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弗雷德裏克·桑格

鎖定
弗雷德裏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1918年8月13日—2013年11月19日),生物化學家,兩次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1958年及1980年),生前是分子生物學實驗室蛋白質化學實驗室負責人 [6] 
中文名
弗雷德裏克·桑格
外文名
Frederick Sanger
國    籍
英國
出生地
英國格洛斯特郡
出生日期
1918年8月13日
逝世日期
2013年11月19日
畢業院校
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5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69年獲得皇家勳章
1980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弗雷德裏克·桑格人物經歷

1918年8月13日,弗雷德裏克·桑格出生於英國格洛斯特郡的一個小村莊倫德科姆(Rendcomb) [1] 
1927年,進入唐斯學校(Downs School)就讀。
1932年,進入布萊恩斯頓學校(Bryanston School)。
1935年,被派往德國南部的薩勒姆王宮中學(Schule Schloss Salem)進行交流。
1936年,進入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St.John's College,Cambridge)學習自然科學。
1939年,從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畢業,獲得自然科學文學士學位;同年,在德文郡斯派蘭茲的貴格會中心接受了社會救濟工作的培訓,並短暫地擔任了醫院秩序員。
1940年10月,在諾曼·皮裏(Norman Pirie)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一個多月後,諾曼·皮裏離開了該校,阿爾伯特·紐伯格(Albert Neuberger)擔任他的指導老師。
1943年,從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畢業,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劍橋大學生物化學系查理斯·齊布納爾(Charles Chibnall)教授實驗室工作。
1951年,擔任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外部工作人員。
195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62年,進入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弗雷德裏克·桑格負責這個實驗室中蛋白質化學實驗室的工作。
1980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是第四位兩度獲得諾貝爾獎以及第一位獲得兩次化學獎的人。
1983年,退休,回到了位於劍橋郊外斯瓦弗姆布爾貝克的家中。
1986年,獲得英國最高榮譽“功績勳章”,但他拒絕封爵,因為不喜歡別人稱自己為“爵士”( Sir)。
1993年,英國維康信託基金會和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Medical Research Council)成立了桑格中心(Sanger Centre)。
2013年11月19日,在劍橋一家醫院去世 [5] 

弗雷德裏克·桑格主要成就

弗雷德裏克·桑格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弗雷德裏克·桑格 弗雷德裏克·桑格
1955年,弗雷德裏克·桑格將胰島素的氨基酸序列完整地定序出來,同時證明蛋白質具有明確構造。他利用自己新發現的桑格試劑,也就是2,4-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將胰島素降解成小片段,並與專門水解蛋白質的胰蛋白酶混合在一起。再將一部分混合物的樣本置放於濾紙的一面,並利用一種色層分析方法來做進一步的實驗,首先他將一種溶劑從單一方向通過濾紙,同時又讓電流以相反向通過。由於不同的蛋白質片段有不同的溶解度與電荷,因此在電泳後,這些片段最後會各自停留在不同的位置,產生特定的圖案。桑格將此圖案稱為“指紋”;不同的蛋白質擁有不同的圖案,成為可供辨識且可重現的特徵。之後桑格又將小片段重新組合成氨基酸長鏈,進而推導出完整的胰島素結構。因此得出結論,認為胰島素具有特定的氨基酸序列。這項研究使他單獨獲得了195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3] 
1975年時,弗雷德裏克·桑格發展出一種稱為鏈終止法(chain termination method)的技術來測定DNA序列,這種方法也稱作“雙去氧終止法”(Dideoxy termination method)或是“桑格法”。兩年之後,他利用此技術成功定序出Φ-X174噬菌體(Phage Φ-X174)的基因組序列。這也是首次完整的基因組定序工作。他所發明的技術比起當時其他方法使用了較不具毒性的材料。主要是先進行DNA 合成,利用DNA引子和DNA聚合酶使DNA鏈得以展開復制,再利用雙去氧核苷酸(dideoxynucleotides)來終止DNA鏈的合成。實驗會使不同序列的DNA帶有不同長度,使其得以經由電泳來做分析。這項研究後來成為人類基因組計劃等研究得以展開的關鍵之一,並使桑格於1980年再度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與桑格合作研究的沃特·吉爾伯特,以及另一團隊的保羅·伯格也一同獲獎 [2] 

弗雷德裏克·桑格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截止到2013年11月,弗雷德裏克·桑格指導了十多名博士生,他的第一個研究生是羅德尼·羅伯特·波特(Rodney Porter)於1947年加入研究小組,並於197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7] 伊麗莎白·布萊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於1971年至1974年間在弗雷德裏克·桑格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並於2009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8] 

弗雷德裏克·桑格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51年
科黛-摩根獎章(Corday–Morgan Medal)
——
1954年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Fellow)
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1958年
諾貝爾化學獎(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
1963年
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
1969年
皇家勳章(Royal Medal)
——
1971年
蓋爾德納基金會國際獎(Gairdner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 Award)
——
1976年
威廉·貝特·哈迪獎(William Bate Hardy Prize)
——
1977年
科普利獎章(Copley Medal)
——
1978年
G.W.惠蘭獎(G.W. Wheland Award)
——
1979年
路易莎·格羅斯·霍維茨獎(Louisa Gross Horwitz Prize)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1979年
阿爾伯特·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Albert Lasker Award for Basic Medical Research)
——
1980年
諾貝爾化學獎(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4] 
——
1981年
名譽勳位(Member of the 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
——
1982年
通訊院士(Corresponding Member)
澳大利亞科學院(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
1986年
功績勳章(Member of the Order of Merit)
——
1994年
生物分子資源設施協會獎(Association of Biomolecular Resource Facilities Award)
——
2000年
金盤獎(Golden Plate Award) [3] 
美國成就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chievement)
參考資料來源: [4] 

弗雷德裏克·桑格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弗雷德裏克·桑格的父親弗雷德裏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是一位全科醫生,母親西塞莉·桑格(Cicely Sanger)是一個棉花製造商的女兒。他是家中次子,有一個哥哥西奧多(Theodore)和一個妹妹梅(May)。他的父親曾在中國擔任聖公會醫療傳教士,但因健康不佳而返回英國。他的父母在他劍橋大學上學的頭兩年都死於癌症 [4] 
  • 婚姻家庭
弗雷德裏克·桑格參與劍橋科學家反戰小組期間,遇到了瑪格麗特·瓊·豪(Margaret Joan Howe),此時她在紐納姆學院學習經濟學,1940年12月畢業後兩人結婚,他們育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