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伯爾尼奇蹟

(2003年德國電影)

鎖定
11歲的馬蒂亞斯·盧班斯基(路易斯·克拉姆羅特飾)是埃森的射手赫爾穆特·拉恩的球童,也是他的幸運符。“只有你在場的時候我才能取得重要進球”,拉恩告訴過馬蒂亞斯·.......
中文名
伯爾尼奇蹟
類    型
喜劇,劇情,運動
製片地區
德國
拍攝地點
德國埃森
導    演
松克·沃特曼
片    長
117 分鐘
上映時間
2003年10月16日
對白語言
德語

伯爾尼奇蹟演員表

    • 彼得·洛邁爾 飾 Richard Lubanski
    • 路易斯·克拉姆羅特 飾 Matthias Lubanski
    • 盧卡斯·格雷哥洛維茨 飾 Paul Ackermann
(參考資料 [1] 

伯爾尼奇蹟劇情介紹

經典劇照
經典劇照(12張)
拉恩是馬蒂亞斯的偶像,也是這個男孩心中理想父親的典型,他從沒見過自己在二戰中成了蘇聯戰俘的親生父親裏查德·盧班斯基(彼得·洛邁耶爾飾)。後來裏查德·盧班斯基回到了家中,但一家人團聚的狂喜很快消失。剛剛從戰俘營裏出來的裏查德·盧班斯基身體虛弱,心理上也極度狂暴,還沒有擺脱戰爭的陰影。他極力想成為家庭的主人,但卻因此導致了家庭的內部衝突。他還非常討厭足球,也非常痛苦地看到了兒子寧願和拉恩在一起的現實,但一次關於足球的談話卻為他們後來改善關係作了鋪墊。
伯爾尼奇蹟 伯爾尼奇蹟
當1954年6月16日第五屆世界盃開幕的時候,馬蒂亞斯錯過了大部分的比賽,雖然他媽媽為了方便當地人看球買了一台電視放在自家酒館裏,原因就是他在世界盃開始前去基督教教堂為赫爾穆特·拉恩點了一支祝福的蠟燭,而父親裏查德·盧班斯基卻是虔誠的天主教徒。馬蒂亞斯因此被關在房間裏,他只能透過窗户看小夥伴給他報比分。
裏查德·盧班斯基逐漸擺脱心理陰影,他也渴望改善和家人的關係,但他的努力往往都以相反的結果而告終。大兒子不久便離家去了東柏林,馬蒂亞斯也不再和自己的父親説話。最終裏查德·盧班斯基作出了決定:7月4日世界盃決賽當天凌晨,他搖醒了睡夢中的馬蒂亞斯,帶他坐上了從本鎮神甫那裏借來的汽車,開往了瑞士。
馬蒂亞斯到了決賽現場,德國隊也依靠拉恩的兩個進球在0比2落後時將比分反超為3比2,完成了“伯爾尼奇蹟”。而另一個奇蹟就是:馬蒂亞斯和父親的關係衝破了冰封!
最後一幕中,載着歸來英雄的列車在夕陽駛向地平線,
克里斯蒂安·艾希勒在他的《足球神話百科全書》中如是雲:“伯爾尼的勝利是德國足球美德的誕生,是國家自信心的重生。”
伴隨着伯爾尼的奇蹟,戰後德國的經濟奇蹟也日漸開始….
備註:第一部描述1954年世界盃的電影,參加了今年的瑞士洛迦諾電影節,獲得了極大的好評,因為他把世界盃和個人生活聯繫到了一起。對它的批評主要集中在片中所涉及的那屆世界盃戲碼太少。不過,片中涉及到世界盃的部分都完全尊重了歷史。赫爾穆特·拉恩、弗裏茨·瓦爾特、塞普·赫爾貝爾格等當初的英雄都真實再現,而德國隊在那屆世界盃的曲折經歷也完全相同。

伯爾尼奇蹟相關資料和評價

《伯爾尼奇蹟》(《Das Wunder von Bern》)同另外2部德國影片《別了,列寧》(《 Good Bye, Lenin!》)《玫瑰大街》《Rosenstrasse》都入圍2003年歐洲電影獎評選。
伯爾尼的奇蹟》是一部感人的運動題材電影,見證了德國戰後重建的歷史,同時也是一出觸動人心的家庭戲,風趣幽默的對話給影片也帶來了幾分滑稽色彩。
當該片在瑞士城市洛迦諾上映時,受到的詆譭也不亞於所受到的讚譽。許多評論為:該片花了過多筆墨在片中那個兒童的家庭的聯繫上,而與歷史頗有背離和偏差。但在該地上映之後,還是獲得了“大眾獎”。另外,《Kino Kino(電影電影)》:評論道:《伯爾尼的奇蹟》可能讓足球純粹主義者嗤之以鼻。但對眾多的觀眾來説,卻扣人心絃,激動人心!
年輕時就喜愛足球的德國總理施羅德稱讚這部電影是德國電影中的一部好作品,非常感人,以至於他在觀看樣片時就淚流滿面了。
施羅德在青年時期曾是一位出色的足球選手,外號“耕田者”他表示:“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影片,這是一部偉大的德國影片。”
穿幫鏡頭:歷史上著名的伯爾尼奇蹟明明就是一場雨戰,在電影本身在決賽的那場戰役裏,我們可以看到馬蒂亞斯在場邊撿球的時候,雨是一直打到他的身上的,可是在赫爾穆特等一眾場上球員的身上卻沒有絲毫濕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