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保福村

鎖定
保福村位於山西省澤州縣高都鎮政府所在地西面,東與高都北街、南街村相連,西與東頓村接界,南和丹河流水相伴,北與北義城鎮南義城村相望,距晉城市區20公里。
長晉高速公路、長晉二級公路在村西穿過,高大路、高泊路橫跨東西,交通十分便利。保福村平均海拔755米,地勢北高南低,村莊依山傍水,是一個以丘陵為主的山川秀美的自然村莊,無霜期180天左右,平均氣温11.5℃,年平均降雨量549.8㎜。
村域面積5600畝,其中耕地面積2500畝,佔總面積的44.6%;林地面積980畝,佔總面積的17.5%;國家道路佔地260畝,佔總面積的4.64%。
中文名
保福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
地理位置
高都鎮政府西面
面    積
5600 畝
電話區號
0356
人口數量
1921人
車牌代碼
晉E

保福村情況需求

基本情況
1、自然條件,地理位置與社會經濟狀況
全村共541户,1921人,男女比例為1:1.08。全村設有6個村民小組,現有黨支部1個,黨員44名,男39名,女5名,下設5個黨小組。2006年全村社會總產值2037萬元,人均純收入48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相對薄弱,是一個典型的以農業生產為主導產業的純農業村。
2、產業發展現狀
全村主要以糧食種植為主。近幾年來,村幹部引導廣大羣眾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積極改善生產條件,推行訂單農業和土地反承包,從事牧草種子繁育、苗圃種植、蔬菜種植、養雞、養豬、養羊等產業。同時,還依託便利的區位優勢,積極發展商業貿易和交通運輸以及維修服務業。
由於勞動力資源豐富,一大批剩餘勞力在外從事打工。種植業以小麥、大豆為主。截止2006年底,全村規模養殖户15户,養雞存欄3.5萬隻,豬存欄450頭,羊存欄150只,兔存欄500只。糧食總產達181萬斤,人均942斤。農村經濟總收入2390萬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3500元。全村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基本上實現了機耕、機播,機收面積在90%以上。農田水利灌溉面積(噴溉)在65%以上。
3、公共事業發展現狀
全村村容村貌相對比較整潔,住房以磚混和磚木結構為主,90%的住宅為二層樓房,廚衞和排污設施有待改善。水、電入户率實現100%,95%的農户接通有線電視,80%的農户配備或安裝電話,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村內主街道和部分巷道已硬化,總長度達3.5公里,並在主幹道和部分巷道安裝了路燈,但綠化程度較低,村設有衞生所,實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建有小學、幼兒園,教師16名,擁有學生310名,教學設備齊全。村民社會文化生活豐富,全村建有文體活動場所、影劇場、老年活動中心、農民技校、閲覽室等,但基礎條件有待改善。
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業科技水平較低。農民對新的技術接受能力差,獲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限,新品種覆蓋率較低,種植新技術推廣面小,產品檔次不高。農民培訓活動不夠普及,勞動者素質有待提高。
2、農業水資源利用率較低。由於種植產品單一化,耕作形式的陳舊化、農户存在嚴重的等靠思想,導致水資源不能夠充分利用。物厚財薄,農業產業結構急需調整。
3、農業產業化水平低。全村的農業以生產初級產品為主,缺乏產品的深加工和處理,產業鏈條短,產品以自產自銷為主,大多數靠商販上門收購,專業化合作經濟組織沒有形成,組織化程度有待提高。
4、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節水園區灌溉提水加壓不夠充足完備,村內除三條主街和部分巷道硬化外,街坊路和小巷道尚未硬化。文體活動設施不健全;綠化率較低;缺乏排水系統,污水淤積,亂潑亂倒;庭院環境衞生較差,普遍採用傳統旱廁;清潔能源使用户少,“三堆”遍佈,污染環境;村裏一部分舊房年久失修,與新建住宅反差較大,整體環境不協調,需要進行統一規劃和建設。
發展需求
新農村建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產業發展方面,最急需發展的產業是蔬菜種植,充分發揮節水園區應有的效應,形成規模,打造品牌;建設養殖園,發展優質畜牧業;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形成特色經濟區;建立農業科技示範區,推廣先進實用的增產增收技術;引進龍頭企業,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安置富餘勞動力。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固提水站,改變管道增壓,延伸地下管道,配套噴灌設施,增加水澆地面積,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在公共事業方面,建立和完善文化科技活動場所,修建文體活動中心,娛樂健身場所,豐富羣眾業餘文化生活;加大對學校的投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在生態建設方面,應用清潔能源,對廚房、廁所進行改造,集中建設沼氣工程,利用秸杆氣化、太陽能,降低能源費用。增加垃圾處理和污水排放設備,提高整體環境質量。
在科技興農方面,成立村裏的農業生產合作組織,為村民提供新技術、新品種的服務,開展農業種植技術、市場信息等方面的培訓。

