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保羅·伯格

鎖定
保羅·伯格(Paul Berg,1926年6月30日—2023年2月15日),1926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博士,生物化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1]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20]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 [4] 
保羅·伯格於1948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生物化學碩士學位;1952年獲得凱斯西儲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1953年,在丹麥哥本哈根細胞生理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工作;1953年在丹麥哥本哈根細胞生理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工作;1954—1959年在美國華盛頓大學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1959年任斯坦福大學副教授;1969—1973年任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主任;1980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85年任斯坦福大學貝克曼分子生物學和醫學中心主任;2000年起任斯坦福大學貝克曼分子生物學和醫學中心名譽主任和資深教授;2023年2月15日在家中去世,享年96歲。 [1] 
保羅·伯格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生物化學領域DNA分子的重組。 [4] 
中文名
保羅·伯格
外文名
Paul Berg
國    籍
美國
出生地
美國紐約
出生日期
1926年6月30日 [2] 
逝世日期
2023年2月15日 [1] 
畢業院校
凱斯西儲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66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1966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1980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學    位
博士

保羅·伯格人物經歷

1926年6月30日,保羅·伯格出生於美國紐約。 [4] 
1948年,從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獲得生物化學碩士學位。 [4] 
1952年,從凱斯西儲大學獲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 [4] 
1953年,在丹麥的哥本哈根細胞生理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工作。 [4] 
1954—1959年,歷任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助理教授、副教授。 [4] 
1959年,任斯坦福大學任副教授。 [4] 
1969—1973年,任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主任,期間1970年獲聘該大學威爾森級教授。 [4] 
1980年,與弗雷德裏克·桑格(F. Sanger)和沃特·吉爾伯特(W. Gilbert)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3] 
1985年,任斯坦福大學貝克曼分子生物學和醫學中心主任, 期間任癌症研究中心的分子生物學系資深教授。 [4] 
2000年起,任斯坦福大學貝克曼分子生物學和醫學中心名譽主任和資深教授。 [4] 
2023年2月15日,保羅·伯格在斯坦福大學校園內的家中離世。 [1] 
保羅·伯格

保羅·伯格主要成就

保羅·伯格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72年,保羅·伯格成功實現了DNA“重組”,即將來自不同生物的兩個DNA片段拼接為一個雜種分子。 [19]  保羅·伯格研製出基因分離與粘接技術,並在世界上首次完成脱氧核糖核酸分子重組,創立了現代基因工程技術。 [5] 
  • 學術論著
據2024年1月美國斯坦福大學官網信息顯示,保羅·伯格共發表了137篇論著。 [6]  據2024年1月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PubMed平台數據,保羅·伯格作為作者之一發表的論文(pubulications)共有1648篇。 [8]  以下是部分論文: [6] 
1.Baltimore D, Berg P, Botchan M, et al. Biotechnology. A prudent path forward for genomic engineering and germline gene modification[J]. Science. 2015;348(6230):36-38. doi:10.1126/science.aab1028. [9] 
2.Berg P. The dual-use conundrum[J]. Science. 2012;337(6100):1273. doi:10.1126/science.1229789. [10] 
3.Nautiyal S, Carlton VE, Lu Y, et al. High-throughput method for analyzing methylation of CpGs in targeted genomic regions[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0;107(28):12587-12592. doi:10.1073/pnas.1005173107. [11] 
4.Berg P, Mertz JE. Personal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s and emergence of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J]. Genetics. 2010;184(1):9-17. doi:10.1534/genetics.109.112144. [12] 
5.Berg P. Moments of discovery[J]. Annu Rev Biochem. 2008;77:15-44. doi:10.1146/annurev.biochem.76.051605.153715. [13] 
6.Berg P, Lehman IR. Retrospective: Arthur Kornberg (1918-2007)[J]. Science. 2007;318(5856):1564. doi:10.1126/science.1152989. [14] 
7.Saxonov S, Berg P, Brutlag DL. A genome-wide analysis of CpG dinucleotides in the human genome distinguishes two distinct classes of promoters[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6;103(5):1412-1417. doi:10.1073/pnas.0510310103. [15] 
8.Berg P. Reflections on the Lasker prize for basic biomedical research[J]. JAMA. 2005;294(11):1419-1420. doi:10.1001/jama.294.11.1419. [16] 
  • 學術交流
1975年2月,保羅·伯格(Paul Berg)組織的關於重組DNA的阿西洛馬會議(Asilomar Conference)在阿西洛馬海灘(Asilomar State Beach)的一個會議中心舉行。 [18] 

保羅·伯格人才培養

  • 培養理念
2003年,應中國科學院“DNA-生命的螺旋博物館展覽”的邀請,保羅·伯格在寫給中國青少年的信中説:“在任何時候,創新性的思維都是最寶貴的。也許正是這些早年的經歷,激發了我探索未知世界並找出答案的慾望。回想那段時間,我認識到:鼓勵青年人自己去發現他們追求的答案,不是一種最容易的學習方法,但卻是回報最豐厚的學習方法。或許教育能作出的最重要的貢獻,就是發展學生追求創造性方法的本能和好奇心。隨着時間的推移,學過的許多東西將會忘記,但是我們提出問題和找出答案的能力幾乎不會丟掉。任何地方的學校都應當認真汲取這個經驗。” [7] 

保羅·伯格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頒獎部門
1966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 [21] 
1966年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 [20] 
1978年
羅切斯特大學榮譽博士
1978年
耶魯大學榮譽博士
1980年
諾貝爾化學獎
諾貝爾基金會 [2] 
1981年
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法國科學院 [22] 
1983年
- [22] 
1986年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榮譽博士
1989年
俄勒岡州立大學榮譽博士
1995年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榮譽博士
1996年
宗座科學院院士

保羅·伯格社會任職

單位
職務
美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
(American Society for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簡稱ASBMB)
第52任主席 [17] 

保羅·伯格人物評價

保羅·伯格是重組DNA領域的先驅。(Nobel Prize winner and recombinant DNA pioneer.)(斯坦福大學醫學院教授Emily Moskal評) [1] 
保羅·伯格是基因工程的開拓人。( 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新媒體中心 評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