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侯中軍

鎖定
侯中軍,1977年出生,山東嘉祥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生導師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外關係史研究室主任 [4]  ,中國邊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文名
侯中軍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77年
畢業院校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 [1] 
主要成就
《中國外交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企業、外交與近代化:近代中國的準條約》、《近代中國的不平等條約——關於評判標準的探討》 [1] 
籍    貫
山東嘉祥
性    別
學    位
博士
職    稱
研究員
授課情況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歷史學院為本科生開設《中國近代外交史》,為該課程負責人;在歷史學院為本科生開設的《新民主主義通史》中擔任課程團隊成員,兼任歷史學院本科生學業導師。

侯中軍人物經歷

2006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近代史系 [2]  博士學位,2011年入湖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研究方向為近代中外關係史。
2006年7月~2009年8月近代史所科研處工作,任主任科員、助理研究員。
2009年9月進入中外關係史研究室工作,歷任副研究員、研究員,中外關係史研究室副主任。
2021年調入經濟史研究室工作。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關係史研究室主任。 [4-5] 

侯中軍研究方向

專業研究方向為近代中外關係史,中華民國外交史。 [1]  [3] 

侯中軍主要成就

2011年,“近代中國準條約問題研究”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獲第49批博士後科學基金一等資助(歷史學全國兩人),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

侯中軍主要論文

近三年研究成果:
1. 《英美外交決策與“一·二八”淞滬抗戰前後的國聯調查團》,《北方論叢》2022年第5期。 [3] 
2. 《美軍延安觀察組與中共對美外交的轉變》,《中共黨史研究》2022年第2期。 [3] 
3. 《“政治犯不予引渡”規則與孫中山倫敦蒙難事件的第三種解釋》,《廣東社會科學》2022年第3期。 [3] 
4. 《抗戰時期中梵建交問題研究》,《抗日戰爭研究》2022年第1期 [3] 
5. 《九一八後國聯外交與國民政府對日政策》,《歷史研究》2022年第1期。 [3] 
6. 《一戰期間北京政府圍繞對德宣戰條件的外交交涉》,《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21年第6期,2.1萬字。 [3] 
7. 《論英國對二戰後中英商約的籌議》,《近代史研究》2021年第3期,獨著,2.3萬字。 [3] 
8. 《1945年中蘇談判前國民政府圍繞雅爾塔密約的外交交涉》,《學術月刊》2021年第4期,獨著,1.6萬字 [3] 
9. 《論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醖釀及談判》,《晉陽學刊》2021年第1期,1.5萬字。 [3] 
往年論文:
《新中國控訴美國侵台背景下的台灣地位問題再探——以國民黨當局的應對為中心》,《中共黨史研究》,2011年11月;
《北京政府出兵西伯利亞與中日交涉再研究》,《史學月刊》,2011年10月;
《抗戰後期外交研究的新進展——<讀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外交戰略與對外政策>》,《抗日戰爭研究》,2011年8月;
《第三屆近代中外關係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概述》,《史學月刊》,2011年6月;
《試論1948年中印設領交涉》,《南亞研究》,2010年12月;
《“戰時國際關係:中日戰爭國際共同研究第四次會議”綜述》,《近代史研究》,2010年5月;
《近代中國不平等條約及其評判標準的探討》,《歷史研究》,2009年2月;
《近代中國不平等條約研究中的準條約問題》,《史學月刊》,2009年2月;
《不平等條約體系中的近代香港——基於條約視角的考察》,《廣東社會科學》,2008年7月;
《近代中國不平等條約的標準與數目》,《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2月;
《不平等條約研究的若干理論問題之一—條約概念與近代中國的實踐》,《人文雜誌》,2006年11月;
《不平等概念與近代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3月。
主要著作有:
1.《中國外交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11月第一版,中國社會科學院第十一屆優秀科研成果獎 [3] 
2.《企業、外交與近代化:近代中國的準條約》,獨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7月第一版 [3] 
3.《近代中國的不平等條約——關於評判標準的探討》,獨著,上海書店出版社2012年7月,近代史所2015年所科研成果優秀獎。 [3] 
4.《平等條約關係的基本形成及歷史新趨向(1937—1949)》(《中外條約關係通史》第7卷),獨著,中華書局2022年11月第一版。 [3]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歷史學院為本科生開設《中國近代外交史》,為該課程負責人;在歷史學院為本科生開設的《新民主主義通史》中擔任課程團隊成員,兼任歷史學院本科生學業導師。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