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侯光炯

鎖定
侯光炯(1905年5月7日—1996年11月4日),上海人。土壤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生前是西南農業大學教授、自然免耕研究所所長。 [2]  [15] 
侯光炯1928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農化系;1931年任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壤研究室調查員;1948年任四川大學農化系教授;1952年任西南農業大學教授;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79年任宜賓自然免耕研究所所長;1996年11月4日逝世,享年92歲。 [15] 
侯光炯一生致力於土壤地理、土壤分類和土壤肥力的研究與教學工作。 [9] 
中文名
侯光炯
別    名
侯翼如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5年5月7日
逝世日期
1996年11月4日
畢業院校
北京農業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出生地
上海金山

侯光炯人物生平

20世紀30年代侯光炯與妻子黃景賢、長女侯宛清合影 20世紀30年代侯光炯與妻子黃景賢、長女侯宛清合影
1905年5月7日,侯光炯出生於江蘇省金山縣呂巷鎮(現屬上海市金山區)。
1911年,就讀於呂巷鎮第三小學。
1917年,在江蘇南通甲種農校攻讀農科。
1922年,從南通甲種農校畢業,並留校任棉花實驗室技術員。
1923年,升入南通大學農科。
1924年7月,轉入北京大學農學院農化系攻讀本科。
1928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後受聘到北京大學農學院任圖書館管理員。
1931年3月—1935年6月,任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壤研究室調查員。
1935年7月—1937年2月,先後到英國、荷蘭、德國、瑞典、芬蘭、前蘇聯、匈牙利、意大利、美國等歐美國家考察土壤分佈特點、土地利用情況等。
1940年8月,借調到江西地質調查所籌建土壤研究室和紅壤改良試驗場。
1943年,重回中央地質調查所,任土壤研究室調查員。
1962年,侯光炯在西南農學院實習農場棉田中觀察棉花生長 1962年,侯光炯在西南農學院實習農場棉田中觀察棉花生長
1946年8月—1952年12月,任四川省農業改進所技正。
1948年,任四川大學農化系教授。
1952年12月—1976年,任西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79年—1986年11月,任宜賓自然免耕研究所所長。
1996年11月4日,因病逝世,享年92歲。 [9]  [15] 

侯光炯主要成就

侯光炯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侯光炯晚年仍在田間鑑定土壤 侯光炯晚年仍在田間鑑定土壤
侯光炯在土壤肥力和土壤地理研究方面發現“光肥平衡”日週期變化的事實。1935年,提出了“水稻土水文層次分類”方法及其形成的“三育”(即淹育、瀦育、潛育)特徵,使“水稻土”成為世界土壤學者共同研究的課題之一。1935年—1937年,探討了中國精耕細作模式下的土壤肥力提升理論與技術;1938年—1945年,建立了中國土壤調查的技術與方法,摸清了中國主要土壤類型的分佈及其肥力特徵;1945年—1955年,提出了判斷土壤礦質膠體品質和土壤肥力特徵的簡易方法—土壤粘韌曲線測定法和PH八聯測定法;1953年,完成了西雙版納橡膠宜林地的調查規劃;1980—1996年,創建了“水田(旱地)自然免耕技術”,實現了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認知,“生態防洪”“免耕治土”等思想為長江流域旱澇災害根治提供了理論支撐和技術保障。 [1-2]  [15] 
  • 學術著作
侯光炯專著《中國農業土壤概論》 侯光炯專著《中國農業土壤概論》
截至1996年11月,侯光炯共發表學術研究論文及專著200餘篇。 [15] 
[1]侯光炯,劉夜鶯.土壤膠體理化性研究法在水土保持和土地利用規劃中的應用[J].水土保持學報(4期):3-28.4. [37] 
[2]梭頗,侯光炯著,熊毅.中國北部及西北部之土壤[J].土壤專報,1935(12). [38] 
[3]侯光炯.土肥科學工作大有可為[J].甘肅農業科技,1974(01):50-51. [39] 
[4]侯光炯.農民羣眾的實踐經驗是發展土壤科學的源泉[J].土壤肥料,1975(3). [40] 
[5]侯光炯.農民羣眾的生產鬥爭經驗開闢了發展土壤科學的廣闊道路[J].中國科學數學:中國科學,1975(05):511-518. [41] 
[6]西南農業大學.土壤學南方本 (第二版)[M].農業出版社,1980. [42] 
[7]侯光炯.要用綜合的觀點研究農業土壤學[J].土壤肥料,1982(2):5-8. [43] 
[8]侯光炯.紫色土肥力研究五十年[J].大自然探索,1983(4). [44] 
[9]侯光炯.水田半旱耕作技術[M].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45] 
[10]侯光炯.論中國式的水土保持自然免耕法[J].水土保持學報,1987. [46] 
[11]侯光炯,賴守悌,謝德體,等.水田自然免耕技術綜合研究報告[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1987(S2). [47] 
[12]侯光炯,鄧學平.自然免耕理論與實踐[J].四川農業科技,1987(4). [48] 
[13]侯光炯,李曉萍,劉忠誠.自然免耕是防治農田水土流失的一項好措施[J].中國水土保持,1988(3). [49]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1935年
第三屆國際土壤學會 [9] 
英國
1950年
第一次全國土肥工作會議 [34] 

1994年
第十五屆國際土壤學會 [30] 

  • 科研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78年
土壤肥力生物熱力學理論
全國科學大會重大成果獎 [17] 
四川省科技成果獎二等獎 [17] 
1982年
橡膠宜林地的調查規劃
國家科委科技發明獎一等獎 [17] 
1986年
水田自然免耕技術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5] 
四川省農業區劃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7] 
1987年
四川省農業區劃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17] 
水田自然免耕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5] 
1992年
水田自然免耕技術的推廣應用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5] 

