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伍哲英

鎖定
伍哲英(1884—1960),女,福建長樂人,畢生致力於創建護理專業和教育事業,被尊之為“護士之光”、“護士之母”, [1]  中華護士學會首任中方會長、中國著名的護理教育專家。 [4] 
伍哲英早年肄業於福州文山女子中學,旋赴美留學,先後畢業於但福德醫院及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附屬護士學校,繼在紐約市雷恩醫院進修產科。民國八年(1919年)回國,任北京協和醫院護士長。翌年來滬,任中國紅十字會總醫院總護士長。民國十年(1921年),創辦上海第一所國人自辦的護校“中國紅十字會總醫院護士學校”。民國十五年(1926年),被選為中華護士學會會長,為國人擔任會長之第一人。曾先後出席芬蘭國際護士會議、日本國際紅十字會會議和加拿大國際護士會議。 [1] 
中文名
伍哲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九江學院 [4] 
職    業
護士 [1-3] 

伍哲英人物經歷

伍哲英早期求學

伍哲英還是小女孩時,是在私立女子教會學校長大。 [6]  伍哲英青年時期就讀於福州南台保福山女子書院,因家貧,母親患病無錢醫治去世,伍哲英遂立志學醫。畢業後,在院任教一年。不久,伍哲英入九江但福德醫院護士學校半工半讀。 [5] 
伍哲英在但福德醫院附校(前排居中) 伍哲英在但福德醫院附校(前排居中)
民國4年(1915年),伍哲英畢業於“九江但福德醫院護士學校”。 [3] 
民國4年至民國7年(1915~1918年),伍哲英赴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護士專業學習。 [5] 
民國7年(1918年),伍哲英轉入紐約城婦產醫院專攻婦產科護理。在校期間,伍哲英各門學科均為優秀,許多醫院爭相邀她加盟。伍哲英毅然整裝於民國8年回國。 [5] 

伍哲英從醫生涯

民國8年(1919年)回國,任北京協和醫院護士長。翌年來滬,任中國紅十字會總醫院總護士長。 [1] 
民國10年(1921年),伍哲英偕同仁創辦上海第一所國人自辦的護校“中國紅十字會總醫院護士學校”,舉凡學校的建制、規模、教學大綱以及行政事務皆親自制訂籌劃,兼授五門課程。 [1]  伍哲英擔任校長兼護理主任,並聘請歐美醫生、教授執教內、外、婦、兒及臨牀護理等學科,學制3年。 [2] 
民國13年(1924年),中華護士學會在廣東召開大會並選出參加萬國護士大會的4名代表,3人為外籍人士,唯伍哲英為中國人。 [1] 
民國14年(1925年),伍哲英代表中華護士學會出席在法國勞蘭如召開的國際護士會議,此乃中國護士首次參加國際護士會議。 [2] 
民國15年(1926年),伍哲英被選為中華護士學會會長,為國人擔任會長之第一人。 [1] 
民國17年(1928年)1月,伍哲英主持了在上海召開的第九屆全國護士代表大會,來自全國的116位代表參加。 [3] 
民國18年(1929年),伍哲英再次代表中華護士學會出席加拿大國際護士大會。 [2] 
民國19年(1930年),任上海伯特利醫院總護士長兼護校校長。 [1] 
伍哲英(左三),其右為宋慶齡 伍哲英(左三),其右為宋慶齡
抗日戰爭爆發,護校被迫停辦,伍哲英帶領一批無家可歸的護生到“第八傷兵醫院”參加救傷工作,親自護理重傷病員。此後,伍哲英又創辦上海濟民醫院及南洋醫院高級護士學校任校長,同時兼任醫院的總護士長。 [1] 
民國27年(1938年),伍哲英任中華護士學會上海分會首屆理事長。 [1] 
民國37年(1948年),伍哲英任萬國護士會副會長。 [1] 
解放後,伍哲英任上海第二護士學校校長。 [1] 
1951年,伍哲英被聘為上海市衞生局護理顧問。 [1] 

伍哲英功成身退

退休後的伍哲英 退休後的伍哲英
1956年退休後,伍哲英仍熱心於護理事業,每週兩天去護士學會,兩天去護士學校,兩天為學生補習英語,直至病逝。 [1] 

伍哲英主要貢獻

伍哲英籌辦醫院

民國10年,為了發展中國護理事業,伍哲英與友人到上海籌辦中國紅十字總會第一醫院,並親自擔任護理主任職務。醫院初創條件差,缺乏資金和護理人員,伍哲英從業務到雜務均親自動手。有一次,一例宮外孕患者前來就診,伍哲英日夜守護,精心護理,病人很快痊癒出院,出院後即登報感謝,使該院贏得羣眾的信任和廣泛好評。 [5] 

伍哲英開辦學校

民國10年,伍哲英在上海創建第一所由中國人辦的中國紅十字總會第一醫院護士學校。伍哲英除擔任校長和護理主任外,還親自承擔五門課程講授及實習指導。之後,又相繼創辦了南洋護校、濟民醫院附設護校,並擔任校長。又在上海私立伯特利醫院附屬護校任校長。民國14年和民國18年曾先後代表中華護士會分別在芬蘭、加拿大參加國際護士會員代表大會,並代表中國紅十字會赴日本東京參加第二次遠東紅十字大會,當選本屆大會副會長及護理委員會主席。民國17年,伍哲英被選為中華護士會第八屆理事會會長。在任期間,伍哲英大力提倡護理工作人性化。為便於與病人的溝通,她積極倡導護士學校推廣普通話和學習英語,為中國護理事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實用人才。 [5] 

伍哲英救死扶傷

抗日戰爭爆發,伍哲英積極投入抗戰洪流。她帶着無家可歸的一批學生到上海第八傷兵醫院為抗日傷病員服務,搶救了不少傷兵,被稱為火線上的“白衣天使”。民國27年春,傷兵醫院撤退,伍哲英見到難童醫院有四五十名失去父母的孤兒得不到適當的照顧,就主動留在該院工作,當時有一重病難童骨瘦如柴,在伍哲英精心救治下,孩子得救了,為感謝伍哲英搶救自己的生命,遂改名伍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上海私立伯特立醫院附設護士學校暨上海市第二護士學校校長。1956年,伍哲英退休後,她仍然十分關心護理事業,每週去護士學會、護士學校工作。退居二線後,仍為中國護士事業奮鬥不息,終身未婚,深受護理界的尊崇。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