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伯陵防線

鎖定
伯陵防線是一道防線。所謂“伯陵防線”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海南的海南島戰役期間,由國民黨海南防衞總司令部總司令薛嶽以海空配合,構築起的一道海、陸、空立體防線,因薛嶽字伯陵而稱“伯陵防線”。
中文名
伯陵防線
分    類
一道防線
地    點
海南
主要指揮官
薛嶽、歐震、李揚敬

目錄

伯陵防線相關背景

1949年10月29日,蔣介石派東南軍政長官陳誠飛到海南,召開秘密軍政聯席會議佈置防務。12月底,國民黨廣東省政府主席薛嶽根據軍政聯席會議的議定,下令撤銷海南警備總司令部,成立了國民黨海南防衞總司令部,由薛嶽任總司令,歐震任副總司令,李揚敬任參謀長,統一指揮在瓊的國民黨陸、海、空三軍,總兵力10餘萬人。其中,包括5個正規軍19個師70個至73個團和海軍第三艦隊(轄50多艘艦艇)、空軍指揮所(轄作戰飛機25架、運輸機20架)以及地方部隊。薛嶽制定的《海南防衞作戰計劃》,設置環島防禦,加強海防工事,“依海居險”,依賴海、陸、空立體固守,即“伯陵防線”。
該防線劃分為沿海地區防衞線和防衞第二線,以海口白蓮鎮、花場、天星、馬嫋鄉為核心防衞線。薛嶽吹噓這條立體防線是“東方的馬其諾防線”,“固若金湯”。與此同時,還把全瓊劃分為東、北、西、南4個守備區,編組成第一、二、三、四路軍防守。採取“清除內患,以拒外難”的作戰部署,企圖將瓊崖縱隊壓縮五指山區,清除“心腹之患”,再以全力控制和對付海防,阻止人民解放軍野戰軍渡海作戰,拖延解放海南島的時間。

伯陵防線結局

1950年4月16日,人民解放軍發起大規模渡海作戰,4月23日,佔領國民黨在海南的軍政首府海口、府城,伯陵防線瓦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