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倅,異體字: 伜 卒,拼音cuì zú,注音ㄘㄨㄟˋ ㄗㄨˊ,簡體部首亻部,部外筆畫8畫,總筆畫10畫,繁體部首人部,五筆WYWF,倉頡OYOJ,鄭碼NSOE,四角20248,結構左右,電碼0211,統一碼5005,筆順ノ丨丶一ノ丶ノ丶一丨。
中文名
拼    音
cuì zú
部    首
亻(簡體)、人(繁體)
五    筆
WYWF
倉    頡
OYOJ
鄭    碼
NSOE
筆    順
ノ丨丶一ノ丶ノ丶一丨
結    構
左右結構
筆畫數
10
注    音
ㄘㄨㄟˋ、ㄗㄨˊ
部外筆畫
8
四角號碼
20248
統一碼
5005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cuì
1、副:倅車。倅職。倅帥。
其他字義
1、古同“”。
UNICODE
倅字UNICODE編碼U+5005,10進制: 20485,UTF-32: 00005005,UTF-8: E5 80 85。
倅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1] 
造字法
形聲:從亻、卒聲
English
deputy, vice- [2]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cuì
〈形〉
(1) 副,輔助的 [auxiliary]。如:倅車(副車);倅馬(副馬,備用之馬);倅貳(佐貳的官。主管的幕僚);倅樽(副樽。非主人用的酒杯)
(2) 通“”。純 [pure]。如:倅毛(粹毛,純色之毛) [1]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倅【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8畫
《集韻》《韻會》取內切,音淬。《説文》副也。 [3] 
又副車曰倅。《周禮·夏官》戎僕掌王倅車之政。《又》諸子國子存遊倅,使之修德學道。《注》遊倅,倅未仕者。
又《前漢·趙充國傳》倅馬什之。
又今郡倅稱半刺,猶半刺史之職也。
又《集韻》《正韻》藏沒切,音卒。百人為倅。周禮作卒。
説文解字
倅【卷八】【人部】
副也。從人卒聲。七內切
説文解字注
(卒)人給事者為卒。俗本者下有衣字。宋本及御覽、韻會、玉篇皆無。此謂人也。非謂衣也。方言。楚東海之閒亭父謂之亭公。卒謂之弩父。或謂之褚。注曰。卒者、主擔幔弩導幨。因名。古㠯染衣題識。故從衣一。此十字依韻會所據小徐本。衣有題識。如左傳雲。叔孫氏之甲有物。杜雲。物、識也。幑字下雲。若今救火衣。周禮司常注云。今亭長箸絳衣。此亭卒以染衣題識之證也。從一者、象題識也。臧沒切。十五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