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似本能

鎖定
馬斯洛認為人類行為的心理驅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把人的需要稱為“似本能”。
中文名
似本能
應用學科
心理學

目錄

似本能介紹

似本能需要有先天的遺傳基礎,但人的需要的滿足與表現要取決於後天的環境,“似本能”不像動物的本能那麼強烈,人的“似本能”與理性不存在不可調和的對立。 [1] 

似本能研究內容

人的需要分為兩大類、七個層次,好像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一次是第一類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這些屬於匱乏性需要;第二類需要包括認知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需要,這些屬於成長需要或存在需要。人在滿足高一層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須先部分滿足第一層次的需要。
在這兩大類需要中,匱乏性需要具有似本能的性質,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為人與動物所共有,必須從外界獲取,可激發匱乏性動機並推動人的行為,促使人去獲取他所缺乏的某種東西,如食物、安全的場所、愛或尊重,一旦得到滿足,緊張消除,興奮降低,便失去動機。
參考資料
  • 1.    姚樹橋、楊彥春主編.醫學心理學(第6版):人民衞生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