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科學決策

(先進決策方法)

鎖定
科學決策也稱理性決策。是指在科學的決策理論指導下,以科學的思維方式,應用各種科學的分析手段與方法,按照科學的決策程序進行的符合客觀實際決策活動。科學決策是一種較之經驗決策更為高級的決策形式,它是現代人類社會決策的主要形式。科學決策的主要特點是:(1)有科學的決策體制和運動機制。決策系統中各子系統既具有相對獨立性,又能夠密切聯繫,有機配合。(2)遵循科學的決策程序。決策一般都經過發現問題、確定目標調查研究、擬定方案、分析評估、選優決斷、試驗反饋、修正追蹤等步驟。(3)特別重視“智囊團”在決策中的參謀諮詢作用。(4)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科學方法 [1] 
中文名
科學決策
外文名
Scientific Decision / Scientific Decision Making
特    點
程序性、創造性、擇優性、指導性
思維路徑
7步

科學決策特點介紹

科學決策(Scientific Decision / Scientific Decision Making)
科學決策具有程序性、創造性、擇優性、指導性

科學決策程序性

是指科學決策不是簡單拍板,隨意決策,更不是頭腦發熱,信口開河,獨斷專行,而是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按照一定的程序,充分依靠領導班子、廣大羣眾的集體智慧,正確運用決策技術和方法來選擇行為方案。

科學決策創造性

是指決策總是針對需要解決的問題和需要完成的新任務而作出選擇,不是傳聲筒錄音帶,也不是售貨員、二傳手,而是開動腦筋,運用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等多種思維進行創造性的勞動。

科學決策擇優性

是指在多個方案的對比中尋求能獲取較大效益的行動方案,擇優是決策的核心。

科學決策指導性

是指在管理活動中,決策一經作出,就必須付諸實施,對整個管理活動、系統內的每一個人都具有約束作用,指導每一個人的行為方向,不付諸實踐,沒有指導意義的決策就失去了決策的實際意義。

科學決策主體

科學的決策過程是決策領導、專家與實際工作者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參與決策的主體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個決策過程。
參與科學決策的主體一般有以下五個:決策領導,決策助手,決策專家,學科專家,實際工作者和廣大羣眾。
在科學決策過程中,上述五個決策主體缺一不可。他們在決策過程中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環環相連,共同構成科學決策運行的動態系統

科學決策程序

決策是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完整的動態過程,遵循科學的決策程序,才能作出正確的決策。決策程序包括四個基本步驟:
一、提出問題,確定目標。一切決策都是從問題開始。所謂問題,就是應有現象和實際現象之間出現的差距。決策者要善於在全面收集、調查、瞭解情況的基礎上發現差距,確認問題,並能闡明問題的發展趨勢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意義。
所謂目標,是指在一定環境和條件下,在預測的基礎上所希望達到的結果。目標是決策的出發點和歸宿,目標必須明確、合理,要在需要與可能的基礎上,分清必須達到的目標和期望達到的目標。
二、擬定可行方案。可行方案是指具備實施條件、能保證決策目標實現的方案。解決任何一個問題,都存在多種途徑,要經過比較,制定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案。所以,擬訂可行方案的過程是一個發現、探索的過程,也是淘汰、補充、修訂、選取的過程。要大膽設想、敢於創新,又要細緻冷靜、精心設計。
三、選擇方案。對擬定的多個可行方案(備選方案)進行分析評價,從中選出一個最滿意的方案。這個最滿意的方案也是相對的,是決策者認為最滿意的。最滿意的方案的選出必須依據一定的決策準則,不同的決策準則下選出的最滿意方案很有可能是不一樣的。
四、執行方案。方案的執行是決策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方案一經選定,就可制定實施方案的具體措施和步驟,以確保決策方案的順利實施。在方案的實施過程中,環境可能會發生變化,原來假設的條件可能沒有出現,因此需要根據情況及時作出調整,確保預期目標的實現。 [2] 
經驗決策與科學決策的本質區別在於方式方法的不同。經驗決策的主體一般表現為個體,而科學決策是集體智慧的產物;經驗決策主要憑藉決策者的主體素質,科學決策則儘可能採用先進的技術和方法;經驗決策帶有直觀性,而科學決策不排斥經驗,但注重在理論的指導下處理決策問題。因此,應該把經驗決策與科學決策結合起來,實現決策的科學化

