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似條斑副緋鯉

鎖定
似條斑副緋鯉(學名:Parupeneus barberinoides,大陸譯擬單帶副緋鯉,又稱海緋鯉,俗名秋姑、須哥),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須鯛科副緋鯉屬的一種魚類。
別    名
須海鯡鯉
中文學名
似條斑副緋鯉
拉丁學名
Parupeneus barberinoides(Bleeker, 1852)
二名法
Parupeneus barberinoide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鱸形目
亞    目
鱸亞目
須鯛科
副緋鯉屬
似條斑副緋鯉

似條斑副緋鯉概況

似條斑副緋鯉 似條斑副緋鯉
命名者:(Bleeker, 1852)
俗名:秋姑、須哥
英文俗名:
Swarthy-headed goatfish;
Bicolor goatfish;
Bicolour goatfish;
Half-and-half goatfish
是否有毒魚類:否
經濟型魚類:是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是
同種異名:
Pseudopeneus barberinoides,
Upeneus barberinoides

似條斑副緋鯉分佈

世界分佈:廣泛分佈於西太平洋區,由摩鹿加、菲律賓至薩摩亞,北至琉球,南至新加勒多尼亞及東加。台灣分佈於南部、北部、東北部、東部、綠島及蘭嶼等。

似條斑副緋鯉深度

水深5至30米。

似條斑副緋鯉特徵

體延長而稍側扁,呈長紡錘形。頭稍大;口小;吻長而鈍尖;上頜僅達吻部的中央;上下頜均具單列齒,齒中大,較鈍,排列較疏;鋤骨與齶骨無齒。具頦須一對,末端達眼眶後緣下方,或稍後方。前鰓蓋骨後緣平滑;鰓蓋骨具二短棘;鰓膜與峽部分離;鰓耙數6-7 + 21-25。體被弱櫛鱗,易脱落,腹鰭基部具一腋鱗,眼前無鱗;側線鱗數27-28,上側線管呈樹枝狀。背鰭兩個,彼此分離;胸鰭軟條數15-16(通常為15);尾鰭叉尾形。頭與體前半部黑褐色,後半部黃白色,體側從吻至背鰭棘部下方具二條白色斜帶;背鰭末端下方之側線上有一黑斑。背鰭硬棘部胸、鰭與頦須紅褐色;背鰭軟條、臀鰭與尾鰭黃白色。

似條斑副緋鯉生態

主要棲息於礁區或潟湖區的水域,小羣數羣棲活動。喜歡在礁區外緣的砂地或軟泥地上覓食,以其頤須探索砂泥地中的底棲無嵴椎動物為食。

似條斑副緋鯉習 性

性情温和。食底棲生物,勤勉清除餌渣,是水族箱內好“清道夫”加上體色獨特,很可愛。

似條斑副緋鯉其他信息

繁殖方式 卵生。
體形特徵 長達30(釐米)。體色獨特,體前半部為暗褐色至黑色,有1~2條白縱帶,體後半部為白色或帶黃色,黑白對比截然劃分,第二背鰭後端下方尚有一黑斑。
食 性 肉食性。

似條斑副緋鯉飼養

護 理 水温: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最小水族箱尺寸:250升。水族箱要足夠的活動空間,與性情温和的魚混養。底部要求沙地,以便它用嘴角的觸鬚尋找食物(無脊椎動物、小甲殼類及蠕蟲)。因為它的這種過濾底沙的習慣,對減少氮及增加氧氣很有幫助。餵食各種新鮮的或冷凍的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