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仰阿莎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及毗鄰地區的民間文學)

鎖定
仰阿莎,流傳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及毗鄰地區的民間文學、苗族長篇敍事歌,長達萬餘行,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苗族最長的敍事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 
仰阿莎的原始形態是一則天象成因的解釋性神話,後來加入了一個女性仰阿莎,發展成為苗族“賈理”中典型的爭妻案例,之後又演化成神話敍事歌。 [5]  《仰阿莎》描述的苗族故事,反映了苗族人民對自由和愛情的嚮往和追求,《仰阿莎》被稱為苗族“最美的歌”,仰阿莎則是苗族人心中“最漂亮的姑娘”,是苗族神話裏的美神。 [3]  作品以神話故事為藍本、採用比興的詩體語言手法,講訴了一個叫仰阿莎的苗族美神和太陽、月亮之間的故事,並藉此歌頌苗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真摯愛情的追求,在苗族族羣中享有較高聲譽。 [10]  《仰阿莎》的藝術成就在於生動、貼切和形象地刻畫了主要人物的形象,使得人物的性格在故事情節中得到合理的展開,構成完整的故事情節,並藉助擬人化手法反映了社會生活。 [4] 
2008年6月7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申報的“仰阿莎”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Ⅰ-61。 [1] 
中文名
仰阿莎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編號
Ⅰ-61
遺產類別
民間文學
申報地區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保護單位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研究所

仰阿莎歷史淵源

仰阿莎的原始形態是一則天象成因的解釋性神話,它解釋月出日落和日月蝕的成因。後來加入了一個女性仰阿莎,發展成為苗族“賈理”中典型的爭妻案例,以後又演化成神話敍事歌。 [3] 
“仰阿莎”的苗語是“清水姑娘”,水本來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質。由水到夜晚形成露水白天又蒸發的現象,這與日月活動關係密切的自然現象,激發了苗族先民的想象,加入了苗族的倫理觀便發揮成為愛情故事。 [3] 
苗族沒有文字,《仰阿莎》只依靠在山野田間的傳唱傳承,不同的歌者不斷加入自己的詮釋,使其版本眾多。其敍述的故事梗概基本一致,但細節各有千秋,且烙印着歷史的傳變。據説清以前的《仰阿莎》是以解釋天象為主的創世故事,到了清朝則偏重描繪愛情。1958年2月,唐春芳、武略等人蒐集整理的漢語版《仰阿莎》發表在文學雜誌《山花》上,成為《仰阿莎》的現代範本。 [5] 

仰阿莎文化特徵

仰阿莎故事梗概

《仰阿莎》講述的是:受天地孕育、在水井中誕生的仰阿莎美麗且善良,她嫁給太陽,但好景不長。太陽重利輕別離,離開仰阿莎到東海去,終年不歸。6年的別離讓仰阿莎嚐盡太陽的薄情,愛上了勤快老實的月亮,與他私奔到天邊。太陽得知後大怒,經各方理老調解。最終月亮賠一半江山和三船金、三船銀給太陽,才得以與仰阿莎繼續幸福生活。他們請天蟾監督盟約,張口以待,誰若反悔就將誰吞噬,自此就有了日食和月食。 [5] 

仰阿莎主題思想

仰阿莎反映了苗族人民對婚姻自由和幸福的理想,表現了苗族人民為追求理想而鬥爭的決心。作品以詩體語言講述仰阿莎、太陽、月亮這幾個主要人物的形象和人物之間的關係,構成完整的故事情節,人物的性格在故事情節中得到合理的展開,進而演繹了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成就了苗族神話敍事詩中的美神創造,以及為愛情和婚姻自由而戰的女神形象。 [7] 

仰阿莎藝術特色

《仰阿莎》採用神話的方式,用多種比興手法,生動、貼切、形象地刻畫了仰阿莎是如何從水井中誕生的過程,以及她是如何的美麗無比,是苗族美麗女神的象徵,完成了仰阿莎作為苗族美神的形象塑造。 [7] 
另外,《仰阿莎》在一代代苗家的傳唱中,加入了大量的歌師、歌手自己的詮釋和創造,使得它的語言具有特色。如“茶泡”“菌子”“瓦檐”這樣的形容,來自苗族的日常生活。 [4] 
歌舞劇《仰阿莎》演出

仰阿莎傳承保護

仰阿莎傳承價值

《仰阿莎》的內容是關於一個熱情、善良、智慧,出生在水中裏的苗族姑娘的悽美愛情故事。以盤歌形式演唱,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苗族文學史上居於較高的地位,對苗族的歌謠特別是敍事歌的發展有促進作用。 [2] 
仰阿莎不同的口頭版本有不同的唱法,各版本的演唱曲調與演唱習俗直接相關,這豐富了苗族音樂的內容和形式,仰阿莎也因此被稱為苗族“最美的歌”,在民族學、民俗學、歷史學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2] 

仰阿莎傳承狀況

仰阿莎流傳面越來越小,能演唱完整仰阿莎的大多數是老年人,對仰阿莎的搶救保護工作迫在眉睫。 [2] 

仰阿莎保護措施

2012年10月29日至31日,為期3天的黔東南州《仰阿莎》保護傳承研討暨培訓會在劍河縣召開。 [8]    
2018年4 月11日,黔東南州有關部門到黎平縣平寨鄉紀德村為紀德村非物質文化遺產“仰阿莎”項目傳承保護示範村舉行授牌儀式。 [9] 
2019年11月12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研究所獲得“仰阿莎”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2]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研究所獲得“仰阿莎”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3] 

仰阿莎社會影響

後世紀念
2006年,三板溪庫區電站大壩建成,壩高185.5米,湖區航道達120千米,形成方圓85平方千米的湖面。三板溪庫區定名為仰阿莎湖,成為劍河縣一個文化旅遊品牌。 [7] 
“仰阿莎”雕像 “仰阿莎”雕像
2016年11月,“仰阿莎”雕像開工建設。於2017年5月30日建設竣工。該雕像坐落於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清水江湖畔,雕像總高8800cm,其中底座高2200cm,雕像身高6600cm,雕像四周擁有8組不鏽鋼浪花圍繞。 [11] 
主要活動
2007年,仰阿莎神話故事的起源地劍河縣舉辦了第一屆“貴州·劍河仰阿莎文化節”。 [7] 
衍生作品
歌舞劇《仰阿莎》 歌舞劇《仰阿莎》
歌舞劇《仰阿莎》是作家韋文揚根據長詩《仰阿莎》改編創作的,劇本在2005年獲得第四屆中國戲劇文學獎金獎。《仰阿莎》歌舞劇在尊重史詩的基礎上,大膽虛構和誇張,將黔東南苗族音樂、舞蹈、服飾的美與愛情故事融合在一起,以擬人的手法塑造了苗族美神仰阿莎及太陽、月亮等形象。它是苗族神話敍事長詩的第一次生動展現。 [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