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信(拼音:xìn,shēn)。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 [1]  。最早見於金文 [2]  。本義為言語真實,引申泛指誠實,不欺,又引申指信用,由此引申出確實義和可靠義,又可指消息,訊息。
(基本信息欄來源: [3] 
2023年6月,“信”字成為2023“一帶一路”年度漢字。 [13] 
中文名
拼    音
xìn,shēn
部    首
五    筆
wyg
倉    頡
oymr
鄭    碼
nsvv
字    級
一級字(1570) [1] 
注    音
ㄒㄧㄣˋ,ㄕㄣ
平水韻部
去聲十二震 [4] 
總筆畫
9
四角號碼
20261
統一碼
基本區 U+4FE1
造字法
會意兼形聲字
結    構
左右結構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圖 字形演變圖
會意兼形聲字。“信”字是戰國時代使用頻率極高的一個字,地域差別很大,六國文字各有特點。楚國的字形“18”從言,千聲;三晉和燕國的字形“19”從言,身聲;齊國本作“懺” (與《説文》小篆“懺”不是一個字),後變為“㐰”,是《説文》古文所本。《説文》別有古文“訫”,出土古文字尚無徵。秦漢文字則從人、言,或仁、言,會人言可信之意,人(仁)亦聲。“信”本是一個形聲字,從“千”聲,或從“身”聲。秦文字從“人”或“仁”聲,可能孕含着對人言誠信的期望。“信”字在戰國時代大量用於人名、封君名,還作為吉語銘刻在印章中。本義為言語真實,引申泛指誠實,不欺,又引申指信用,即能履行諾言而令對方不疑,由此引申出確實義和可靠義,又可指消息,訊息。 [5]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xìn
形容詞
誠實不欺。
Honest
論語·學而》:“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誠信
不發生差誤,有規律。
Regular
《管子·任法》:“故聖君設度量,置儀法,如天地之堅,如列星之固,如日月之明,如四時之信。”

動詞
守信用,實踐諾言。
Trustworthy
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二年》:“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
守信
表明,明確。
Show
《左傳·定公八年》:“王孫賈趨進曰:‘盟以信禮也。’”

信從,相信。

《書·湯誓》:“爾尚輔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賚汝。爾無不信,朕不食言。”

知道,料到。
Foresee
《淮南子·泛論訓》:“及其為天子三公,而立為諸侯賢相,及始信於異眾也。”

任意,聽任。
Allow
《荀子·哀公》:“故明主任計不信怒,闇主信怒不任計。”
信口開河
副詞
果真,確實。
Really
唐·柳宗元《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為農信可樂,居寵真虛榮。”

名詞
符契,憑證。
Certificate
《墨子·號令》:“大將使人行,守操信符。信不合,及號不相應者,伯長以上輒止之。”
信物
使者,傳送公文函件的人。
Messenger
《史記·韓世家》:“命戰車滿道路,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幣。”
信使
書信。
Letter
唐李紳《端州江亭得家書》詩之一:“開拆遠書何事喜,數行家信抵千金。”
信封
消息,音訊。
News
漢揚雄《太玄·應》:“陽氣極於上,陰信萌乎下,上下相應。”
音信
謂連宿兩夜。
Two nights
唐元稹《與史館韓侍郎書》:“祿山還至衞縣,遣太守鄭遵意詣山致命,輟行信宿以俟之。”

引申謂兩天。
Two days
唐劉禹錫《鑑藥》:“予受藥以餌,過信而腿能輕,痹能和,涉旬而苛癢絕焉。”

即信石,指砒霜,為劇毒藥物。
Arsenic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真生》:“長山某,賣解信藥……一日,以株累被逮。妻弟餉食獄中,隱置信焉。”
信石
裝在器物中心的物件,如蠟燭的捻子、爆竹的引線等。
Fuse
《紅樓夢》第五三回:“這荷葉乃是洋鏨琺琅活信,可以扭轉向外,將燈影逼住,照着看戲,分外真切。”
引信
(Xìn)姓。



shēn
動詞
通“伸”,伸直,伸長。
Straighten
《孟子·告子上》:“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為指之不若人也。”

通“伸”,伸張。
Stretch out
《史記·春申君列傳》:“今王使盛橋守事於韓,盛橋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謂能矣!”

名詞
通“身”。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端,以等邦國……侯執信圭。”
信圭
參考資料 [6]  [12]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誠也。從人從言。會意。㐰,古文從言省。訫,古文信。息晉切 [7] 

説文解字注

誠也。
釋詁:誠,信也。
從人言。
序説會意曰信武是也。人言則無不信者,故從人言。息晉切。十二部。古多以為屈伸之伸。
㐰,古文信省也。訫,古文信。
言必由衷之意。 [8] 

康熙字典

《唐韻》息晉切。《集韻》《正韻》思晉切,𠀤音訊。愨也,不疑也,不差爽也。《易·繫辭》:人之所助者,信也。《左傳·僖七年》:守命共時之謂信。
又《爾雅·釋地》:大蒙之人信。注:地氣使然也。
又《左傳·莊三年》:一宿為舍,再宿為信。《詩·豳風》:於女信處。
又《周頌》:有客信信。注:宿也。
又符契曰信。《前漢·平帝紀》:漢律,諸乗傳者持尺五木轉信。注: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或用木為之。《後漢·竇武傳》:取棨信,閉諸禁門。注:棨,有衣戟也。
又古人謂使者曰信。與訊通。《史記·韓世家》:𨻰軫説楚王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幣。司馬相如《諭巴蜀檄》:故遣信,使曉諭百姓。
又州名。唐置。信州,卽今廣信府。
又姓。信陵君無忌之後。
又複姓。《何氏姓苑》有信都,信平二氏。
又《集韻》《正韻》𠀤升人切。與申同。《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又同身。《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注: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又葉斯鄰切,音新。《詩·小雅》:庶民弗信。葉上親。◎按《正韻》雲:韓王信本與淮隂侯同名,嫌誤讀作新。今《敍傳》韓信音新,是信本有平、去兩音,其讀平者亦音,而非葉矣。 [9] 

書法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字形對比圖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字形對比圖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書法來源: [10] 

音韻彙集


字頭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韻部
聲調
四呼
韻攝
上古音系








廣韻
息晉
眞A
震A

三等
去聲
開口
中原音韻

真文齊

真文

去聲
齊齒呼

洪武正韻
升人


八真

平聲


斯鄰


八真

平聲


思晉


八震

去聲


分韻撮要

第八賓稟嬪𤲃


陰平



第二十一津贐進卒


陰去


(音韻資料來源: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