:“睡不着如翻掌,少可有一萬聲長吁短嘆,五千遍倒枕捶牀。”倒,一本作“搗”。
明湯顯祖《紫釵記·劍合釵圓》:“都是太尉倒鬼。”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大覺)又且想着他兩個此時快樂,一發睡不去了,倒枕捶牀了一夜。”

dào
動詞
把位置、方向、性質等顛倒過來。

《詩·齊風·東方未明》:“倒之顛之,自公令之。”
楚辭·九章·懷沙》:“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
倒置
指方向、性質等相反。

宋孫光憲《浣溪沙》詞:“烏帽斜欹倒佩魚,靜街偷步訪仙居。”
朱子語類》卷七一:“人善端初萌,正欲靜以養之,方能盛大。若如公説,卻是倒了。”
儒林外史》第四十回:“百姓家的小孩子,三五成羣的牽着牛,也有倒騎在牛上的,也有橫睡在牛背上的。”

反回過來。

唐徐凝《杭州祝濤頭》之二:“倒打錢塘郭,長驅白浪花。”
倒貼
翻轉或斜提容器使東西傾倒出來。

唐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詩:“開筵交履舄,爛漫倒家釀。”
紅樓夢》第六二回:“(襲人)便説:‘那位喝時,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
倒水
違逆;違反。
violate
呂氏春秋·明理》:“故至亂之化,君臣相賊,長少相殺,父子相忍,弟兄相誣,知交相倒。”高誘注:“倒,逆也。”
韓非子·難言》:“至言忤於耳而倒於心。”
韓非子·難四》:“今未有其所以得,而行其所以處,是倒義而逆德也。”

指違背常理。
counterintuitive


虛假;錯亂。
false


討回;索還。
get back
醒世恆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勸你吃虧些罷,那雌兒不是好惹的……你若與他倒錢,定是不肯。
”《醒世姻緣傳》第七六回:“(素姐)説道:‘疢瞎子,不問你倒銀子,你去罷,着什麼極哩!’”

副詞
表示出現的情況或行為同一般情理相反。

元無名氏《紅繡鞋》曲:“雨聲兒添悽慘,淚點兒助長吁,枕邊淚倒多如窗外雨。”
儒林外史》第一回:“票子傳着倒要去,帖子請着倒不去,這不是不識抬舉了!”

表示沒想到,出乎意料。
unexpected
紅樓夢》第三六回:“這裏過門風倒涼快,吹一吹再走。”

表示並非如此。



表示轉折。前一小句可加“雖然”。

朱子語類》卷三九:“如今人恁地文理細密,倒未必好,寧可是白直粗疏底人。”如:房間不大,陳設倒挺講究。

表示讓步。後一小句可加“只是”、“就是”等。

《紅樓夢》第一回:“形體倒也是個靈物了,只是沒有實在的好處。”如:質量倒不錯,就是價錢貴着點。

用以舒緩語氣。

《紅樓夢》第四九回:“他倒不是這樣人。”

表示勸説或催促別人行動。



表示追問或責備。



(參考資料: [6]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僕也。從人到聲。 [3] 

康熙字典

《廣韻》《正韻》都皓切。《集韻》《韻會》覩老切。𠀤刀上聲。僕也。
又絕倒,極笑也。《晉書·衞玠傳》:王澄有高名,每聞玠言,輒嘆息絕倒。
又傾倒。杜甫詩:志士懷感傷,心胷已傾倒。
又潦倒。《北魏書·崔瞻傳》:魏天保以後重吏事,謂容止藴藉者為潦倒。瞻終不改。
又《揚子·方言》:大袴謂之倒頓。注:今雹袴也。
《集韻》《韻會》刀號切。《正韻》都導切。𠀤音到。《詩·齊風》:顚之倒之,自公召之。《禮·喪大記》:小斂之衣,祭服不倒。注:死者所用衣,多不盡著,有倒者,惟祭服尊其領,不倒也。《韓非子·難言篇》:至言忤於耳而倒於心,非賢聖莫能聽。
又葉董五切。音覩。《季尤平樂觀賦》:或以馳騁,覆車顚倒。烏獲扛鼎,千鈞若羽。
又葉都故切。音妒。《焦氏·易林》:衣裳顚倒,為王來呼。呼,去聲。 [7]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篆書
隸書
草書
行書
楷書

音韻彙集


字頭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聲符
韻部
擬音
聲調
上古音系





taːwʔ






taːws

廣韻
都晧




都導




蒙古字韻







taw
上聲







taw
去聲
中原音韻

蕭豪開一


蕭豪

上聲

蕭豪開一


蕭豪

去聲
洪武正韻牋
都皓


十三巧


上聲
都導


十三效


去聲
分韻撮要



第十二孤古故

陰上
(參考資料: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