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信息交換格式

鎖定
作為多媒體數據文件編輯工具之一的Macromedia Director 4.0(現已到6.0)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多媒體工業標準的創作工具,它可將所列的文件格式通過二進制碼轉換為公共平台的文件格式(具有廣泛的兼容性)。MDK(Multimedia Development Kit)格式轉換器亦可進行各種數據文件格式之間的轉換。根據國際上常用的數據文件格式類型和使用者的不同要求,經常會遇到媒體文件格式化轉換問題,一般格式轉換器(Convert Tool)對數據文件按照不同的需要做格式轉換工作。
中文名
信息交換格式
外文名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format
數據文件格式
數字、文本、音頻、圖形數據文件
數據壓縮標準
JPEG、視頻會議國際標準、MPEG
工    具
格式轉換器
應用領域
信息標準化、信息系統的建立
類    型
計算機術語

信息交換格式簡介

該部分所列的各種數據文件格式,大部分均為目錄,已成為國際通用標準。如Bitmap文件格式、WAVE文件格式均常出現在一些工具軟件上,已為通用的格式化文件標準。作為多媒體數據文件編輯工具之一的Macromedia Director 4.0(現已到6.0)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多媒體工業標準的創作工具,它可將所列的文件格式通過二進制碼轉換為公共平台的文件格式(具有廣泛的兼容性)。MDK(Multimedia Development Kit)格式轉換器亦可進行各種數據文件格式之間的轉換。 [1] 

信息交換格式數據文件格式

數字(值)數據文件
首都信息化涉及的數字(值)文件主要表現在經濟、社會、科教文化等指標上,總是以指標數值來表示信息的定量屬性。用這些指標來表示信息,因核算體系的區別,可將這些指標進一步分為業務、財會、經濟、統計等指標。同時存在着指標的含義、口徑範圍、計算方法、計算單位等不同,因此同一個指標可表現為按計劃或統計及行業等指標的各異而指標值不同。由此看來,對用指標來表示信息的屬性,必須嚴格執行本分冊的有關規定。
用術語“指標”表示信息時,必定伴隨着另一種數字型或字符型信息形式來表示信息的屬性,即數字型或字符代碼,就是用數字或字符作為記號和原來的文字信息一一對應。 [1] 
文本數據文件
文本文件多來源於大量的基礎信息資料,包括圖書館資料、學術論文、商業信息、百科全書等,這些文件或資料必須經人工篩選編輯之後,形成文件彙編或資料冊,藉助於計算機將資料用人工錄入或掃描形式構成文本文件(.TXT、.DOC)。如果有多種資料要將多種文件合併而形成新文件,要將這些源資料和源文件同時輸入計算機,進行格式化處理後形成標準文檔。 [1] 
音頻數據文件
音頻數據文件是以模擬信息出現,當它在進入計算機之前必須先將其數字化,並形成音頻數據文件。數字音頻技術開創了人類美好的音樂和音響,荷蘭飛利浦公司和日本索尼公司創設的CD-DA標準為音頻文件的數據格式制定了工業標準。而且在“紅皮書”上就音頻的數字編碼方式、錯誤校正、CD尺寸和物理特性等均作了嚴格規定。
音頻數據的另一分支是音樂設備數字平台(MID)編輯的音頻文件,它由音階音色定時器等構成。由MIDI文件編輯音頻數據文件以形成國際標準(.MIDI)。其他標準格式有:AIFF格式、PCM格式、波形文件格式Waveform、資源互換文檔格式RIFF、MIDI文件傳輸格式.MID 。 [1] 
圖形、圖像數據格式
圖形、動畫作為圖像的兩種特例,以下將分別加以敍述。
在計算機上處理圖形、圖像和動畫等數據,主要指點位圖和矢量圖形。所謂位圖,是指以bit(比特)為單位的圖像存儲單元,它描述圖形或圖像的色彩和強度的圖形文件,亦稱點位圖文件。所謂矢量圖形是指對直線、圓形、矩形等幾何圖形做出定量、定性的描述,它可以定義幾何圖形有形狀、大小和空間位置,當計算機在處理矢量數據時,可以藉助與軟件正確判斷並轉換成原圖形(像)顯示在屏幕上。矢量圖可實現如下一些功能:即:放大、縮小、翻轉、扭曲、鏡象和彎曲。
圖像多出現在電影、電視中,在進行數字化之後貯存於計算機內的圖像信息,可藉助於各種軟件處理或編輯成所需要的圖像數據文件。動畫文件可在有關軟件處理下形成在線編輯和回放、修改和創意等工作,其主要文件格式為.MMM。 [1] 

