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堡村

(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源縣大灣鄉何堡村)

鎖定
何堡村地處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源縣大灣鄉,有5個自然村,216户1107人,全村耕地面積3990畝,其中退耕還林2007畝,有黨員28名,其中35歲以下黨員11名。有完全小學一所,適齡中小學生入學率和鞏固率均為100%,在校大中專學生25名。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就2006年末的數字和2008年末的數字進行對比,想通過數字對比看該村的發展變化。
中文名稱
何堡村
耕地面積
3990畝
黨    員
28名
黨    員
11名

何堡村何堡村發展

1、基礎設施的改善。2006年末何堡村通往外界的路是不足三米的泥土路,每逢多雨季節羣眾出行相當困難,有固定電話3部,移動電話36部,76%的户沒有磚瓦房,人均住房面積21.3平方米,全村彩電擁有率不足56%,一千多口人守着常年斷水的一口井,靠晚上排隊挑水維持生計,到處是低矮的塌土牆,垃圾隨處可見。現如今投資325萬元,全長10公里的標準鄉村混凝土路連接國道省道主幹線,有望年中全線貫通;102部固定電話和420部移動電話使信息溝通更為便捷,在家的父母妻兒與外出的務工人員都能安心生產生活;102户危房改造使無磚房户的絕對值降到了4%,人均住房面積增長到28.1平方米;全村彩電家家都有,部分家庭有了第二台甚至第三台;引水工程使98%的户吃上了乾淨方便的自來水,以往的那口水井成了教育下一代的“文物”;216户的人居環境改造使村道變寬了、院子變淨了、圍牆變新了、門樓變高了,羣眾的心情變好了;13個垃圾堆放點和3個垃圾掩埋點的建立,使村容村貌整潔,羣眾的衞生習慣初步養成。
2、社會事業的發展。2006年末,村黨員活動室佔地不足1畝,4間活動室不能滿足黨員活動和村民議事,1個村醫在自己家中為羣眾進行簡單的醫療服務,當年大中專學生入學7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沒有開展,羣眾在冬季農閒時節多是喝酒打麻將。現如今,在六盤山頂和高速公路上均能看見佔地近4畝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氣派實用,140平方米的黨員活動室成為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員羣眾民主議事的主陣地;新建60平方米的村級醫療室內設施齊完備,常用藥品齊全,使羣眾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人管;當年大學生入學14名,使在校大中專學生數量達到25名,為本村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100%,58人被確定為低保對象,農村保障機制逐步建立;395人次在田間地頭和牛舍家院得到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有57名務工人員拿到勞動技能證書,冬季農閒季節村部成為全村羣眾學政策、學技術、謀發展的“大課堂”。
3、農民收入的增加。2006年末全村223户1108人,當年小麥種植1310畝,玉米種植38畝,馬鈴薯種植213畝,其它種植439畝,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解決正常生活所需;牛存欄401頭,出欄87頭,新建牛棚67座,沒有建造沼氣池和青貯池,羣眾養牛以役用為主;當年勞動力為512人,輸出勞動力286人,其中常年在外的166人,主要以建築和季節性務工為主;當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696元,低於全縣水平2.4個百分點。2008年末全村216户1107人,當年種植業結構進行大的調整,實現玉米種植1180畝,馬鈴薯種植220畝,禾草種植500畝,形成以種植業為草畜產業服務的產業結構調整格局,從解決吃飯向增加收入轉變;牛存欄782頭,出欄220頭,新建牛棚178座,建造沼氣池和青貯池分別為80座和204組,羣眾養牛以擴繁和育肥為主;當年勞動力為523人,輸出勞動力327人,其中常年在外的203人,主要以隧道掘進和技術性務工為主;當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67元,高於全縣水平1.8個百分點。 [1] 

何堡村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4畝,人均耕地1.1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252.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9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8.5畝,其中草地60畝;荒山荒地135畝,其他面積60畝。

何堡村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12户通自來水,有5户飲用井水,有20户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佔農户總數的100%)。有20户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户19户(分別佔農户總數的100%和9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19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14户(分別佔總數的95%和70%)。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共擁有摩托車1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户2户;建有小水窖4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户2户。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户住房有20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房。

何堡村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萬元,佔總收入的27%;畜牧業收入10萬元,佔總收入的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7頭,肉牛20頭,肉羊70頭);林業收入6萬元,佔總收入的27%;工資性收入3萬元,佔總收入的13%。農民人均純收入159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人,在省內務工4人,到省外務工1人。

何堡村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萬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 24%。該村發展泡核桃產業。

何堡村人口衞生

該村有農户20户,鄉村人口77人,其中男性36人,女性41人。其中農業人口77人,勞動力52人。該村有彝族77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75人,享受低保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和鎮(鄉)衞生院,距離村委會衞生所5公里,距離鎮衞生院5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户20户。

何堡村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新村小學,中學生就讀到東鎮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5公里,距離中學16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 人,其中小學生9人,中學生5人。

何堡村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2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2.2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13.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併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何堡村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4人,黨員中男黨員3 人,女黨員1人,有團員10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