侯光炯人才培養

  • 編著教材
20世紀70年代侯光炯(左)在簡陽鎮指導青年教師觀察土壤結構 20世紀70年代侯光炯(左)在簡陽鎮指導青年教師觀察土壤結構
1950年侯光炯主編教材《土壤與土壤肥力》,1978年主編教材《土壤學(南方本)》等。 [3] 
  • 講授課程
侯光炯在四川大學期間講授“土壤學”、“土壤肥科學”和“農業地理”。還講授過“土壤地理”、“土壤調查”及農學系的“農業地理”等課程。 [18] 
  • 治學態度
侯光炯治學嚴謹,求真務實,並以此要求每一位中青年教師。在科研上,每一篇論文,每一部專著,都要字斟句酌,反覆推敲,給予指導;在教學上,每一份講稿,每一次試講,都嚴格要求。他還常把青年教師帶出校門,培養他們專業工作的本領。 [18] 
  • 教學方法
1975年,侯光炯(左三)在簡陽鎮金基點給學生們講解 1975年,侯光炯(左三)在簡陽鎮金基點給學生們講解
侯光炯從教學規劃、實習安排到青年教師的培養,都參與其中。組織教師編寫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案及教材,通過這種方式,青年教師即熟悉了教學大綱,又瞭解了教學計劃,而且對教學目的、任務、內容、要求、重難點等方面都做到了解。侯光炯召集各系的教學秘書和學生課代表開會,徵求意見,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18] 
  • 培養成果
侯光炯為新中國培養了一批具有為農業生產服務思想和真知實幹的土壤科學研究和教學的帶頭人,有的已成為學部委員,如土壤學與水土保持專家朱顯謨院士 [14]  ,農業化學家毛炳衡教授、西南大學賴守悌教授 [4]  土壤專家謝德體教授 [3]  [6] 宜賓自然免耕研究所胡懷舟所長等。 [7] 

侯光炯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55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 
1986年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34] 
1989年
全國先進工作者 [1] 
1992年
四川省有重大貢獻科技工作者 [1] 
2005年
重慶曆史名人 [6] 
2009年
新中國成立60週年“三農”模範人物 [30] 

侯光炯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45年
中國土壤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 [20] 
1948年
中國土壤學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 [21] 
1950年
中國土壤學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 [22] 
1954年
中國土壤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1949年學會完成重新成立手續) [23] 
1954年—1959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5]  [31] 
1956年
中國土壤學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1949年學會完成重新成立手續) [24] 
1959年—1964年
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5]  [31] 
1963年
中國土壤學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1949年學會完成重新成立手續) [25] 
1964年—1975年
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5]  [31] 
1978年—1983年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8]  [15]  [31] 
1979年
全國農業普查顧問組顧問 [19] 
1979年
全國農業普查西南組組長 [19] 
1979年
全國農業普查四川組組長 [19] 
1979年
中國土壤學會第四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理事 [26] 
1979年
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第三屆委員會委員 [15]  [33] 
1983年—1988年
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5]  [31] 
1983年
中國土壤學會第五屆理事會顧問 [27] 
1983年
中國土壤學會土壤肥力專業委員會主任 [27] 
1983年
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第四屆委員會委員 [15]  [32] 
1987年
中國土壤學會第六屆理事會顧問 [28] 
1988年—1993年
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5]  [31] 
1991年
中國土壤學會第七屆理事會顧問 [29] 

侯光炯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1938年6月,侯光炯與妻子黃景賢及家人合影 1938年6月,侯光炯與妻子黃景賢及家人合影
侯光炯的父親侯立本曾考中秀才,以私塾教書謀生,侯光炯4歲那年,父母先後去世。哥哥侯光遠任小學教員。 [16] 
  • 婚姻家庭
侯光炯的妻子是黃景賢,兩人育有五個子女,侯宛清、侯嘯碚、侯二平、侯綺培、侯孝祖。 [7]  [10-11]  [50] 

侯光炯人物評價

1986年,侯光炯(左二)與水稻專家馬建猶(左三)親切交談 1986年,侯光炯(左二)與水稻專家馬建猶(左三)親切交談
(侯光炯)不愧為熱愛祖國、獻身科學、苦心孤詣、勤奮拼搏的中國知識分子典型。”(《光明日報》評) [15] 
“侯光炯同志一生從事土壤科學研究,長年深入農村實際,猶如土壤一樣,年復一年為人民作出了無私的奉獻。”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汝岱題字 [34] 

侯光炯人物紀念

  • 建築命名
侯光炯雕像 侯光炯雕像
在西南大學,為了紀念侯光炯專門設立了“光炯廣場”和“光炯樓”。 [34] 
在西南大學光炯廣場上,矗立着侯光炯雕像,以緬懷和紀念他為中國土壤學科所做的貢獻。 [35] 
2012年11月4日,位於西南大學的侯光炯紀念館正式開館。 [36] 
2019年7月,為紀念侯光炯教授,長寧縣修建了侯光炯紀念館並試運行,作為全縣旅遊的科普教育景點對外開放。 [13] 
  • 侯光炯科技先河獎
2005年5月9日,首屆“侯光炯科技先河獎”頒發,以完成侯光炯“設立獎金,鼓勵和獎勵那些堅持自然免耕理論與實踐方面的研究人員”的遺願。 [12] 
長寧縣侯光炯紀念館 長寧縣侯光炯紀念館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