信息交換格式文件格式轉換

根據國際上常用的數據文件格式類型和使用者的不同要求,經常會遇到媒體文件格式化轉換問題,一般格式轉換器(Convert Tool)對數據文件按照不同的需要做格式轉換工作。
格式轉換器的功能主要包括:
(1)將一種數據文件格式經格式轉化器轉換成另一種類型的數據文件;
(2)經過格式轉換器轉換的數據文件與國際最新流行軟件Linux平台廣泛的兼容性;
(3)可將不同類型數據文件經過格式轉換器轉換成統一的目標文件(輸出文件)。
文件格式轉換器是多媒體開發工具MDK(Multimedia Delelpment Kit)中的核心內容,其功能是將各種格式的數據文件,按使用要求的不同而進行數據文件的格式轉換,並轉換成目標文件(Destination)格式,或者重新拷貝一份文件,形成目標文件的文檔格式,存儲在硬盤中供用户使用。
至於各種文件的轉換方式、各種文件格式的設置方法、文件參數選擇窗口、文件參數的設置及輸出參數的設定,可參閲微軟有關的使用手冊。 [1] 

信息交換格式數據壓縮標準

圖形、圖像信息的數據量是非常龐大的,例如:音頻信息採用PCM編碼調試,採樣頻率為44.1kHz,量化值為16bit,則數據率為705kbit/s(705千比特/秒)。國際電信聯盟ITU-T)制定的國際標準為G.700系列,即:G.711——脈衝代碼調製(PCM);G.726——自適應微分脈衝調製(AQPCM);共軌結構代數代碼激勵線預測(CS-ACELP)。 [1] 
圖像信息(以數字電視圖像為例)分辨率為640×800,每一像素為24bit,一副彩色畫面的信息量為25幀/秒,約184Mbit/s。如此大的信息量,要傳輸及高效地處理,必須採用數據壓縮技術實施動態壓縮,以便適應數據傳輸和存儲的要求。為此,國際上與90年代先後推出了三個數據壓縮標準,這三個標準分別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信聯盟(ITU-T)和國際無線電委員會(IEC)制定的多媒體信息國際標準,即:
靜態圖像壓縮國際標準(JPEG)
該標準由“聯合圖片專家組”於1991年3月向ISO組織提出建議(ISO CD10918號草案),1992年正式成為國際標準。基本內容有:
(1)基本系統:順序掃描、圖像重現、有損圖像壓縮、自適應離散餘弦變換(DCT)算法、哈夫曼編碼。
(2)擴展系統:累進工作方式、自適應算法
(3)無損壓縮編碼:用幀內預測編碼和哈夫曼編碼 [1] 
視頻會議國際標準
視頻會議標準 視頻會議標準
該國際標準為ITU-T制定的H.200系列、H.300系列標準,規定了統一的視頻輸入標準、輸出標準、算法標準、誤碼效驗標準及一系列互通的模式轉換標準。有關視頻(電話)會議的其它最新常用標準參見右表。 [1] 
動態圖像壓縮編碼(MPEG)
該標準為“動態圖像專家組”於1992年制定的MPEG標準,正式名稱為《動態圖像和伴隨聲音的編碼——用於速率為1.5Mbit/s以下的數字存貯媒體》,主要用於光盤CD-ROM、數字音樂、磁帶和硬盤等設備標準。其編碼方式採用MPEG算法,即採用運動補償和預測編碼技術。
MPEG標準由三部分組成:
(1)MPEG電視圖像(MPEG-Video);
(2)MPEG音頻(伴音);
(3)MPEG系統(MPEG-system)。 [1] 
SO已公佈的MPEG系列標準有MPEG-1、MPEG-2、MPEG-4和MPEG-7,它們均有特定的應用背景,即:
(1)MPEG-1:應用於多媒體和高質量的廣播電視;
(2)MPEG-2:應用於常規數字電視和高清晰電視;
(3)MPEG-4:應用於無線窄帶可視頻通信以及可視電話;
(4)MPEG-7:應用於多媒體內容描述接口。 [1] 
參考資料
  • 1.    北京市發展計劃委員會.首都信息化標準化指南 第一卷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0:26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