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伊丹親興

鎖定
伊丹氏是以摂津國川邊郡伊丹城為據點的國人武士,出自於藤原利仁流加藤氏的後裔,但記載卻不是很詳細。
中文名
伊丹親興
出    處
藤原利仁流加藤氏的後裔
據    點
摂津國川邊郡伊丹城
簡    介
國人武士

伊丹親興基本信息

伊丹氏是以摂津國川邊郡伊丹城為據點的國人武士,出自於藤原利仁流加藤氏的後裔,但記載卻不是很詳細。

伊丹親興歷史沿革

伊丹這個苗字最初見於正和四年(1315年)六波羅任命的幕府使者——伊丹三衞門三郎親盛,他在豬名川西岸的河岸段山丘上首先建築了居館,以後逐漸加固建造為城池。南北朝時期,在正平八年、文和二年(1353年)的文獻《森本基長軍忠狀》的記載中,首次出現了伊丹城。
以後伊丹家逐次改良伊丹城,文明四年(1472年)伊丹但馬守親時進行了大修築。永正十七年(1520年)伊丹城出現了史書上有記載的日本最初的“天守閣”。天守閣構造的理念,後來在織田信長建造安土城時完成了體系化和系統化,但是這種城池建築結構的起源是伊丹城,這是伊丹氏值得注目的成就。
室町幕府的中後期,伊丹家一直都是管領細川家的被官,根據《細川兩家記》、《大乘院寺社事記》中的記載,伊丹元親、伊丹之親、親時等都世襲代官這一職務。永正四年(1507年),細川家的家督政元被家臣刺殺以後,細川家陷入了持續的內亂。這段時期,伊丹家也捲入了細川家內部爭鬥的風暴,伊丹大和守元扶、兵庫助國扶的名字在各種合戰記中頻繁出現。
擁有摂津國主地位的伊丹城城主伊丹大和守元扶,因為受到細川澄元、三好之長的四國勢力的壓力,而聚合摂津的國人武士團擁立反對澄元的細川高國,伊丹雅扶此時取高國的“國”字,改名國扶。船崗山一役後,細川澄元被追放出京都,取得勝利的高國得到了管領職務。然而,在永正八年(1511年)澄元回到了四國後,又糾集兵力捲土重來,並且得到了播磨國人眾的支持,他們再度向京都發起進攻。高國出兵前往播磨迎擊,這次卻敗給了澄元,眼見戰局不利的高國逃回了京都,伊丹城被孤立,最終陷落,細川澄元入城。但是很快,從京都逃去近江的高國又得到了佐佐木氏的支持,隨即殺返上洛,在鴨河原之戰中大勝澄元的大將三好之長,三好自殺。伊丹大和守國扶、伊丹伊勢守等人就乘這個機會,結集了兵力,對居住在伊丹城的澄元發起了突然襲擊。澄元守衞了伊丹城一個月後,城內兵糧耗盡,眼看落城,澄元便從豬名川乘船南下逃回四國。於是,伊丹國扶重新回到了伊丹城。
到了戰國時代,伊丹親興繼任家督,他使伊丹氏成為了當時有名的家族之一。親興以摂津國川辺郡伊丹莊為本拠地,完全控制北摂津的國人眾。親興是伊丹親永的兒子,官任大和守,天文年間從屬細川晴元,追隨晴元轉戰各地。當時晴元和他原來的有力部將三好長慶發生了對立,天文十八年(1549年),三好長慶聯合播磨的赤松氏一起擁立細川氏綱,與晴元作戰。晴元在戰敗後逃出京都,摂津的國人眾也受其影響,分成了支持伊丹氏和支持三好氏的兩派。據《細川兩家記》中的記載,三好軍在伊丹城附近的昆陽、御願冢建築了城寨,準備和伊丹氏進行長期作戰,但是伊丹城內已經具有自給自足的能力,三好軍長攻無果,最後只能於第二年和伊丹親興在尼崎的本興寺議和。
永祿年間,伊丹親興迫於形勢,不得不向三好政康低頭,在一段時間內處於三好三人眾的制壓之下。到了永祿十一年(1568年)九月,織田信長擁立將軍足利義昭上洛,親興認為這是一個絕好的時機,於是在摂津呼應信長,開始舉兵攻擊三好氏。幫助信長控制了北摂津及西摂津。由於戰功卓越,親興與和田惟政、池田勝正一同成為摂津三守護,並得到兵庫頭一職,獲得伊丹三萬貫所領地。
此後,伊丹親興又從屬信長轉戰各地,參加了對石山本願寺作戰、高野山作戰等等。天正元年(1573年),將軍義昭與信長不和,親興卻錯誤地站到了將軍一邊,和信長對立。天正二年(1574年)十一月,接到信長命令的荒木村重出兵重重包圍伊丹城,這一次伊丹家再也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作為保住城中百姓士兵性命的交換條件,親興自殺,其一族黨羽捨棄了伊丹城,向各地方分散逃去。德川旗本伊丹氏
戰國時代有名的伊丹氏滅亡了,但伊丹氏還存有另外一支,就是江户幕府時代德川家旗本伊丹氏。這支伊丹氏和上面介紹的伊丹氏的關係並不是很明確,這一支是藤原利仁流的加藤景廉的後裔。據説,這一支的兵庫頭景親以伊丹城為居城,將地名作為名字,此後代代以伊丹城為本拠地。至伊丹雅賴之子雅興時,伊丹城遭到細川高國的武將柳本彈正、高畠可軒的攻擊,雅興戰死。
雅興年幼的兒子康直在家臣間野七郎的保護下逃往伊勢國,之後出仕今川義元,擔任海賊奉行。今川氏沒落後,又出仕於武田信玄和向井一族共同擔當船大將,建立了一些軍功。武田氏沒落後,康直被德川家康招至麾下,擔任御船奉行,最終成為德川家的旗本
摂津守護伊丹氏和德川氏旗本伊丹氏的存在都是不容置疑的,然而拿他們各自的家系進行對比,卻發現不少矛盾之處。要説兩個家系都是真實的,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其中一定存在着篡改和捏造。無論怎樣,關於伊丹氏真正歷史的文獻,現在只有一些殘缺不齊的片斷,從這些僅有的古代記錄中,要推斷和考察出伊丹氏歷史的真實狀況,是相當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