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佳木斯大學基礎教育學院

鎖定
佳木斯大學基礎教育學院是以培養基礎教育師資為主,具有鮮明師範特色的教學學院。學院現設五個系、三個辦。五個系(部)為:中文系、數學系、英語系、計算機系、 公共教學部,開設了語文教育、數學教育、英語教育、計算機教育四個師範類專科專業;三個辦為:院辦、教科辦、學工辦。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46人,其中副教授以上33人,研究生畢業或在讀研究生6人。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695人。
中文名
佳木斯大學基礎教育學院
地    點
佳木斯
性    質
私有
職    能
教育

佳木斯大學基礎教育學院學院簡介

伴隨着佳木斯大學奮進的步伐,基礎教育學院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育人為根本,高度重視教學、科研、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全體教師在國家、省級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百餘篇,參加校級教研、科研立項十餘項,參加大學説課、教案、試卷比賽均取得優異成績,有多人次獲一、二等獎,多人次獲得大學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稱號。學生在實用英語過級率、計算機過級率、普通話達標率均在大學專科層次學院名列前茅;在三屆“專升本”考試中,分別有37人、60人、58人升入本科院校深造,升學率超過全省平均一倍。我院多次被大學授予“先進集體”“先進黨組織”“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學院本着“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謀發展,以育人創聲譽”的辦學宗旨,堅持“從嚴,從愛”的辦學理念,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鮮明特色。在教學上: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在技能上,夯實專業基礎,培養從教的基本能力;以“兩翼”為重,強化外語,計算機教學。在管理上:教書與育人緊密結合;篤學與崇德並駕齊驅;嚴管與親情雙管齊下;嚴考與輔導相輔相成。

佳木斯大學基礎教育學院地理位置

佳木斯大學基礎教育學院學院歷史

2002年成立(原佳木斯市富錦師範學院)。
2005年搬遷至佳木斯市郊區大橋村(佳木斯城南的馬大橋)獨立學院校區(八區)
2007年搬遷佳木斯大學主校區(C區)
6月7日至10日,完成了學院整體搬遷工作。學院近700名學生和70餘名職工的生活安置及教學、 辦公等所需的各種配套設施也已相繼落實到位。
2007年9月女生寢室搬遷至C區4號樓
2009年1月元旦晚會(大學生之家
2009年7月學院解散,07級08級學生併入人文學院、理工學院、信息技術學院、外國語學院。06級成為學院最有一批畢業生。

佳木斯大學基礎教育學院外界評價

自建校之初,學院教育教學管理嚴謹,學生工作做到嚴格,由於佳木斯大學八區地處偏僻,雖然學院設有獨立的教學區、活動室、醫務室、圖書館和食堂等,但學院教學課餘時間控制權利大,選擇實施半封閉式學生管理模式,仍舊延續高中自習晚課等與教育教學相結合的管理方式。教育體質單一化,教育教學死板生硬也成為一大問題,設施不夠豐富完善,初入大學的學生憧憬美好的大學夢破裂,導致很多新生剛入學就紛紛選擇復讀。但是,過於嚴格的校規校紀雖然年年授予好評,學生個人管理能力強,學生學習成績優秀,(06級中文系前十名平均分達85分以上)為更好的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基礎教育學院接受大學管理思想的指導,於2007年夏搬回主校區,暫住研究生寢室樓盡三個月。續學院與生命科學學院公用辦公樓和教學樓C區8號樓(308),大課採取和其他學院相仿的教學流動模式管理制度。
課餘時間實施自習時間與圖書館學習時間相融合,自控了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相配合的活動管理模式,使之基礎教育學院漸漸容易其他兄弟學院的教育教學環境和氛圍中去。但由於教育體制改革帶來的學科構架不合理,師範類教學層次升級,導致學院開設專業浪費,教學資源沒有充分發揮等原因,採取併入其他學院決定,就此,基礎教育學院的歷史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