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仙童馭竹

鎖定
出自《後漢書》卷三十一《郭伋傳》,也作童子騎竹,竹兒爭見,竹馬待,竹馬拜迎,騎兒逢郭伋。
中文名
仙童馭竹
出    自
後漢書
別    名
童子騎竹
類    型
成語

目錄

仙童馭竹典源

「乃調伋為幷州牧。……伋前在幷州,素結恩德,及後入界,所到縣邑,老幼相攜,逢迎道路。……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伋問『兒曹何自遠來』。對曰:『聞使君到,喜,故來奉迎。』伋辭謝之。及事訖,諸兒復送至郭外,問『使君何日當還』。伋謂別駕從事,計日告之。行部既還,先期一日,伋為違信於諸兒,遂止於野亭,須期乃入。」 [1] 

仙童馭竹釋義

郭伋開始去下屬處巡視時,到達西河美稷,有數百名兒童,各自騎着竹馬,在道旁依次拜迎。郭伋問:“孩子們為什麼遠道而來?”兒童們回答説:“聽説使君到來,我們很高興,所以來這裏歡迎。”郭伋象他們表示感謝。事情辦完後,孩子們又將他送出城,並問“使君什麼時候再回來”郭伋告訴了別駕從事史,算好了日子告訴他們。巡視後返回,比預計日期提前了一天,郭伋不想失信於孩子們,於是在野外亭中留宿,等到了約定日期才進城。他就是這樣做人的。

仙童馭竹示例

作者
詩題
詩句
劉商
送廬州賈使君拜命
人詠甘棠茂,童謠竹馬羣。
孟郊
寄洛州李大夫
詩叟未相識,竹兒爭見君。
岑參
鳳翔府行軍送程使君赴成州
竹馬諸童子,朝朝待使君。
朱元
迎孫刺史(郡閣雅談雲。孫願家自貞元巳後。三代為池陽刺史。有戟門門子朱元迎道左。獻詩曰。
今朝竹馬諸童子,盡是當時竹馬孫。
李白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竹馬數小兒,拜迎白鹿前。含笑問使君,日晚可迴旋。
李羣玉
洞庭驛樓雪夜宴集奉贈前湘州張員外(第十二句下缺八字)
童兒待郭伋,竹馬空遲留。
杜甫
李司馬橋了(一作成)承(一本無承字)高使君自成都回
已傳童子騎青竹,總擬橋東待使君。
羅隱
投宣武鄭尚書二十韻
騎兒逢郭伋,戰士得文翁。
駱賓王
餞鄭安陽入蜀
海客乘槎渡,仙童馭竹回。 [2] 
參考資料
  • 1.    於石 王光漢 徐志成 . 常用典故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
  • 2.    典故  .搜韻[引用日期2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