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企業行為

鎖定
企業行為是企業為實現經營目標而進行的有規則的活動。具體表現為: (1) 投資行為,包括資金的籌集、生產要素的購買、資金流向及投資方向、規模的選擇等。(2) 生產行為,包括生產組織和管理、新技術、新工藝的採用等。(3) 分配行為,主要指對企業可支配收入的分配比例的確定 (集中表現為企業內部的積累基金與消費基金的安排)。(4) 交換行為,包括產品價格、銷售市場的選擇,設備、原材料的選擇和購買等。企業行為合理性的前提條件是: 資金投向和規模合理,產品符合市場需要; 按照成本最少、收益最大的原則進行生產,講求技術進步和提高勞動生產率; 注意積累、消費的比例,兼顧國家、企業、個人三者利益; 遵循價值規律進行交換,保證生產者、消費者利益的有機結合。 [1] 
中文名
企業行為
概    述
追求一定目標的企業社會活動
簡    介
作為社會經濟的基本活動單位
分    類
目標合理、價值風險行為

目錄

企業行為基本定義

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的基本活動單位,在內在動力結構驅使下,對來自外部環境的刺激作出反應。企業內在動力結構表現為企業目標企業外部環境則表現為影響企業目標實現的外部條件。工業社會學研究企業行為,就是分析企業在內部動力和外部約束的作用下,追求企業目標經濟活動,探索影響企業行為的各種因素。

企業行為種類

企業行為從動機上來劃分,有4種類型:
①目標合理行為,即為達到企業目標經過科學決策行為
②價值風險行為,即為企業獲取更多價值的冒險行為;
③日常經營行為,即滿足企業日常經營活動需要的行為;
④傳統行為,即沿襲傳統上業已習慣的行為。
從判斷企業行為是否合理的標準來劃分,有正常企業行為和不正常企業行為。

企業行為標準

判斷企業行為合理的標準,是在平等競爭條件下,實現企業利潤,增加積累,擴大再生產,以滿足社會的需要。凡是符合這一標準的,為合理的、正常的企業行為;違背這一標準的,為不合理、不正常的企業行為。從盈利與否來劃分,有盈利性企業行為和非盈利性企業行為。盈利性企業行為表現為生產、流通或服務方面的行為;非盈利性企業行為表現為保護資源、防止污染的活動,社會管理與協調關係方面的活動。

企業行為因素

影響企業行為的因素主要有:市場條件的變化;政府的經濟行動意向;科學技術發展水平;投資環境和資金使用狀況;政府財政收支狀況;企業內部的利益分配;企業經營者的素質;等等。
參考資料
  • 1.    何盛明.財經大辭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