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保加利亞歷史

鎖定
保加利亞歷史是歐洲國家保加利亞的歷史。
保加利亞位於巴爾幹半島的中部和東部,北部與羅馬尼亞毗鄰,西部和南斯拉夫接壤,南部同希臘和土耳其相連,東部瀕臨黑海,面積約110912平方公里,人口910.8萬(1982),保加利亞人約佔88%,其他還有土耳其人、吉普賽人等。主要信奉東正教。保加利亞語為國語。首都索非亞。 [1] 
中文名
保加利亞歷史
地    區
保加利亞
歷史沿革
中古時期
在現今保加利亞土地上的最早居民是色雷斯人。希臘人和羅馬人曾在這一地區建立過奴隸社會。公元395年併入拜佔廷帝國
7世紀後半期,一支古保加利亞人阿斯巴魯赫(約644~約700)的率領下,從比薩拉比亞南部進入今保加利亞東北部。在反對拜佔廷帝國的共同鬥爭中,古保加利亞人和定居巴爾幹半島斯拉夫人結盟,並於公元681年建立了斯拉夫保加利亞王國。後古保加利亞人逐漸被斯拉夫人同化,成為斯拉夫國家,但仍沿用保加利亞這個名稱。從第一個保加利亞國家出現到1186年拜佔廷對保加利亞統治結束,史稱保加利亞第一王國時期。在這個時期,封建關係確立,出現了封建地主貴族和依附於其領地的農民。9世紀,在位時(852~889)進入興盛時期。
865年,東正教被奉為國教。鮑里斯之子西美昂大帝(約893~927在位)統治時,國勢強盛,文化繁榮,國家版圖擴大,遷都普雷斯拉夫。西美昂廢棄大公的稱號,自封為“保加利亞人和希臘人的沙皇”。西美昂死後,封建割據勢力加強,969年以薩穆伊勒為首的貴族,建立西保加利亞王國。不久,國家日趨衰落,拜佔廷帝國趁機入侵,1018年滅西保加利亞王國,統治了整個保加利亞。
1186年,保加利亞貴族發動反對拜佔廷統治的起義成功,在巴爾幹山脈以北地區建立保加利亞第二王國,建都特爾諾沃。伊凡·亞森二世執政時(1218~1241),國家再度繁榮,成為東南歐一個大國。其領土東起黑海,西臨亞得里亞海,北至多瑙河,南到愛琴海。13世紀後半期起,由於封建貴族割據,拜佔廷人、匈牙利人、韃靼人相繼進犯和劫掠,保加利亞國勢日衰,國內形勢亦日益惡化。1277~1280年爆發了伊瓦依洛起義。1330年淪為塞爾維亞的附庸國。1355年重獲獨立。1396年被奧斯曼土耳其侵佔。
土耳其統治時期
土耳其征服者在保加利亞建立起軍事封建制度,徵收苛捐雜税,實行民族同化政策。為反抗奧斯曼帝國奴役,保加利亞人民開展各種形式的鬥爭,如早期的哈伊杜克運動,即自發的遊民和農民暴動;15~18世紀多次反對土耳其封建統治和民族壓迫的起義,其中比較突出的有1598年特爾諾沃起義和1688年奇普羅夫齊起義。
18世紀後期至19世紀後期,民族解放運動在保加利亞蓬勃興起,開始形成保加利亞民族。1762年出版第一本保加利亞歷史書《斯拉夫-保加利亞史》,被認為是民族復興運動的開端。1870年成立保加利亞獨立教區。19世紀中期和後期,開始有組織有領導的反抗土耳其人的武裝鬥爭,湧現了一批象格奧爾基·拉科夫斯基、В.列夫斯基、Л.卡拉維洛夫、Ⅹ.波特夫等民族解放運動領導人。1876年發生大規模的四月武裝起義(見保加利亞1876年起義)。保加利亞積極參加了1877~1878年最後一次俄土戰爭。土耳其失敗後,巴爾幹山脈北部地區成立保加利亞公國。保加利亞南部仍屬土耳其蘇丹統治。1885年南北保加利亞合併,實現統一,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有組織的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隨之出現。1891年建立保加利亞社會民主黨。1908年,保加利亞脱離土耳其獨立。
20世紀上半葉的保加利亞
在1912年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保加利亞同塞爾維亞、黑山希臘一起聯合將土耳其趕出巴爾幹半島。由於這些國家瓜分領土不均,次年爆發了巴爾幹同盟國之間的戰爭,即第二次巴爾幹戰爭。保加利亞失敗。1915年10月1日,保加利亞與德、奧、匈結盟,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再次敗北。1918年9月,從前線潰逃的士兵發動起義,向首都索非亞進軍,並在拉多米爾城宣佈成立共和國。士兵起義最後失敗,卻迫使國王退位。
1920年,保加利亞農民聯盟第一次組成一黨政府,推行比較温和的內外政策,引起大資產階級和受到懲罰的軍官的不滿,於1923年6月9日發生軍事政變,成立新政府。同年9月保加利亞人民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武裝起義(見保加利亞1923年起義)。起義失敗後,起義領導人季米特洛夫流亡國外。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國王鮑里斯三世(1918~1943在位)加強了君主專制,對內宣佈共產黨非法,對外奉行親德政策。1941年3月1日保加利亞王國政府參加德意日三國同盟(1940)。德軍進入保加利亞,並由此進攻希臘南斯拉夫。保加利亞共產黨領導人民開展遊擊運動,武裝反抗德國佔領者和本國賣國政府。1942年7月,在共產黨的倡議下成立祖國陣線,聯合各階層羣眾投入反法西斯鬥爭。1944年9月5日蘇聯向保政府宣戰。9月9日保游擊隊利用蘇軍進入保加利亞的有利時機,發動起義,解放首都索非亞,推翻君主統治,成立了祖國陣線政府(見保加利亞1944年起義),並向法西斯德國宣戰。政府軍同蘇聯紅軍一起進入南斯拉夫和匈牙利,參加了殲滅法西斯侵略者的最後戰鬥。
社會主義時期
1945年11月選出國民議會,科拉羅夫當選議會主席團主席。1946年9月舉行全民投票,廢除君主政體,國民議會宣佈保加利亞為人民共和國。季米特洛夫擔任第一任部長會議主席。1945年12月,通過私人工廠企業和礦井國有化法案和銀行國有化法案。1946年3月,國民議會通過《勞動者土地所有法》,實行土地改革。1947年12月頒佈的新憲法以法律形式肯定了這些新變化,鞏固和加強了人民民主政權。
1949年10月4日,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1947~1948年執行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的兩年計劃。1948年召開保共第5次代表大會,制訂社會主義建設的總路線。1949年開始第1個五年計劃(1949~1953)。50年代末完成對工業和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60年代以來,先後進行了3次經濟體制改革,為建立新的經濟體制積累了有益的經驗。70年代起全國各地建立了近300個農工綜合體,促使農業生產進一步集中化和專業化。1985年,建設社會主義的第8個五年計劃(1981~1985)已經完成。經過40多年的努力,保加利亞已由落後的農業國發展為中等發達的工業農業國。 [1] 
當代
1989年東歐劇變期間,保加利亞政權更迭,改行多黨議會民主制。1990年11月,改國名為保加利亞共和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