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保羅·杜美

鎖定
保羅·杜美(Paul Doumer,1857年3月22日—1932年5月8日)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第13任總統(1931-1932年)。1888年當選為議員。後數任財政部長。1896—1902年任法屬印度支那聯邦總督,鎮壓越南民族解放運動,加強殖民掠奪。1927—1931年任上院議長。1932年5月6日被刺殺,8日去世。
中文名
約瑟夫·阿塔納斯·加斯東·保羅·杜美
外文名
Joseph Athanase Gaston Paul Doumer
國    籍
法國
出生日期
1857年3月22日
逝世日期
1932年5月8日
職    業
政治家
主要成就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第13任總統
法屬印度支那總督
出生地
法國康塔爾省歐里亞克

保羅·杜美政壇元老

保羅·杜美 保羅·杜美 [1]
1857年3月22日生於康塔爾省省會奧里亞克市。父親是奧爾良鐵路公司的一名輔軌工。後來舉家搬遷到巴黎,住在蒙馬特高地。由於家境貧寒,12歲在鄉村小學畢業後,便開始就業謀生,先是當聽差,後來又在一家徽章廠當雕刻工。他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堅持上夜校,在職業藝術學校聽課,並在工作崗位上通過了中學會考。1877年20歲時成為一名數學教師,後轉向新聞工作,任《埃納信使報》主編。
杜美的政治生活開始的比較早。1883年曾當選為聖康坦市議員、拉昂市副市長。1889年作為激進黨人入選眾議院。1895年任內閣財政部長,以善理財著稱,任內在全國徵收所得税方面,取得好成績。1896年被他的政敵、當時的政府總理梅利納派往印度支那任總督。其間,他大力開發印支的經濟、改革政治、興辦教育、鎮壓海盜,成就不小,頗受當地人的擁護和信任。1902年離任回國,重返眾議院。
保羅·杜美 保羅·杜美
1904年,杜梅當選為眾院財政委員會主席。1905年 1月10日當選為眾院議長,次年5月6日再次當選。1912年1月7日入參議院,當選省參議員。1925年7月任參院財政委員會主席。1927 年1月14日當選參院議長,並獲連任4次。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杜美擔任巴黎軍政長官。1918年曾協助迪巴伊將軍和吉約梅將軍守衞巴黎,有4個兒子先後為國捐軀。1921年1月-1922年1月和1925年12月-1926年3月任財政部長。1927-1931年任參議院議長和預算委員會主席。他從1906年起便開始參加總統競選,直到1931年,當時的總統加斯東·杜梅格任期屆滿前,於議會中施加影響,支持他接任。他才出現轉機,並於6月13日出人意料地當選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第13任總統。

保羅·杜美總統生涯

保羅·杜美 保羅·杜美
杜梅在當選後從凡爾賽去愛麗捨宮就任時,曾對一位親密的助手道:“我以這樣多的票數當選,除非是被暗殺,否則我不會離開總統府。” 作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總統,他幾乎是一個純粹裝飾性的大人物,他的角色主要是會見重要人物,進行純禮儀性的交往,他能嫺熟地處理這些事務。他是中產階級出身,胸前插着不褪色的石竹花,留着典型的有產者的髮型。在總統職位上,他盡職盡責,每天晨 5時起牀,晚上很少在11時前休息。在國會開會期間,睡眠就更少了。他們夫婦相親相愛、和睦生活,有時到布洛涅森林中去散步,有時在聖克洛公園賞花休息。他個人生活儉樸,把全部精力全都投入到為國的繁忙工作之中,就任同年就妥善處理了一次內閣危機。
杜美的處世態度十分低調。他常常去外面用餐、步行離開愛麗捨宮或單獨駕車去巴黎市區和郊外。在任總統後不久,曾獨自一人去奧弗涅視察,弄得有關人員不知所措。他很不喜歡人們鄭重其事地前呼後擁,更不願意警衞人員對他步步跟蹤。他曾對此表示驚異,並詢問保衞人員為什麼在他所經過的路上設崗放哨。有關人員告訴他“擔心有人暗殺”。對此他卻説:“我這把年紀,就是被暗殺也是善終,不足為惜!”始終抱着必死的意念。在他當選總統不久,曾在離開凡爾賽宮時説過一句不吉利的話:“我不會活到7年任期屆滿,我會被暗殺身死。”他總是在考慮冷靜地去死……。