保福村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關文件精神,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從解決羣眾最關心的生產、生活問題入手,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為支撐,實施“轉變、拓展、提升”三大戰略,突出“主導產業強村、工商企業富村、科技人才興村,生態家園建村,支部組織帶村”五個重點,全力構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保福村基本原則

1、因地制宜、科學指導,深入調研、掌握實底,認真分析發展現狀與問題,立足本村特點突出區域特色,理清發展思路,提高規劃的針對性。
2、突出產業、全面發展。以生產發展為主導,增加農民收入,發展公共事業,實現農村社會全面協調發展。
3、注重實效,穩步推進。從農民羣眾最迫切而又有條件的事情辦起,立足當前,着眼長遠,量力而行,講求實效。
4、依靠羣眾,加大扶持。充分發揮農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進一步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引導農民積極投入新農村建設。

保福村規劃目標

結合保福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確定規劃期末發展目標如下:
1、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到2010年,全村社會總產值達到2709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76萬元,種植、養殖業收入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000元。
2、現代農業初具規模。農業科技含量明顯提升,全面實現測土配方施肥,良種覆蓋率和科技入户率分別達到90%以上,農作物全部實現節水噴溉化。
3、村容村貌更加整潔。村內街道實現硬化、綠化、亮化、淨化,巷道全部實現硬化。全村綠化率達到30%以上,垃圾基本實現集中處理,50%農户使用衞生環保型旱廁,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普及率達到50%以上。
4、農民素質普遍提高。農村勞動力科技文化程度普遍提高,每個勞動力至少掌握兩門以上實用技術,農民觀念更新,鄉風文明淳樸,羣眾公德意識、環保意識進一步提高,逐步養成節約、環保、衞生的良好習慣。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保持100%。
5、民主管理規範有序。建立起完善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機制,實現村務公開制度化,使農民對村集體事務和村級財務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得到有效保障,村民對村級管理的滿意度達到95%以上。
6、農村社會和諧。實現鄉村文明、鄰里和睦相處,互敬互愛,農民自立自強,艱苦奮鬥,勤勉協作的意識明顯增強。農村文化活動豐富多彩,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健全、五保供養政策得到落實。

保福村規劃佈局

保福村土地利用

全村在用地佈局上劃分為四個功能區:設施農業區、畜禽養殖區、商住生活區、物流服務區。設施農業區:耕地面積1500畝,大部分集中分佈在村北地勢相對較高的區域,村西僅剩少量農田;
畜禽養殖區:結合人畜分離和生活區與養殖區隔離的原則,將規模養殖户全部分佈於村南部、北部兩大片,面積100畝;物流服務區:在村西部臨長晉兩公路與高泊路交叉口中以西附近進行佈置,面積150畝;商住生活區面積800畝,根據保福村農民目前居住現狀,對已經形成的商貿一條街和居住小區進行保留,對村裏的“空心村”地帶實行整合改造。
按照統一規劃,分佈實施的原則,逐步建設公共設施和生活居住區。道路用地70畝,綠化林帶1000畝基本依現狀佈局,逐步拓展草坪的形成。

保福村產業發展

堅持走節約型環保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加大資金、科技和管理的投入和到位率,提高市場開拓能力。重點抓好三大支柱產業:高效農業、多種養殖業、商貿服務業。
建設六大基地:優質糧食生產基地、無公害綠色蔬菜基地、牧草種子繁育基地、規範化養殖基地、農副產品加工基地、農業技術培訓基地。力爭到2010年使全村經濟有新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新提高。

保福村社會發展

加強村莊的基礎建設,推進小城鎮建設步伐,改善居住條件,方便村民生活;吸引社會資金辦企業,增加外地人口落户數量,形成人流、物流、經濟流的發展體系。完善科教文衞事業,滿足村民對科學文化和醫療衞生的需求;強化民主法制教育,豐富村民的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

