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伍漢霖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著名魚類學家)

鎖定
伍漢霖(1934年—2022年6月3日),1956年畢業於上海水產學院(現上海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專業。上海海洋大學教授、著名魚類學家。
2022年6月3日,伍漢霖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逝世,享年88歲。 [1] 
中文名
伍漢霖
出生日期
1934年
逝世日期
2022年6月3日
畢業院校
上海水產學院

伍漢霖人物生平

1956年畢業於上海水產學院(現上海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專業。
解放前,囿於國力衰弱,國內魚類研究進展非常緩慢,許多國產魚種都被外國人搶先命了名。當時的伍漢霖對此非常揪心,也立下志向:“‘魚類王國’的研究和命名工作,應有我們國家的一席之地。”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教學與科研生涯中,伍漢霖一直秉承這一志向。伍漢霖與其他科研人員先後命名小眼真鯊、廣東鰩、長吻六鰓魟、短尾蛇鰻、褐毛鱨、中華胡椒鯛、中華沙塘鱧、伍氏擬髯蝦虎魚、大青彈塗魚等新種,為魚類冠以中國名。 [1] 
為了解東海及其他海域魚類資源,伍漢霖參加了由著名魚類學家朱元鼎主編的《東海魚類志》和《中國石首魚類分類系統的研究和新屬新種的敍述》的魚類採集和編寫,參加了當時全國海洋魚類區系的調查研究和編寫工作。 [1] 
為了完成中國蝦虎魚類的研究,伍漢霖又花了20年的時間,在西沙羣島、台灣等全國各地區採集標本。1989年中國記載的蝦虎魚種類不到100種,2008年圖書出版時經伍漢霖整理已增加到307種。1978年,伍漢霖根據多年的積累和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與同事合作編寫了《中國有毒魚類和藥用魚類》一書。 [1]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伍漢霖參加了西沙羣島的魚類區系調查採集、海南島和廣東省的淡水魚類資源調查研究工作,共同編寫和出版了《南海諸島海域魚類志》《海南島淡水及河口魚類志》和《廣東淡水魚類志》。 [1] 
1999年,由伍漢霖擔綱和台灣魚類學家合著《拉漢世界魚類名典》,由台灣的水產出版社出版。 [1] 
2021年,伍漢霖和其弟子主編的《中國海洋及河口魚類系統檢索》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發行,大陸、台灣、香港的14位權威學者參與編寫,全書287.5萬字。 [1] 
2022年6月3日19時56分,伍漢霖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逝世,享年88歲。 [1] 

伍漢霖研究方向

半個多世紀以來,他一直堅持從事魚類分類學和形態學的研究工作,尤以研究蝦虎魚類、有毒魚類和藥用魚類著稱,是國內知名的魚類研究權威專家。 [1] 

伍漢霖主要作品

伍漢霖先生著作有《拉漢世界魚類名典》《中國有毒魚類和藥用魚類》《海南島淡水及河口魚類志》《廣東淡水魚類志》《辭海(全部魚類條目)》《中國脊椎動物大全》《中國有毒和藥用魚類新志》《中國海洋及河口魚類系統檢索》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