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海清

(原護法靖國軍第一軍右翼總司令)

鎖定
何海清(1875年6月10日—1950年11月8日),湖南省韶山市人,民國時期護國軍名將。1915年底參加護國戰爭,在納溪等役中卓有戰功。1923年出任滇南鎮守使兼建國第六軍軍長,晉升陸軍上將。1925年10月脱離軍界,返鄉隱居,興辦學校。 [6] 
何海清1904年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9年畢業回國在雲南講武堂與朱德結為兄弟,響應辛亥武昌起義。1911年11月駐軍臨安起義。1914年任雲南步兵第八團團長,鎮守蒙自。1915年12月帶士兵300餘人趕赴河口武裝迎護蔡鍔秘密回滇,主持軍事會議。1916年2月取得雙河場大捷,3月6日率敢死隊收復納溪,後又征戰四川內江、簡陽、成都等地,扭轉了整個護國戰爭局勢,晉升陸軍中將。孫中山發動護法戰爭後,積極支持孫中山的主張,歷任護法靖國軍第一軍右翼總司令,第八軍第一師師長,滇、黔、川、鄂靖國軍前敵總指揮等職。1920年任雲南第一衞戌區總司令。1923年6月任滇南鎮守使兼建國軍第六軍軍長,晉升陸軍上將。1925年10月在上海與朱德相會,資助朱德三百銀元從事革命活動。1940年在韶山永義興建海清學校,捐水田二百畝作為該校辦學經費,窮苦農家子弟入學免繳學費。1950年11月8日在鎮反運動中被殺。 [1-4] 
中文名
何海清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南省韶山市
出生日期
1875年6月10日
逝世日期
1950年11月8日
主要成就
參加辛亥革命、護國戰爭