保福村發展方向

培育特色產業,實現產業富村
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
以節水園區為依託,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發展有規模、有優勢、有效益的現代農業基地。
主要內容包括:①測土配方施肥。對全村的土地進行檢測,根據土地理化性狀和作物生長特性,進行配方施肥,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保持土壤肥力,保護生態環境。②良種引進推廣。不斷進行新品種和新的耕作技術。③培育專業合作組織。
通過建立主導產業,專業合作組織,引導組織農民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有機食品的標準,實現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產品標準、統一品牌、統一經營,形成品牌優勢。重點抓好三大農業基地建設:一是糧食生產基地建設。重點抓好1200畝的優質小麥、大豆生產基地。二是蔬菜生產基地建設。依託交通、區位優勢。沿水池周圍一帶,通過示範和推廣,發展規模化綠色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300畝。三是牧草種子生產基地建設,依託晉城市澤牧草業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户”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帶動本村農户進行規模化種植,壯大牧草生產的發展。
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節水農業。
繼續完善和擴建節水灌溉示範工程,抓好設施的配套和完備,升高卧龍山提水站位置4米,用以設備和站房的安全,避免淹沒。增加東嶺水池加壓泵站的出水管道,擴大噴灌系統流量,發展節水農業2500畝。同時,加強對田間道路的整治、美化和節水園區的管護工作,建設機耕道路8000米,完善道路綠化林網,建立節水管理機制,積極探索運用經濟手段,採用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村民節區用水意識,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建設規模化養殖小區,發展現代畜牧業。在保福村的南部和西北部分別建立規模化的養殖小區2處,共佔地100畝,重點發展養豬、養羊、禽類生產,並向多種養殖發展,使全村規模養殖户全部入區養殖。力爭到2010年,養雞達到10萬隻,生豬存欄500頭。同時,引進外部人才和資金,依託區位、資源優勢,建立百頭奶牛養殖園,突出奶製品生產基地和肉牛、肉羊加工基地的建設;建立優質兔養殖場,年存欄優質兔2000只以上,壯大規模養殖,形成多元化的循環農業,實現畜牧業年產值500萬元以上。
拓展農業功能,開發休閒觀光農業。
依託節水農業園區,以東嶺、西嶺兩大蓄水池為基礎,利用優勢的地理位置,開發垂釣度假項目。建立東嶺水產養殖、觀光農業區,西嶺垂釣度假休閒區,實現生態農業、水產養殖、度假休閒、觀光旅遊為一體的多功能農業示範園,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發展商貿服務業,打造城郊型農業。
在現已形成的商貿一條街的基礎上,圍繞二級路與高泊路交叉口交通優勢,建立一處物流服務中心,在巴公工業園區的帶動下,積極發展商業貿易,交通運輸、餐飲服務業、建立便民超市、綜合批發市場,倉儲轉運站,維修服務中心,加快商業網點建設,繁榮保福經濟。
加強技術推廣,實現科技興村。
構建技術服務平台。以電話、電視、電腦等“三電合一”為載體,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將先進的農業實用技術,農民致富信息和市場信息及時送給村民,為保福村農民及時提供農業信息服務。
開展農民學習培訓。完善農民技校的建設,改善農民的學習條件,在現有各類農業技術書籍、期刊、光盤1500套冊的基礎上,充實數量,增加到4000套冊,尤其是增加設施栽培管理、綠色產品生產技術與規程等方面的技術資料。舉辦文化和科技知識講座,使青年農民掌握1-2門實用技術。同時加強對農業科技骨幹的培養,每年重點培養1-2名農業科技人員。
引進品種技術,提高科技含量。加快引進國內外優良品種,突出主導產品和優勢產品,發展多樣化種養,做強做精產品,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加快引進推廣轉化速度快、農民易接受、使用效果好的設施栽培,產後加工、畜牧養殖、獸醫防疫、農用灌溉等技術。力爭到2010年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先進實用技術入户率達90%。
綜合利用資源,實現生態建村。
一是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實現農業經濟生態化。轉變農業資源利用方式,發展節約型、環保型農業,高效用地,農業廢棄物全部還田,全面推進化肥,農藥減量使用和循環利用,實現農業生產的良性循環,增強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性。
二是推廣清潔能源,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充分利用養殖小區的糞便污水和其他生活廢棄物,建設大中型沼氣設施,實現全村集中供氣,解決村民炊事用能,通過沼氣的利用,減少煤炭消耗,改變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
三是改善村莊基礎設施,實現村容村貌整潔化。改擴建村宅道路2500米,打通2條巷道,街道全部硬化,道路兩旁綠化、路燈亮化,加大力度改廁、改圈,全村建設標準化公用廁所10處,切實改造傳統的坑式老廁,建設雙甕漏斗式、三格式和水衝式等無害化户廁,徹底消滅露天糞坑,使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達到100%。
