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俄狄浦斯效應

鎖定
俄狄浦斯效應,是心理學術語,為卡爾·波普的政治思想基礎是對歷史決定論的批判,其中核心論據就是對歷史預測可能引發“俄狄浦斯”效應。
源於希臘神話中的忒拜國王拉伊俄斯和王后伊娥卡斯忒得到一個神諭,説他倆的兒子將來是要殺父娶母的神話故事。
中文名
俄狄浦斯效應
解    釋
希臘神話
地    區
希臘
補    充
一種普遍性的心理預期
實    際
心理作用

俄狄浦斯效應理論由來

國王和王后將自己親生的兒子兩個腳跟刺穿,並用繩子縛住,差牧羊人把他丟棄到荒僻的山峽中讓其餓死或者喂狼,但牧羊人不忍心殘害這可愛的孩子,把他交給了另一個牧羊人,另一個牧羊人又把孩子送給了波呂玻斯的國王,被波呂玻斯國王和王后當作親生兒子撫養。而俄狄浦斯長大以後,同樣得到了自己將來要殺父娶母的神諭,為了避免應驗這個可怕的神諭,他離家出走,流浪到他的出生之地忒拜王國,在一個十字路口,竟不意殺死了與自己邂逅相遇的生身父王拉伊俄斯,隨後又在忒拜城門外的懸崖下除掉了大量吃人的人面獅身美女怪獸斯芬克斯,被忒拜人民擁戴為國王並且娶了自己的生身母后伊娥卡斯忒為妻,從而應驗了自己一直在努力避免應驗的那個可怕神諭。
顯然,殺父娶母這個神諭的應驗,完全是由拉伊俄斯與俄狄浦斯父子倆的心理作用造成的,他倆的心理都過於虛弱,父子倆本來為了避免神諭應驗所採取的行動,卻恰恰促成了神諭的應驗。這説明,在社會歷史領域,人們對未來的心理預期會影響未來的變化。社會進程與自然進程不同,在自然領域,上天不會因為人們預言要地震就發生地震,也不會因為人們預言不會發生地震而不發生地震。社會進程滲透了人們的心理預期,人們的心理預期是推動社會變化的最直接的動力。從某種意義上説,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就是由那些具有普遍性的心理預期統治着,而這種心理預期的形成,則是千千萬萬個偶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波普爾在《歷史決定論的貧困》一書中,把社會歷史領域中這種預期影響被預期事物的現象稱為“俄狄浦斯效應”。對於那些悲觀的心理預期,我們中國人有句口頭禪:“你怕鬼了,鬼就會找上門來”,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最直觀的關係看,社會經濟變化的推動者就是心理預期,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股票市場,如果股民們都預期三天以後股市會下跌,那麼第三天大家就會紛紛拋售股票,從而導致股市真的下跌。
上述是經濟領域發生俄狄浦斯效應的例子,社會政治領域也同樣。在我國曆史上,兩千多年以來,每一次皇朝的更迭,幾乎都伴隨着“慧星襲月”、“牝雞司晨”、“青龍繞樑”之類的各種異象,這些異象引起了種種傳言。陳勝吳廣在起義前,一面把寫有“陳勝王”三字的布帛放到魚肚子裏,另一面派人半夜到附近的神祠裏假裝狐狸叫:“大楚興,陳勝王”,意在士兵中引起陳勝將要起義成王的心理預期。東漢黃巾起義時,鉅鹿人張角的太平道教四處傳播“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讖語,暗示漢皇朝的崩潰已成定局。清末“長毛亂”前夕,洪秀全和馮雲山他們也宣稱“有田同耕,有飯同吃,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的“太平天國”即將降臨中華大地。這些傳言之所以能夠起作用,恐怕不在傳言本身,而在於能夠使傳言得以起作用的社會現實,是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在人們中間引起了一種普遍性的心理預期,這是俄狄浦斯效應起作用的真正原因。

俄狄浦斯效應對歷史決定論的否定

卡爾·波普在思想界被尊稱為“開放社會之父”,他的政治思想基礎以對歷史決定論的批判為基礎。其中,他認為人類的歷史進程之所以不可預測,不僅因為歷史的發展是不會重複的,不存在規律,而且還有關於“俄狄浦斯效應”的論斷。因為預測本身可以影響被預測的事件,這種影響或者會引起被預測事件,或者會防止這種事件的發生。卡爾·波普把這種影響稱為“俄狄浦斯效應。” [1] 
參考資料
  • 1.    卡爾·波普.歷史決定論的貧困:華夏出版社,1987:第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