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侲子

鎖定
侲子(zhèn zǐ ),又叫侲僮,即男巫,為進行祭祀活動的一類執行人員。
中文名
侲子
來    由
除卻災疾惡鬼
職    責
除逐
服    制
服素襦朱褶

侲子來由

振女 振女
侲子(zhèn zǐ ),又叫侲僮,即童男童女, [1]  太常卿的屬下,漢朝、北齊選黃門子弟十歲以上十二以下,隋唐選十二歲以上十六以下,根據《周禮》,在除夕夜的大儺禮中負責配合方相氏,以桃弓葦矢除卻災疾惡鬼,帥鼓角以助侲子唱之,和歌於黃門令,唱和呼十二神,鼓譟炬火,逐疫出端門。 [2]  十二神包括“甲作,巰胃,雄伯,騰簡,攬諸,伯奇,強梁、祖明,委隨,錯斷,窮奇、騰根。”“爾乃卒歲大儺,毆除羣厲。方相秉鉞,巫覡操茢,侲子萬童,丹首玄製。桃弧棘矢,所發無臬。飛礫雨散,剛癉必斃。煌火馳而星流,逐赤疫於四裔。然後凌天池,絕飛樑。捎魑魅,斮獝狂。斬蜲蛇,腦方良。囚耕父於清泠,溺女魃於神潢殘夔魖與罔像,殪野仲而殲遊光。八靈為之震懾,況鬾蠱與畢方。度朔作梗,守以鬱壘神荼副焉,對操索葦。目察區陬,司執遺鬼。京室密清,罔有不韙。”漢舊儀曰:“方相帥百隸及童子,以桃弧、棘矢、土鼓,鼓且射之,以赤丸、五穀播灑之。”譙周論語注曰:“以葦矢射之。” [3]  唐代大儺由方相氏、侲子和祝史、太祝執行。
侲子即男巫,《周禮》曰:“男巫冬堂贈,無方無算”。振女(侲女)即女巫。秦始皇遣振男女三千人與徐福,入海求延年益壽藥。 [4]  振女即是日本巫女的前身。西元706年,大儺禮傳入日本“是年。天下諸國疫疾。百姓多死。始作土牛大儺”。 [5]  日本大儺的主役也包括方相氏、侲子和陰陽師。

侲子侲子的職責

“用方相四人,戴冠及面具,黃金為四日,衣熊裘,執戈,揚盾,口作“儺、儺”之聲,以除逐也。右十二人,皆朱發,衣白繡畫衣。各執麻鞭,辮麻為之,長數尺,振之聲甚厲。乃呼神名,其有甲作,食者;巰胃,食虎者;騰簡,食不祥者;攬諸,食咎者;祖明、強梁,共食礫死寄考者;騰根,食蠱者等。侲子五百,小兒為之,衣朱褶、素襦,戴面具,以晦日於紫宸殿前儺,張宮懸樂。太常卿及少卿押樂正到四閣門,丞並太樂署令、鼓吹署令、協律郎並押樂在殿前。事前十日,太常卿並諸官於本寺先閲儺,並遍閲諸樂。其日,大宴三五署官,其朝寮家皆上棚觀之,百姓亦入看,頗謂壯觀也。太常卿上此。” [6] 

侲子侲子服制

赤布袴褶 赤布袴褶
漢代侲子服素襦朱褶(白衣赤袴、元衣朱裳),南朝侲子丹首玄製(赤幘皂衣)或赤幡皂裳 [7]  ,北齊、隋朝時,一百二十人,赤幘、皂褠衣,執鞀。一百二十人赤布袴褶,執鞞角。唐代則改服赤布袴褶,服制與太樂署大鼓、長鳴、橫吹工人同。 [8]  “又就主衣取錦,裁三尺為一段,又中裂之……使以縛袴褶。” [9] 
參考資料
  • 1.    蕭統,南朝梁,《昭明文選》卷三 賦乙
  • 2.    《後漢書·禮儀中》
  • 3.    杜預,唐,《通典》卷七十八
  • 4.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 5.    日本大儺歷史 
  • 6.    段安節,唐,《樂府雜錄》序 驅儺
  • 7.    陳致雍,唐,《大儺議》
  • 8.    《唐六典》卷十四
  • 9.    《南史》列傳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