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依汶鎮

鎖定
依汶鎮,隸屬於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地處沂南縣西部,東接界湖街道,南鄰孫祖鎮,西鄰馬牧池鄉,北與銅井鎮接壤, [2]  行政區域面積124.09平方千米。 [3]  截至2019年末,依汶鎮户籍人口為55251人。 [3] 
依汶鎮境域大部分原屬沂水第五區;2001年,朱家裏莊鄉併入;2002年,改稱依汶鎮。 [2]  截至2020年6月,依汶鎮轄9個社區、18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西依汶村。 [2] 
2019年,依汶鎮有工業企業30個,其中規模以上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8個。 [2] 
中文名
依汶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
地理位置
沂南縣西部
面    積
124.09 km²
下轄地區
9個社區、1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西依汶村
電話區號
0539
郵政區碼
276316
氣候條件
暖温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魯Q
人    口
55251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依汶鎮建置沿革

依汶鎮境域大部分原屬沂水第五區。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底,劃歸南沂蒙聯防辦事處管轄。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南沂蒙聯防辦事處改稱沂南行署,隸屬同前。
民國三十年(1941年)11月,沂南行署撤銷,依汶又劃歸沂水縣。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7月,沂南行署恢復,成立依汶區,後沂南行署改為沂南縣。
1949年,改依汶區為第二區。
1958年,成立公社;同年11月,沂南縣撤銷,劃歸沂水縣。
1961年,沂南縣恢復,又劃歸沂南縣,稱依汶區。
1968年,改為依汶公社。
1985年,改為依汶鄉。
2001年,朱家裏莊鄉併入。
2002年,改稱依汶鎮。 [2] 

依汶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依汶鎮轄1個社區、39個行政村:後峪子、東依汶、西依汶、店子村、隋家店村、隋安村、青楊行村三合村、邵家湖村、松林村、汶河貫頭村、孫隆村、安子村、泉糧村、安豐村、餘糧村、人壽村、雙村、汶明村、汶風村、石花峪村、國家莊、澇坡、大保護、薄板台、小安子、南石汪崖、安保莊、大梨峪、小安樂、滿莊、滿富莊埠口、南慄溝、葛莊、王家莊子、朱家裏莊、馮家村、朱家峪子、宅科子。 [2] 
截至2020年6月,依汶鎮轄9個社區、18個行政村:後峪子社區、隋家店社區、葛莊社區、馮家村社區、松糧泉社區、依汶社區、店子社區、孫隆社區、安子社區、青楊行村、薄板台村、邵家湖村、朱家裏莊村、滿莊村、安保莊村、小安樂村、小安子村、大梨峪村、滿富莊村、雙村、南慄溝村、三合村、石花峪村、汶鳳村、汶河貫頭村、汶明村、餘糧村, [4]  鎮人民政府駐西依汶村。 [2] 

依汶鎮地理環境

依汶鎮位置境域

依汶鎮地處沂南縣西部,東接界湖街道,南鄰孫祖鎮,西鄰馬牧池鄉,北與銅井鎮接壤, [2]  行政區域面積124.09平方千米。 [3] 
依汶鎮

依汶鎮地形地貌

依汶鎮境內大部分為山嶺地貌,山嶺起伏,溝壑縱橫,地勢西高東低,海拔125—138米,最高點北大山系虎頭頂,海拔580米;最低點丹山子水庫,海拔118米。 [2] 

依汶鎮氣候

依汶鎮屬暖温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 [2] 

依汶鎮水文

依汶鎮境內河道屬淮河水系。汶河自馬牧池鄉入境,由西而東,境內河道長13千米,有水庫、塘壩、攔水壩72座,總計1460萬立方米。 [2] 

依汶鎮自然災害

依汶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低温、冰雹等。旱澇出現一般各為三年一遇。大旱、大澇年各為九年一遇。 [2] 

依汶鎮自然資源

依汶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石英石、瓷石、石灰岩等,地質儲量40億立方米,可採儲量為30億立方米,境內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為6000萬立方米。地下水埋深3—42米,深水層20—200米。 [2] 