何海清生平經歷

何海清,字鏡寰(也作震環),原籍湘鄉縣,後遷湘潭縣韶山烏石壩。清光緒元年(1875年)生。光緒二十年(1894年)跋涉萬里,出山海關,投入魏光燾所部湘軍,參加中日甲午之戰。後又參加抗擊八國聯軍之戰,因作戰勇敢,任先鋒隊排長。 [7] 
光緒三十年(1904年)春,何海清以官費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攻炮科,兼習文科。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冬,由郭之奇介紹加入同盟會。畢業歸國後,三十三年入雲南七十五標一營,任後隊隊官,駐防臨安。宣統二年(1910年)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步、炮、工科,頗得教官唐繼堯青睞。時朱德在講武堂特別班學習,兩人同期入學,交情頗篤,結為兄弟。次年六月,他在講武堂畢業後,被派往臨安駐防。及至九月初九日,蔡鍔、李根源、羅佩金等在昆明舉行重九起義,佔領督署,九月十二日,何海清在臨安舉兵響應,一、二營同時發難,佔領府城。起義勝利後,何海清晉升為營長。後奉蔡鍔命令,駐守蒙自,隨羅佩金平定蒙自兵變。同年冬,在唐繼堯率領下,任第一大隊長,支援貴州省,克南廠,下貴築,防銅仁,所向皆捷。時過兩月,清軍向銅仁反撲,他經過血戰,突出重圍,受到蔡鍔嘉獎。後又奉命入川,由松坎攻綦江,大小數十戰,直逼重慶,被授少將銜。 [7] 
民國二年(1913年),回滇任雲南步兵團團長,鎮守蒙自邊關。 [7] 
民國四年(1915年)12月18日,蔡鍔經日本、香港到達河口。蒙自道周沆、河迷縣(今開遠縣)知事張一鯤,早已得袁世凱密令,圖謀就地狙擊。何海清率便衣隊百餘人,警戒滇越鐵路沿線,護衞蔡鍔專車,並親往河口迎接,次日駛抵昆明。12月22日,蔡鍔、唐繼堯、李烈鈞等在昆明五華山將軍行署,召開第五次討袁軍事會議,何海清到會。3天后,蔡、唐等聯名發出通電,宣佈雲南獨立,組織護國軍,武裝討袁。蔡鍔任第一軍總司令,出川;李烈鈞為第二軍總司令,出桂;唐繼堯任軍政府都督,兼第三軍總司令,居滇。何海清受任為第一軍第二梯團第四支隊支隊長,朱德為第三梯團第六支隊支隊長(後改任第二梯團第三支隊長)。 [7] 
民國五年(1916年)1月,第一軍入川,主要戰場在四川南部敍府(宜賓)和瀘州,即分兵三路進軍。何海清所部第四支隊屬中路,在蔡鍔指揮下直取瀘州。時北軍總司令曹錕以萬餘之眾,急趨納溪,以解除護國軍威脅瀘州,並企圖在瀘州、納溪一帶消滅護國軍,因此護國軍攻瀘之役,一變而成為納溪保衞戰。護國軍先遣部隊董鴻勳支隊(第三支隊),在瀘州初戰失利。2月19日,何海清率兩個營向雙合場進攻,朱德支隊由棉花坡攻擊菱角塘之敵,互相配合。經激烈搏鬥,何海清部擊潰守敵,取得雙合場戰役的勝利。蔡鍔聞此捷報,遣使鎬勞,親筆致書何海清説:“雙合場一役,賴閣下血戰兼旬,備嘗艱辛,不獨弟一人心感不忘,即天下後世,亦當崇拜不置也。”後來蔡鍔又説:“納溪得以保固,端賴鏡寰。”為解除北洋軍包圍納溪,2月28日蔡鍔下令發動全面反攻,何海清支隊奉命為主攻。臨戰前,他對士兵説:“總司令予吾儕重任,戰勝則全軍安,戰敗則全軍危。今有進無退,有勝無敗。”遂令敢死隊奮勇向前,並與朱德支隊配合,猛烈衝殺,右翼和正面敵軍陣地,均被摧毀。終因護國軍只有3000餘人,裝備較差,敵眾我寡,奉令撤退,暫行休整。不久廣西陸榮廷於3月15日宣告獨立,護國軍軍威大振。3月17日,蔡鍔下令再次發動進攻。連日激戰,大獲全勝。何海清支隊收復江安。北洋軍死傷慘重,全線崩潰,敵總指揮張敬堯倉皇逃回瀘州。蔡鍔進駐納溪城後説:“納城之役,鏡寰勞功昭著,足徵平日訓練有素,臨事復能以身率先,有以使之然也。”此後,何海清又隨蔡鍔入成都。 [7] 
民國六年(1917年)七月,被授二等嘉禾勳章,晉升陸軍中將,任四川第六師十一旅旅長。 [7] 
民國六年(1917年),孫中山發動護法運動,唐繼堯在雲南宣佈響應。次年,唐任靖國軍總司令,何海清為靖國軍第一軍右翼軍總司令,迎擊北軍吳光新部進犯重慶。這時滇軍內部矛盾,雲南禍機四伏。民國9年(1920),滇軍第一軍軍長顧品珍班師回滇,驅走唐繼堯。唐出亡香港後,何海清回雲南出任造幣廠廠長,兼蒙自鎮守使。民國11年(1922),唐繼堯重返昆明,擴編滇軍5個軍為夕建國軍”,何海清晉升陸軍上將,任建國軍第六軍軍長,兼滇一軍軍長。民國13年(1924)兼任蒙自鎮守使。民國15年(1926)冬告假返湘,先居湘鄉縣城。民國19年(1930)移居湘潭韶山,課子讀書,不聞政事。民國33年(1944)曾組織潭、湘、寧3縣抗日救國聯防自衞軍,任大隊長。 [7] 
何海清從湘鄉遷居韶山永義亭後,將縣城宅第捐辦醫院,還捐田50畝,作為湘鄉至寧鄉公路常年修路基金,以50畝作湘鄉湘西鄉小學基金,獲國民政府教育部“敬教勸學”匾與金質獎章。1945年,又以韶山永義亭200畝田產自辦“海清學校”,免收貧困子女學雜費,後來成為進步青年宣傳革命思想的活動場所。1944年,日軍進犯韶山,捐款購置槍支,組織抗日自衞委員會,年近古稀,出任委員會主任兼抗日自衞大隊隊長,多次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1950年11月8日,何海清在鎮反運動中不幸被錯殺,終年75歲。1983年10月,人民政府為何海清平反昭雪,恢復“辛亥革命人士”名譽,對其一生作出了公正評價。

何海清家族成員

何海清膝下有10個兒子和4個女兒,何培昆排行老二。 [6] 

何海清相關信息

據其後人何全美表示,高中教科書上錯把自己祖父何海清照片當成了張作霖。何海清的照片,雖然與年輕時的張作霖神似,但“張家人一眼就能看出真偽”。他還聽祖母説過,祖父平時很操勞,還經常吃粗糧,身材一直很瘦。再看何海清的照片,他眼睛更大點,臉型略圓。張閭實表示,何海清的後人也發現了這個錯誤。
據悉,人教社版的高中歷史教材在2007年已經改版,改版後張作霖的照片已經消失。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組徐主任表示,此前在網絡上看到過關於用錯照片的信息,但如今的歷史書已經改版,照片已經刪除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