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信陽民歌

鎖定
信陽民歌是起源於河南省信陽市的傳統民歌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原始的信陽民歌源於勞動生產、祭祀等各種活動。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信陽民歌也越來越豐富。信陽民歌融入了楚、吳越等多時期文化,又受到南北不同文化薰陶。同時信陽民歌題材廣泛,將歷代的社會生活內容都涵蓋在內,風格鮮明,影響深遠。信陽民歌主要包括小調和勞動歌曲兩大類型,其中小調、情歌多為無伴奏即興演唱;燈歌、會歌往往以管絃或打擊樂伴奏。
2008年6月7日,信陽民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Ⅱ-79。 [1]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信陽市羣眾藝術館、信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信陽民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 
中文名
信陽民歌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編號
Ⅱ-79
遺產類別
傳統音樂
申報地區
河南省信陽市

信陽民歌歷史淵源

信陽民歌匯演
信陽民歌匯演(5張)
信陽民歌其悠久的歷史不僅是傳説而已, 據相關專家考證, 信陽民歌在秦朝時期就已經具有了多層次的文化底藴, 同時融入了楚、吳越等多時期文化。
宋元時期的戲曲、曲藝興起為信陽的民歌民舞打上了戲曲化烙印, 明清之際, 信陽民間樂班遍地開花, “高燭夜呼廬, 一唱百十應”是當時盛況的真實寫照。 [3] 
清末民初興盛期。推翻封建帝制以後, 信陽民歌打破了封建專制的束縛, 逐漸興起, 廣泛流傳。 [3] 
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地處大別山老區的信陽人民大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帶領下,並沒有畏懼殘酷的鬥爭和惡劣的環境影響,始終進行着革命鬥爭。為了鼓舞廣大勞苦大眾的戰鬥士氣,大別山人民堅信民歌對羣眾的積極作用力,他們始終堅持信陽新民歌的創作。為了對羣眾進行宣傳組織,他們編排演唱出了“窮人調”“長江歌”等一些革命歌曲來激勵廣大人民羣眾前行,同時隨着紅四方面軍的不斷髮展壯大,人民羣眾心理充滿了對革命必勝的信心,隨後又出現了《反圍剿歌》《送郎當紅軍》《紅旗插遍大別山》等代表性的勝利之歌。 [4]  [4] 

信陽民歌基本特徵

信陽民歌語言

因受地域影響,信陽地方語言既帶着河南地方口音的韻味,又帶有湖北地方語言這一獨特特點,從而使信陽地區的民歌在音樂語言上具有剛柔並濟的音樂風格。其精彩之處就是夾雜有方言土話,多采用平舌音,語言幽默通俗、有趣,語氣性比較強,有種簡單嚴厲的感覺。其歌詞中方言部分的演唱更能直接體現信陽民歌的特有色彩,精髓部分就是把歌詞中的方言演唱到鄉土化。信陽民歌的歌詞方言聲調及旋律級進高低起伏有着高度的統一,這來源於當地民間藝人在填詞譜曲時進行反覆對比、思考、定位。只有使用本地方言來作才能真正表達出歌曲的地方色彩和情感的真摯性。 [4] 

信陽民歌旋律

信陽民歌的旋律發展與發音特色有着很大的聯繫,只有使用本地方言才能使信陽民歌的旋律和調值的融合達到預期的效果。信陽地區民歌的曲體較一般民歌偏長,多為多段式結構,一般由三句式至四句式,五句式、上下句式為主的結構構成。節奏節拍上一般中速居多,如山歌小調類多為四二拍,敍事性民歌多為四四拍。有一些山歌也有散拍子和八九拍的作品,作品以多段式為主,一段旋律多段旋律演唱形式居多。 [4] 

信陽民歌音階

五聲音階在信陽民歌中佔着主導地位。雖然有變宮、清角等一些相關的偏音,但是這些五音主音以外的便音時值較短,一般只是出現在弱拍弱位上,或者為經過音在作品中使用,很大程度上來説起着陪襯和裝飾的作用,其旋律的支架仍然為五聲音階的本質和特色。 [4] 

