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保壽

鎖定
保壽(1684年8月27日~1706年10月14日),滿洲鑲白旗人,清朝宗室,清世祖順治皇帝之孫、裕憲親王福全第五子、清聖祖康熙皇帝之侄。
生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七月,初封輔國公。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九月薨逝,年僅23歲。次年(1707年)葬於今南福地村南。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被追封為親王,諡號曰“悼”,故稱為“裕悼親王”。
本    名
保壽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日期
康熙二十三年(1684)七月十七日
主要成就
裕憲親王第五子

保壽人物簡介

愛新覺羅·保壽,清朝宗室,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年)七月十七日(8月27日)亥時出生,生母為裕憲親王福全側福晉瓜爾佳氏。
裕憲親王福全共有五子:長子昌全、次子詹升、三子保泰、四子保按、五子保壽、六子保永,其中長子、次子、四子和六子均為幼年夭折,只有第三子保泰和第五子保壽長大成人,故而保壽實際為次子。(《清實錄》中即稱其為裕親王次子)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六月,父親裕憲親王福全病逝,十月二十八日,其兄保泰以“世子”身份,被康熙皇帝封為裕親王 [1]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1706年)九月初八日(10月14日)辰時,保壽薨,年僅23歲。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葬於今南福地村南,其園寢坐西朝東,比雍正帝的泰陵早建23年,如今園寢僅存雍正三年所建御製碑和地宮遺址。
雍正二年(1724年),尚在康熙皇帝死後的國喪期間,保壽之兄裕親王保泰居然“在家唱戲為樂”,“又迎合廉親王允禩”,因此獲罪。十一月二十二日,雍正帝下旨“將保泰革去王爵” [2]  。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其王爵改由保壽之子廣寧承襲 [3]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十九日(5月1日),因長子廣寧襲封為裕親王的緣故,保壽也被下旨追封為親王,併為其立碑造墳,賜予諡號曰“悼” [4]  ,故世稱“裕悼親王”。
雍正四年(1726年)十月二十三日,保壽之子廣寧也因獲罪被革去王爵,永遠圈禁於宗人府 [5]  。廣寧獲罪後,雍正五年(1727年)三月初三日,其弟廣祿又襲封為裕親王 [6]  。廣祿有一子亮煥,襲郡王。

保壽家族成員

保壽祖父母

祖父:愛新覺羅·福臨,即順治皇帝
祖母:寧愨妃董鄂氏

保壽父母

父親:愛新覺羅·福全,即和碩裕憲親王
母親:裕憲親王側福晉瓜爾佳氏

保壽兄弟

大哥:昌全,幼殤
二哥:詹升,幼殤
三哥:保泰,已革和碩裕親王
四哥:保按,幼殤
六弟:保永,幼殤

保壽子嗣

長子:廣寧,已革和碩裕親王
次子:廣祿,和碩裕莊親王
孫子:亮煥,廣祿之子,襲封裕郡王

保壽其他信息

叔父:愛新覺羅·玄燁,即康熙皇帝
堂兄:愛新覺羅·胤禛,即雍正皇帝
參考資料
  • 1.    《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二百十三》:“康熙四十二年 癸未。冬十月癸酉朔。 ○庚子(二十八日)……封和碩裕憲親王福全世子保泰,為和碩裕親王。”
  • 2.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二十六》:“雍正二年 甲辰。十一月辛丑朔。 ○壬戌(二十二日),宗人府議奏:‘裕親王保泰,自幼蒙聖祖撫養內廷,又蒙皇上疊沛隆恩,付以重任,伊子俱封尊爵,乃不知感戴。值聖祖服制未滿,皇上素服齋居,伊在家唱戲為樂。及承訊問,毅然承認,反稱於伊母喪事時,六年並未唱戲等語。又迎合廉親王允禩,昧於君臣大義。奏言不遜,不忠不孝,罪狀昭然。應將保泰革去王爵。另與應襲之人承襲。’得旨,保泰着革去親王。”
  • 3.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二十七》:“雍正二年 甲辰。十二月庚午朔。 ○庚寅(二十一日)……封和碩裕親王次子保壽之長子廣寧,為和碩裕親王。”
  • 4.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三十》:“雍正三年 乙巳。三月己亥朔。 ○丁巳(十九日)……追封和碩裕親王廣寧父保壽親王爵,遣官致祭,立碑造墳如例,諡曰‘悼’。”
  • 5.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四十九》:“雍正四年 丙午。冬十月己未朔。 ○辛巳(二十三日),諭宗人府:‘裕親王廣寧,朕授以王爵,並不感恩報效,反懷異志,退避不前,辦事錯謬。朕降旨切責,伊全無畏懼之容,尚未除保泰等朋黨之念,甚屬可惡。着拏交宗人府嚴加議處。’ 尋議:‘廣寧身受隆恩,由閒散宗室封為親王,又授為領侍衞內大臣,乃不思感恩效力,反懷異志。所議藍翎侍衞李瑤一案,甚屬錯謬。皇上降旨切責,並無畏懼之容,結黨營私,有幹國紀,應將廣寧革退王爵,在臣衙門永遠鎖禁。’ 得旨,廣寧着永遠鎖禁宗人府。”
  • 6.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五十四》:“雍正五年 丁未。三月戊子朔。 ○庚寅(初三日)……諭宗人府:‘廣寧有罪,已革退王爵。其弟廣祿人忠厚,着襲封和碩裕親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