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保羅·波耶爾

鎖定
保羅·波耶爾(Paul D. Boyer,1918年7月31日-2018年6月2日 [4]  ),出生於美國猶他州普羅沃市,1943年畢業於威斯康星大學,獲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化學與生物化學系化學教授。
199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保羅·波耶爾(美國)、約翰·沃克(英國)、因斯·斯寇(丹麥)三位科學家,表彰他們在生命的能量貨幣——腺三磷的研究上的突破和離子轉運酶Na +,K + -ATPase的發現。保羅·波耶爾與約翰·沃克闡明瞭腺三磷體合成酶是怎樣製造腺三磷的。在葉綠體膜、線粒體膜以及細菌的質膜中都可發現腺三磷合成酶。膜兩側氫離子濃度差軀動腺三磷合成酶合成腺三磷。
中文名
保羅·波耶爾
外文名
Paul D. Boyer
別    名
保羅·博耶
保羅·德羅斯·博耶
國    籍
美國
出生日期
1918年7月31日 [4] 
逝世日期
2018年6月2日 [1] 
畢業院校
威斯康星大學
主要成就
1997年諾貝爾化學獎
出生地
猶他州普羅沃市
性    別

保羅·波耶爾人物履歷

從1963年到1989年,保羅·波耶爾教授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化學與生物化學系化學教授。
1965年至1983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所長自1990年以來,他一直擔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化學與生物化學系名譽教授。
博耶自1970年以來一直是國家科學院的成員。

保羅·波耶爾研究成果

Paul D. Boyer在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研究ATP的形成,並且作為一名科學家仍然非常活躍。他的主要興趣是通過同位素技術找出ATP合酶的功能,特別是它如何利用能量創造新的ATP。在過去的幾年裏,他的工作取得了不同尋常的成功。ATP合酶具有對酶不常見的功能模式,這需要很多時間和廣泛的研究來建立。約翰E.沃克他在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研究ATP合成酶。他的出發點是,需要詳細瞭解酶的化學和結構知識才能詳細瞭解它的功能。因此,他確定了組成蛋白質單位中的氨基酸序列。在20世紀90年代,他與晶體學家合作,闡明瞭ATP合成酶的三維結構。酶的F1部分的結構已經建立。Walker的工作以非凡的方式補充了Boyer's,基於這種結構的進一步研究證明了Boyer提出的機制的正確性。 [2] 
發現了一種轉運離子的酶,鈉離子、鉀離子——腺三磷酶。保羅·波耶爾和約翰·沃克闡明瞭腺三磷體合成酶是怎樣製造腺三磷的。在葉綠體膜、線綠體膜以及細菌的質膜中都可以發現腺三磷合成酶。膜兩側氫離子濃度差驅動腺三磷合成酶合成腺三磷。
保羅·波耶爾運用化學方法提出了腺三磷合成酶的功能機制,腺三磷合成酶像一個由α亞基和β亞基交替組成的圓柱體。在圓柱體中間還有一個不對稱的γ亞基。當γ亞基轉動時(每秒100轉),會引起β亞基結構的變化。保羅.波耶爾把這些不同的結構稱為開放結構(βO)、鬆散結構(βL)和緊密結構(βT)。 [3] 

保羅·波耶爾人物榮譽

保羅·波耶爾於1974年獲得斯德哥爾摩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並於1989年獲得美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玫瑰獎
1997年度諾貝爾化學獎一半授予美國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保羅·波耶爾(Paul D. Boyer)和英國劍橋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約翰·沃克(John E. Walker),因為他們闡明瞭腺三磷(ATP)合成的基本酶學機制;另一半授予丹麥奧爾胡斯大學的因斯·斯寇(Jens C. Skou),因為他首先發現了一種轉運離子的酶,鈉離子、鉀離子-腺三磷酶(Na+, K+-ATP)。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