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伊犁沙虎

鎖定
伊犁沙虎(學名:Teratoscincus scincus)是壁虎科沙虎屬爬行動物。分佈於哈薩克斯坦、阿富汗以及中國大陸的甘肅、新疆等地,主要棲息於沙地、沙丘以及有時見於有樹林的平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新疆南部伊犁河。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伊犁沙虎
拉丁學名
Teratoscincus scincus
別    名
蛙眼守宮
大(小)種細鱗蛙眼
凱氏沙虎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爬行綱
有鱗目
亞    目
蜥蜴亞目
壁虎科
沙虎屬
伊犁沙虎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Schlegel,1858
保護級別
(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3]  [9] 
外文名
Common Wonder Gecko、Keyserling's Wonder Gecko

伊犁沙虎形態特徵

體長可達15-20釐米,頭體長約80毫米,超過尾長。 [4]  頭大,鼻端呈圓形,眼、耳孔都較寬,並呈橢圓形。耳孔徑是眼徑的3/5,眼眶到鼻鱗的距離等於眼眶的長度。軀體稍肥,後肢中等長,指較長,有爪,並且邊上帶有角質緣。頭部覆蓋有小的顆粒狀鱗片,在鼻上稍變寬,並分佈在兩眼之間的25-35枚鱗上。隆起的鱗呈四邊形,上有刻痕,寬度大於高度。鼻位於隆起的鱗與3-4個鼻鱗之間。有9-10枚上唇鱗和下唇鱗,頦鱗呈四邊形, 稍長於唇鱗。整個軀幹被以寬、圓而又光滑的覆瓦狀排列的鱗。 [5] 
腹鱗較大,肢鱗較小。在枕部(後頭)有9-10枚縱排大鱗。尾根呈圓柱狀,後半部明顯偏肥,並蓋有類似軀幹上的鱗片。背脊略白,帶弱棕色橫條紋,幼體更為明顯;腹部呈白色。 [5] 

伊犁沙虎生活習性

伊犁沙虎生活在綠洲邊緣的沙漠和荒漠草原地帶。伊犁沙虎屬於較為典型的夜行性守宮,通常情況下它們在白天是不出來活動的,白天往往會躲藏在自己提前挖掘好的深達約80釐米的地洞中,棲息於荒漠環境中。晚上常穿行於灌木之間進行活動,行動極其靈敏迅速,皮膚易破裂。主要以多種昆蟲為主要食物,包括小型蜥蜴、蜘蛛昆蟲等小動物,兼食一些植物性食物。 [5]  [4]  [4] 
伊犁沙虎為穴居地棲性蜥蜴,因此不具備像典型守宮那樣可以用來攀爬的膨大腳趾。不過,在它們的腳趾周圍布有無數硬毛,這將為它們在鬆軟的沙土上移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因而攀爬本領不到位的伊犁沙虎,在土中卻是能工巧匠。伊犁沙虎是領域性很強的守宮,假如它們受到驚擾,便會將身體舉高併發出嘶嘶的叫聲。它們發出嚴厲的警告聲的同時,隨時做好反咬回擊的準備。它們還有一個特殊之處,就是可以如同蛇行一樣,將尾巴慢慢擺動,使尾巴的大鱗片互相摩擦而發出聲音。雙眼的眼皮已成角質化,形成了一片貌似房檐的蓋子,這將代替眼睫毛,用來阻擋風沙。它們生性害羞膽小,在遇到危險時,動作靈敏,避敵的速度極快。 [4] 

伊犁沙虎分佈範圍

多分佈在中東及亞洲西南部,從西部的土庫曼、伊朗和阿富汗,到中國的新疆等地區,還有阿拉伯半島西南部也有它們活動的蹤跡。 [4]  在中國分佈於主要分佈在新疆伊犁河畔和甘肅西部。 [5] 
伊犁沙虎分佈圖 伊犁沙虎分佈圖

伊犁沙虎繁殖方式

伊犁沙虎為卵生,雌性在一個繁殖季節可以產下4-5窩的卵,每窩大約產下2個相連的卵,也有很少一部分是產下1個卵,在正常產2卵情況下,其窩間隔時間大約是1個月。不過如果上次產1卵,那麼距離下次產卵間隔的時間就會短一些,間隔時間較短約3周。每次產卵為1-2枚,卵經歷75-95天便可孵化出約60毫米的幼體。 [4] 

伊犁沙虎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3]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6]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8]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伊犁沙虎物種文化

1993年,烏茲別克斯坦發行了一張以伊犁沙虎為圖案的郵票。 [7] 
伊犁沙虎 伊犁沙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