科學決策思維路徑

科學決策思維就是經理人日常管理決策的理性化、程序化、模式化和系統化,是經理人處理管理事務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經理人邁向職業化的重要途徑和標誌。
科學決策的思維路徑有八步:界定問題、決策準備、擺正決策心態、列出所有可能的方案、評估方案、決定正確的方案、行動計劃於執行、檢討執行成效。
界定問題
在很多情況下,決策不力往往是因為沒有真正清楚地認識問題,或者把決策的焦點聚集到錯誤的或者並非重要的問題上去。所以説,正確地界定問題通常是決策成功的前提。否則可能導向錯誤的決策方向,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又可能產生新的問題。問題的定義不僅是幾句話的描述而已,定義問題是為了設定範圍、釐清細節,以方便我們面對紛亂複雜的狀況,能夠評估、澄清、分類以及賦予問題以秩序。
決策準備
這裏所説的決策準備,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
首先要蒐集有意義的資訊。在開始蒐集資料之前,必須先評估自己有哪些資訊是知道的,有哪些是不知道的或是不清楚的,才能確定自己要找什麼樣的資料。資訊不是愈多愈好。有時候過多的資訊只會造成困擾,並不會提高決策的成功機會。因此必須依據資訊對於決策目標之間的關聯性以及相對重要性,判斷哪些資訊是需要的,哪些可以忽略。比如案例中的劉經理應該蒐集有關同行、同城或比較接近的競爭對手的薪酬政策和獎勵方案,與自己企業做一個對比分析,就會對問題的發生和解決有新的認識。
其次,要明確問題的限定條件。你不可能同時達成所有的目標,很多情況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你必須設定優先順序,有所取捨。也就是説,要明確列出決策所要實現的目標,並對目標進行優先排序和取捨。案例中,劉經理的老闆説得輕鬆,但萬一實現不了,劉經理就應該分清輕重緩急,必要的時候保住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目標。這一步最容易犯的錯誤是設定了幾個本身就相互矛盾的目標,如果是這樣,那麼這種決策比賭博還沒有理性。另外,決策雖然一開始是正確的,但是後續過程中前提條件卻發生了改變,如果不隨之調整決策的話,就必然導致失敗。因此,決策者必須一直牢記決策所要實現的限定條件。一旦現實情況發生大的變化,就應該馬上尋找新的辦法。
擺正決策心態
要做到心靜、心平、心正、心安,心安才能理得。《大學》説:“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意思是説,決策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決策立場和原則,這樣才能做到堅定不移;只有堅定不移才能靜心而心不妄動;只有心平氣和才能安心自然;只有心安才能驅除偏見,思慮周密;思考縝密才能得到科學合理的決策結果
列出所有可能的方案
這個階段最常聽到的抱怨就是:“想不出好的解決方法。”事實上,不是想不出來,只是因為考慮得太多,覺得什麼都不可行。但是這個階段的重點在於大家相互腦力激盪,提出各種想法,不要考慮後續可行性的問題。比如頭腦風暴法六頂思考帽法等決策工具和方法,就可以幫助你獲得更多更好的創意和想法。
評估方案
每一種方案的優缺點是什麼?可能造成的正反面結果是什麼?這些選擇方案是否符合你設定的預期目標?首先你必須依據先前所蒐集到的客觀資料作為評量的依據,同時評估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資源與人力採取這項選擇方案。
除了理性的思考外,個人主觀的感受也很重要。反覆思索每一個選項,想想未來可能的結果,你對這些結果有什麼感受。有些你可能覺得是對的,有些可能感覺不太對勁。你可以問問自己:“如果我做了這個決定,最好的結果會是什麼?最壞的結果又會是什麼?”再仔細想想,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進讓自己感覺“不對勁”的方案?也許你需要更多的資料消除自己的疑慮,但也有可能你的直覺是對的,某些負面結果是當初你沒有考慮到的。
決定正確的方案
某些方案如果確定不可行或是超出本身的能力範圍之外,可先行剔除,再開始討論其餘的方案。美國科學家本傑明·佛蘭克林(BenjaminFranklin)曾建議一個不錯的方法,這就是成本效益分析法。把每項方案的優缺點條列出來,優點的部分給予0到+10的評等,缺點的部分給予0到-10的評等,最後將所有優缺點的分數相加,這樣就可以得出每個方案的總分,決定哪一個是正確的方案,這就是著名的“本傑明·佛蘭克林決策法”。
行動計劃與執行
一旦做出了決定,就要下定決心確實執行,不要再想着先前遭到否決的方案,既然之前都已確實做好評估,就應專注在後續的執行面。
你必須擬定一套詳細的行動計劃,包括:有哪些人應該知道這項決策?應採取哪些行動?什麼人負責哪些行動?還有該如何應付可能遭遇的困難?等等。行動計劃必須符合SMART原則和5W2H要求,並按照PDCA循環切實落實執行。
檢討執行成效
我們通常很少再回過頭來重新檢視先前決策的成效如何,因此無法累積寶貴的經驗。事後的評估不應只是書面的報告,報告不能完全呈現出決策執行過程中的實情,就好比説我們不可能借着研究地形圖,就能看到山的面貌。有些細節必須要親身經歷或是聆聽參與者的主觀意見,才有可能觀察得到。
不妨學習美國陸軍行之有效的“事後評估”(AfterActionReviews,AAR's)方法,每當訓練課程期間或是軍事任務結束之後,由專家負責主持座談會,讓每個人説出自己遭遇的親身經驗以及想法。討論的內容都是非常基本的問題,包括:哪些部分表現良好?哪些部分表現不佳?哪些必須保留?哪些部分必須改進?最後由專家彙集所有人的意見,作為日後訓練課程的改進依據。
參考資料
  • 1.    蕭浩輝. 決策科學辭典: 人民出版社, 1995
  • 2.    簡兆權,胡巍編著.管理學原理: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04:第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