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仙灘

鎖定
仙灘,是“川鹽濟楚”古鹽道的一個重要碼頭,自建碼頭到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曆史。仙市過去叫仙灘,傳説是天上仙女化身為此地山水,故有此名。釜溪河在仙市由東折向南,此地早在隋唐就有人家居住繁衍,以後聚人成市成鎮。民國時,改仙灘為仙市,設立鎮所。 [3]  [5-6] 
這個依山傍水,民風古樸的小鎮,包括四街道、四客棧、五廟子、三碼頭、一鯉石、三牌坊、九塊碑、十土地等。 [1]  [4] 
中文名
仙灘
所屬地區
自貢市

仙灘得名由來

古往今來這裏流傳着許多鹽文化的故事:有驚動清末皇帝的“蘿蔔案”;有名震武林的“羅跛三爺”;有咸豐年間李短辮子的義軍頭領“李千斤”;有被馮玉祥將軍稱為的“巾幗英雄”李仙姑;更有壞透頂的“三閻王”;百般刁難的鹽霸及吃鹽擔子血汗錢的羅苛三……凡遇夏夜乘涼,或是三、六、九趕場日在茶館裏喝茶,總會聽到那些長輩們擺得津津有味,妙趣橫生。特別是關於仙灘的傳説,人們更是擺得生動形象。
關於仙灘裏的“仙”字,據説是在很早很早的年代,一仙女羨慕人間美麗風光,厭煩天宮閉塞生活,不怕違反天上清規戒律,來到人間。在欣賞完人間無限風光後,竟昏昏入睡,醒來後已是第二天清晨。玉皇大帝得知後非常生氣,即令天神施法,收回仙女魂魄,讓其形體留在人間。所以,我們鳥瞰仙灘,整個仙灘就像一個仰睡着的美女,栩栩如生。
而關於“灘”字,是由於自貢因鹽設市,貢井因鹽設區,沿灘因鹽設鎮。那時自流井交通閉塞,只能通過水上運輸——釜溪河道把鹽巴從自流井王爺廟上船運出,經重灘、仙灘、沿灘等灘運往全國各地。而仙灘則是其中重要的一灘,灘大灘長,枯水季節人們把褲兒捲起在膝蓋上都能隨便過河。夏季一到,裝鹽巴的船一到仙灘就停於碼頭外的繆腳灣對門犀牛洞,鹽霸羅苛三叫鹽擔子們揹着鹽巴上坡過坳繞過河灘,到老鷹巖卸鹽放下來,然後鹽船放空船通過仙灘,又到老鷹巖上船裝鹽巴朝下游航行。當時流傳着兩句民謠:“鹽擔子拱背背,肥了鹽霸羅苛三。”所以,古代的仙灘遍灑着鹽擔子們的血和淚。現在,人們看到的仙灘水運暢通,是解放後自貢航運公司組織工人炸掉了石灘,疏通航道,使釜溪河上來回船隻暢通無阻。而現在雖有灘之説,卻看不見河灘了。 [1] 

仙灘歷史沿革

仙市原名“仙灘”,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隋代開皇年間。
隋代(581年—589年)為義和縣所治;
清朝(1616年—1911年)置上北路仙灘場堡;
民國元年(1912年)改稱仙市團;
民國23年(1934年)為仙市鎮;
民國29年(1940年)為仙市鄉;
1951年分置仙市、水口、洞山、十里四鄉;
1955年將仙市、洞山、十里合併為仙市鄉;
1958年將水口鄉併入仙市鄉改稱仙市公社;
1961年分置為仙市、姚壩兩個公社;
1995年9月撤鄉建鎮,將姚壩鄉、仙市鄉、大巖鄉合併建仙市鎮,隸屬自貢市富順縣,是富順縣的七大鎮之一;
2005年8月1日行政區劃調整為四川省自貢市沿灘區仙市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