依汶鎮人口

2011年末,依汶鎮總人口5.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0.7萬人,城鎮化率12.9%。另有流動人口0.3萬人。總人口中,男性2.7萬人,佔51.78%;女性2.6萬人,佔48.22%;14歲以下0.8萬人,佔14.2%;15—64歲3.9萬人,佔72.8%;65歲以上0.7萬人,佔13.0%。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5.3萬人,佔99.9%;有回、苗、壯、朝鮮、彝、滿6個少數民族,共47人,佔0.1%。2011年,人口出生率12.5‰,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長率6.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15人。 [2] 
2017年末,依汶鎮常住人口為44962人。 [1] 
截至2019年末,依汶鎮户籍人口為55251人。 [3] 

依汶鎮經濟

依汶鎮綜述

2011年,依汶鎮完成財政總收入2172.2萬元,比上年增長53.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809.2萬元,比上年增長45.16%。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687.4萬元,增值税274.3萬元,企業所得税189.6萬元。人均財政收入434.5元,比上年增長53.9%。 [2] 
2019年,依汶鎮有工業企業30個,其中規模以上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8個。 [2] 

依汶鎮農業

2011年,依汶鎮農業總產值達7.8億元,佔生產總值的17.5%。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5萬噸,人均288.5千克,其中小麥0.6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4.3萬畝,產量16.4萬噸,主要品種為黃瓜,產量10.5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1萬頭,年末存欄量0.9萬頭;羊飼養量3.7萬隻,年末存欄2.1萬隻;家禽年飼養量77萬羽。2011年末,出產淡水產品30噸。 [2] 

依汶鎮工業

依汶鎮以礦產資源加工、建築材料、機械加工等為主。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達10.5億元,佔生產總值的48%。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家,職工366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25億元,比上年增長髮23%。 [2] 

依汶鎮商業外貿

2011年末,依汶鎮有商業網點98個,職工332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400萬元,比上年增長19%;城鄉集貿市場5個,年成交金額620萬元。外貿產品生產企業5家,2011年,出口總額260萬美元,比上年增加80萬美元。 [2] 

依汶鎮金融業

2011年末,依汶鎮境內共有4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4.2億元,比上年增長20%;各項貸款餘額0.9億元,比上年增長10.6%。 [2] 

依汶鎮社會事業

依汶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依汶鎮有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960人,專任教師46人;小學9所,在校生4352人,專任教師29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388人,專任教師13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9%。2011年,財政預算教育經費1395萬元,比上年增長13.7%。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36.3%,比上年提高5.5個百分點。 [2] 

依汶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依汶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40個;各類文化專業户20個;各類圖書室5個,藏書4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30人。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户8000户,入户率達81%。 [2] 
2011年末,依汶鎮有學校體育場2個,看台設座椅850張。2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12%。 [2] 

依汶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依汶鎮有各級醫療衞生機構2個,門診部(所)16個;病牀38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7.6張,固定資產總值24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42名,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8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4.6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 [2] 

依汶鎮社會保障

2011年,依汶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422户,人數2083人,支出216.6萬元,比上年增長56.7%,月人均86.7元,比上年增長26.9%。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98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61萬元,比上年增長21.5%。社會福利費87萬元,比上年增長23%。敬老院牀位78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52人。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425萬元,比上年增長19%,基金支出合計405萬元,比上年增長12%。2011年,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4604人,參保率達94.4%。 [2] 

依汶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依汶鎮有郵政局2個,徵訂報紙、期刊5.85萬份(冊)。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14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650門,固定電話用户2639户,電話用户普及率達到12%;移動電話用户5800户;寬帶接入用户1039户。 [2] 

依汶鎮基礎設施

  • 能源
2011年末,依汶鎮有供(加)氣站2個,天然氣(煤氣)用户4967户,燃氣普及率為31.1%,月天然氣(煤氣)平均用量28000立方米。 [2] 
  • 給排水
2011年末,依汶鎮有道路兩側鋪設給排水管道7500米。 [2]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依汶鎮有花壇6個,綠化面積18000平方米,其中公共綠地300000平方米。 [2] 

依汶鎮交通

依汶鎮境內有336省道、高界路、泉重路、生態大道4條公路幹線交會。

依汶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依汶鎮因鎮人民政府駐西依汶村而得名。 [2] 

依汶鎮著名人物

依汶鎮境內著名人物有“八樓翹楚”劉遵和、清末核雕名匠高嘉晉、核物理學家王普等。 [5] 

依汶鎮榮譽稱號

2021年11月10日,依汶鎮(蔬菜)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第十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6-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