加強教育培養,實現人才強村。
結合新農村建設的實踐,培育一批農村骨幹人才,重點對村組幹部、專業農户、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骨幹、農村經濟人等進行職業教育,培養10-20名具有中專學歷的專業技術人才。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組織農民外出參觀學習,根據生產需要,聘請專家授課和實地指導,與大專院校掛勾,聯手共創“新型農民”培訓工程,通過遠程教育、農民技校、培訓中心等,廣泛組織各種形式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建立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村民致富帶頭人。
發展公共事業,建設和諧新村。
一是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適齡兒童入學率保持在100%,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接受率達到100%,高中階段入學率力爭達到90%以上。二是建立文體活動場所,,提高農民健康水平,豐富羣眾文化生活。以建設鄉風文明的新農村為主題,針對當前農村文化設施落後、農民文化生活單調的狀況,以農村文化大院建設為抓手,全力推進農村基層文化設施的建設,在村衞生所北建成功能齊全的文化大院,總佔地面積2500平方米,內設籃球場、健身器材、圖書閲覽室、棋牌室、活動廣場、等一應俱全。還將文化大院周圍牆壁粉刷一新,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書寫健康、法律等知識,農民走出家門,抬頭可見“牆壁文化”,成為該村一道亮麗的文化景觀。讓村民們的精神面貌發生更大變化,崇尚文明、參加文體活動成為村民們的一種新時尚。”讓文化大院不但成為農民茶餘飯後健身休閒的好去處,還將成為普及科學知識、傳播致富信息、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大課堂。在這裏,農民通過閲讀科普書籍、聆聽專家講座等形式,提高了科技認識水平。三是完善村級衞生服務機構,添置必要的醫療儀器設備,保障村民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衞生服務。四是完善社會保障功能,健全社會救助體系,縮小貧富差距,提高整體富裕水平。重點解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户生活救助、五保對象救助、養老救助、教育救助、自然災害救助等。切實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爭取使村民參合率達到95%以上。
強化組織建設,推進民主管理。
1、加強黨的組織建設,發揮黨的核心作用。加強黨支部班子建設,認真開展梯次升級活動,把致富帶頭人培養成積極分子,把積極分子培養成黨員,把優秀黨員培養成村幹部,使支部成員成為農村政策的宣傳員、發展經濟的服務員,實用技術的指導員,使黨員成為農民致富的帶頭者、文明新風的倡導者、社會秩序的維護者、村務管理的參與者,提高黨員幹部隊伍素質,增強村黨支部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戰鬥力。
2、強化民主管理建設,維護農民民主權利。完善民主管理機制,健全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制定和完善村規民約,實行民主管理。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一事一議制度”,不斷完善村民代表大會制度,重大決策,重要開支一律經村民代表大會通過。使廣大農民廣泛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組織作用,提高廣大農民羣眾道德意識、法制意識、文明意識和文明程度,使他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真正能夠發揮主體作用。
3、加強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通過政府扶持、能人帶動、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市場化運行機制,成立各種專業協會,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困難,活躍經濟活動。

保福村保障措施

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保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成立新農村建設實施機構,負責規劃實施和任務分解及組織協調。
依靠羣眾,集中民智
尊重農民羣眾意願,充分發揮農民羣眾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對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的事項。採取“一事一議”等方式,實現新農村建設重大事項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多方籌措資金,形成建設合力
抓住國家投入重點向“三農”傾斜的機遇,全面整合現有各渠道項目、資金、技術等資源,建立政府引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用民主協商的辦法,鼓勵和引導農民投工、投勞、建設農村公共設施,調動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廣泛吸收社會資金投入新農村建設。凡是能夠市場化運作的,都要積極引進市場機制,增強建設活力。

保福村所獲榮譽

2023年3月,入選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