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以強凌弱

鎖定
以強凌弱(拼音:yǐ qiáng líng ruò)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戰國·莊周《莊子·盜蹠》。 [1] 
以強凌弱指依仗自己的強大或者人多,去欺壓弱小者。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 [4] 
中文名
以強凌弱
拼    音
yǐ qiáng líng ruò
近義詞
倚勢凌人弱肉強食
反義詞
除暴安良抑強扶弱
出    處
莊子·盜蹠
注音字母
ㄧˇ ㄑㄧㄤˊ ㄌㄧㄥˊ ㄖㄨㄛˋ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

以強凌弱成語出處

戰國·莊周《莊子·盜蹠》:“自是之後,以強凌弱,以眾暴寡。”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以強凌弱”。 [1] 

以強凌弱成語故事

孔子有位朋友,名叫柳下季,是一位大賢。柳下季的弟弟名叫盜蹠,是春秋末、戰國初時奴隸起義的領袖。“盜”是士大夫對起義奴隸的蔑稱。盜蹠部下有九千人,橫行天下,以武力侵犯諸侯。凡是歷經過的地方,大國嚴守城池,小國閉城自保,百姓叫苦。 [2] 
為此,有一次孔子對柳下季説:“做父親的一定能教誨他的兒子,做兄長的一定能教育他的弟弟。否則,父子兄弟的關係也就不可貴了。如今,先生是當世才子,弟弟是強盜,卻又不能教育他,我真為你感到羞愧。我請求替先生去勸説他。” [2] 
柳下季為難他説:“如果弟弟不聽兄長的教育,即使有先生這樣的辯才,又有什麼辦法呢?況且蹠的為人,思想像泉湧一樣恣肆,意氣如暴風一樣變化突然,順從他心意就高興,不順從他心意就發怒,容易用言語侮辱別人。我看先生不要去。” [2] 
孔子不聽柳下季的勸告,讓弟子顏回駕車,另一個弟子子貢當侍,前去會見盜蹠。盜蹠聽説孔子來見他,勃然大怒,對通報人説:“這個人,就是魯國的偽善之人孔丘嗎?替我告訴他:“你不種地卻吃得很好,不紡織卻穿得很好,整日裏搖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虛假地做出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的樣子,以求得封侯,得到富貴。你罪大惡極,趕快滾回去!不然,我將用你的肝來加餐添菜。” [2] 
孔子一再請求拜見,於是盜蹠讓他進來。孔子向盜蹠行禮後,盜蹠瞪大眼睛説:“孔丘,你所説的話,順從我心意的可以活命,違逆我心意的就讓你死。”
孔子聽了,毫無害怕,説道:“將軍身軀魁梧,智慧能包羅天下,又勇猛、強悍,足可以南面稱王,享受榮華富貴。可是你卻當起了強盜。難道‘強盜’二字就那麼好聽嗎?我很為將軍羞恥。將軍如果能聽從我的意見,我可以為您南面出使到吳國和越國,北面出使到齊國和魯國,東面出使到宋國和衞國。西面出使到晉國和楚國,使他們為將正名。” [2] 
盜蹠覺得孔子的話不合他的心意,就説道:“你不要用功名利祿來引誘我,我可不是愚昧的人,當初堯、舜位居天子之位,可是如今他們的子孫連立錐之地都沒有。所以我對榮華富貴是不稀罕的。” [2] 
説着,他的話鋒一轉,繼續説道:“從黃帝以後,天下就爭奪不止,到處打仗。堯和舜當了天子,就設立了百官。商湯起兵謀反,居然把他的君主流放到南巢,周武王起兵造反,更是逼得君主自焚而死。從此以後,社會上都憑藉強大欺凌弱小,以多數欺負少數。所以從商湯、周武王開始,全是靠征伐殺戮而犯上作亂。” [2] 
孔子見話不投機,只得迴轉曲阜。回去後,他嘆口氣説:“我真是自己觸黴頭,閒着沒事,親身涉險。我這次不顧一切,去摸老虎鬍鬚,卻險些被老虎吃掉。” [2] 

以強凌弱成語寓意

強者肉食弱者,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個規律。中華民族是一個有着文明的民族,所以要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不能因為自己強大而欺負弱者。中華民族在歷史上飽受其他國家的侵犯,隨着社會的發展,中國的國力不斷增強,民族威望不斷升高,恥辱不能忘,但是也不能因為自己變強大了而侵犯弱小國家的利益。成語告訴人們,國不安,則民不安,要搞好民族關係之間的交流和發展,為世界樹立一個好的形象。 [2] 

以強凌弱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以強凌弱”指依仗自己的強大或者人多,去欺壓弱小者。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 [4] 
運用示例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哼哼,他倒敢以強凌弱嗎?” [3] 
明·無名氏《打董達》第二折:“我平日之間,行兇撒潑,以強凌弱,欺負平人。” [5] 
參考資料
  • 1.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1338
  • 2.    陳營編著. 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390-391
  • 3.    《國學典藏》叢書編委會編著. 文字上的中國 成語[M]. 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 2018.01:327
  • 4.    田衝,趙羽等主編. 中華成語全功能詞典[M]. 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 1998.08:1152
  • 5.    蔡向陽,孫棟,艾家凱主編. 漢語成語分類:大辭典[M]. 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 2008.05: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