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俯伏

鎖定
俯伏,讀音fǔ fú,漢語詞語,意思是俯首伏地,多表示恐懼屈服或極端崇敬。
中文名
俯伏
拼    音
fǔfú
英    文
lie prostrate
釋    義
趴在地上;表示低頭屈服

目錄

俯伏解釋

趴在地上;表示低頭屈服 [1] 
俯首伏地,多表示恐懼屈服或極端崇敬。

俯伏引證解釋

《六韜·發啓》:“弭耳俯伏。”漢賈誼《新書·階級》:“吏民嘗俯伏以敬畏之矣。”
唐·穀神子《博異志·陰隱客》:“至一大門,勢侔樓閣,門有數人俯伏而候。”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二回:“歸生等俱下席俯伏曰:‘宋恃肺腑之愛,欲均沾君惠,聊以為戲。何敢行無禮於君乎?願君恕之!’”
清·田蘭芳《明河南參政石□袁公(袁可立子袁樞)墓誌銘》:“其他奔謁俯伏去來參差者,至庭不能容。廟門以外填街咽巷,駢羅環視,嘆未曾有。”
《紅樓夢》第一○五回:“賈赦等聽見,俱俯伏在地。”
魯迅《鑄劍》:“這時滿城都議論着國王的遊山,儀仗,威嚴,自己得見國王的榮耀,以及俯伏得有怎麼低,應該採作國民的模範等等。”
漢·趙曄《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胥(伍子胥)乃張弓布矢欲害使者,使者俯伏而走。”
參考資料
  • 1.    俯伏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18-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