保羅·杜美暗殺而死

1932年5月6日,杜美應邀前往巴黎貝里耶爾大街的銀行家羅斯柴爾德的別墅,那裏正在舉辦募捐展覽會,出售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作家的書籍。展覽會的主辦者希望法國總統慷慨解囊,而實際上總統剛一進門就開始掏錢包。 此時,一個身材高大,體格健壯魁梧,穿着灰色的、不合時令的冬大衣的男子擠過人羣,到了總統跟前。突然,他從口袋裏抽出一把手槍,對準總統射出了所有的子彈。人們將罪犯捆起來並進行了毒打,他沒有反抗,全身是血,臉被打得腫脹,送進了警察局。腦部受了致命傷的杜美被送進了醫院,他在那兒苦熬了兩天,5月8日早晨4時37分去世。臨死前,他甦醒了過來,並輕聲地説“為什麼傷害我?我沒對任何人做過壞事呀!”
杜美被暗殺的消息傳出後,法國舉國上下一片震驚。一連數日,巴黎街頭人山人海,幾十萬羣眾自發來到盧森堡宮衞隊廳,向總統遺體告別。5 月12日,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參加葬禮的有新任總統阿爾貝·勒布倫以及許多國家的元首和首腦。巴黎聖母院為死者之靈昇天進行了祈禱,巴黎紅衣大主教為他做了追思禱告。由於杜梅夫人拒絕把丈夫的骨灰安放在先賢祠裏,最後,他的骨灰被埋在沃吉拉爾公墓地的為國捐軀的4個兒子的墓旁。
帕維爾·戈爾古洛夫 帕維爾·戈爾古洛夫
7月25日,法國當局開始對殺人犯進行審判,兇手的名字很快就弄清楚了:向總統開槍的人,是俄羅斯僑民帕維爾·戈爾古洛夫,出生於1895年6月29日,是庫班的一個鎮——拉賓斯卡婭的哥薩克。人們在他的口袋裏找到了一個記事本。在第一頁他寫着一段話:“俄羅斯法西斯戰士首腦、殺死法國總統的醫生戈爾古洛夫回憶錄”。有關兇手的真實身份有不同的説法。第一種説法是:戈爾古洛夫完全是一個瘋子;第二種説法是:他是一個蘇聯內務部的間諜。每一個思維健全的人都知道,在準備簽署蘇法互不侵犯條約的前夕,蘇聯派刺客殺害法國總統是完全不可能的。報紙成了傳播各種傳聞和揭秘性消息的真正旋渦,政黨和百姓把戈爾古洛夫事件炒作成了一個燙手的土豆。庫班的哥薩克們聲明不知道什麼戈爾古洛夫,並説這個姓完全是亞美尼亞人的。亞美尼亞人憤怒地駁斥這種説法,並立即聲明,一個名叫帕維爾·戈爾古洛夫的人確實在拉賓斯卡亞鎮住過,但好像在國內戰爭時期就被紅軍槍斃了。這個假戈爾古洛夫是蘇聯派來的一個猶太人間諜,還是一個共濟會員,他的主要目標是損害俄羅斯僑民的聲譽。有人甚至還找到了一個證人,他在照片上似乎認出這個外號叫蒙戈爾的人是羅斯托夫的契卡人員。但在戈爾古洛夫被揍得鼻青臉腫難以辨認的照片上,那個人可以説成是任何人。 由於命運的嘲弄,這個想博取世界級名聲的人連自己的真實身份都不為人所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