信陽民歌類別

信陽民歌屬於典型的有着古老傳統文化的漢族民歌,它形式多樣、種類豐富、體系完整。根據歌曲題材信陽民歌大致分為了號子、山歌、田歌、風俗歌、小調、燈歌、兒歌、叫賣調八類,加上革命歷史民歌、新民歌等其他種類約十餘種之多。號子高亢熱烈、山歌嘹亮悠長、田歌詼諧風趣、小調委婉纏綿、革命歷史民歌熱情奔放、兒歌童趣十足,每一種都具有其獨特風采,真實生動地記錄了信陽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人們社會生活實踐, 以及內心的情感、思想、和希望。 [5-6] 

信陽民歌代表作品

信陽民歌代表作品有《豐收樂》《一把傘》《山鄉漁歌》《鑼鼓鬧秧》等。除此之外,信陽傳統文化中還有一部分音樂演奏形式、節目;如“潢川鑼鼓”、“商城絲絃”等。 [7] 

信陽民歌傳承保護

信陽民歌傳承價值

信陽民歌在民族知識體系中佔據着重要的位置,信陽民歌很好地傳承並凝聚着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歷史意義,信陽民歌是信陽人民今天生活的現實寫照,同時也是對信陽地區人民羣眾過去生活的實際記錄。信陽民歌是中原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也是一個重要的基石。 [4] 
信陽民歌是詩情高度融合、情景集中的產物,非常善於抒發人的內心世界。具有集體性、即興性、口頭性等特徵。信陽民歌多以歌舞結合的演出形式呈現於觀眾,其唱法通俗、朗朗上口,唱腔鄉土氣息濃郁,內涵豐富,情感真摯,説唱的技巧和鄉土風格塑造了信陽民歌唱腔音樂的藝術審美特性。從審美客體上講,信陽民歌本身就是真善美的統一,它反映了信陽民歌中勞動人民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鬥志,樂觀的精神風貌;從審美主體上來説,信陽民歌有着獨特的地域性、較高的藝術欣賞性和強烈的感染力。隨着社會的進步發展,信陽民歌勢必推陳出新,構成信陽民歌在中國民間歌曲中的感染力和獨特性。 [4] 

信陽民歌傳承現狀

受到現代社會文明的衝擊和潮流風尚的影響,除了一些偏遠山區、交通閉塞的農村,現今依稀還有一些老年人和少數茶農以自娛自樂的形式傳唱信陽民歌之外,信陽民歌中不少有價值的傳統歌謠由於長期無人傳唱,現已經瀕臨滅絕。
從20世紀90年代至2019年,雖然在信陽民歌保護方面已經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是信陽民歌並沒有向前繼續發展而是幾乎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信陽民歌的生存發展長期處於困境中,信陽民歌的發展前景令人擔憂。 [8] 

信陽民歌傳承人物

付大坤,男,漢族,2018年5月,付大坤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信陽市申報。 [9] 

信陽民歌保護措施

20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河南卷》中收錄信陽民歌224首。 [3] 
1978年信陽地區拍攝了兩部以民歌為主要內容的電視文藝專題片,錄製出版了12首民歌的錄音帶,並刻製出版發行了收錄有46首原生態民歌的光盤,用數字技術進一步保存信陽民歌。 [10] 
2019年11月28日,信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信陽民歌研究會主辦了2019年度第一期信陽民歌傳承人及基層非遺保護工作培訓班。授課老師為學員們講解信陽民歌聲腔,介紹信陽民歌歷史文化和淵源。講解了民歌的基本調式和演唱,以及如何掌握即興演唱與對歌的方法等內容。 [11]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信陽民歌”項目保護單位信陽市羣眾藝術館(信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估合格。 [13] 

信陽民歌社會影響

2011年,中央電視台15頻道播出的《民歌·中國》之“魅力信陽”,對信陽的民間歌曲和做了詳細而系統的報道和講解, 讓更多的人們瞭解信陽民歌。 [12] 
2012年初,信陽市舉辦首屆信陽民歌大賽, 全市十縣區500多名民間藝人蔘賽。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