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仙居橋

鎖定
仙居橋,位於仙稔鄉仙居村水尾,系貫木拱廊橋,始建於明景泰四年(1453),弘治四年(1491)、嘉靖四十二年(1563)重建,現橋為康熙十二年(1673)重建。橋屋十八間,80柱,單檐,長42.83米,寬5.30米,離水面高12.6米,淨跨34.50米,是泰順跨徑最大的木拱橋。
中文名
仙居橋
外文名
Bridge Tianqiao
材    質
系貫木拱廊橋
始建於
1453年
重    建
1491年、1563年、1673年
42.83米
5.30米
淨跨度
34.50米
地理位置
仙稔鄉仙居村

仙居橋簡介

仙居橋 仙居橋
浙江泰順縣城東7.5公里。也是虹橋式的拱橋。始建於明,清康熙十二年重建。橋上建有廊屋。該橋凌空高架,結構精巧。
仙居橋歷史上曾多次毀於水患,並多次重建。現橋為康熙十二年(1673年)建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2002年3月,仙居橋維修工程正式啓動,經過四個多月地修復,工程順利完工,為了防洪,修復後的仙居橋還抬高了1.5米。修復後的仙居橋顯得氣勢恢宏、風格古樸,重現往昔神韻。
攝影 鍾曉波 巴戈
仙居廊橋
踏上泰順著名古道“温州大路”羅陽至仙居的一段,沿途可看到許多具有深厚內涵的文物。仙居清代文人張天樹曾作一首瑰麗的長詩描繪古道景物,題為《仙陵古意》,詩云:“羅山日暖春花吐,迎春門接仙源路。三陽過處是石亭,楊柳灣深鎖煙霧。高低嶺盡見清溪,長空一道飛虹度。松林隱隱隔煙村,此中應有高人住……”。
“三陽過處是石亭”,端莊渾樸的石亭佇立在山間距今已有480多年,始建於明正德十年(1515)。過了石亭,沿着逶迤陡峻的石階山道往下行,沿途風景美不勝收。“高低嶺盡見清溪,長空一道飛虹度。”句中的“飛虹”就是遐邇聞名的仙居橋了。仙居橋始建於明景泰四年(1453),現橋建於清康熙十二年(1673),系泰順現存廊橋中歷史最長、跨徑最大的一座木拱橋。
“凌虛千尺駕飛橋,勢控長虹掛碧霄。返照入川波泛泛,暮雲擁樹路迢迢。晴光飄緲岸空闊,石色參差影動搖。斷靄殘陽橫兩岸,蒼茫落日見漁樵。”(《長橋夕虹》)這是張天樹狀摹仙居橋的一首詩。自古以來,橋樑是文學作品的好題材,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和“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都是描寫橋樑的佳句。張天樹的《長橋夕虹》並不完全着墨於虹橋,暮雲、殘陽、漁樵一一入詩來,展現充滿意境的空間,使讀者融身於美不勝收的山鄉景色中。(泰順縣文博館 薛一泉撰文)
仙居橋
仙居橋(5張)
仙居廊橋是電視劇《温州一家人》裏阿雨去意大利的時候周萬順一家人送阿雨上車的拍攝地。

仙居橋地理位置

著名的泰順廊橋之一。位於泰順縣仙稔鄉仙居村,距縣城20裏。 [1] 

仙居橋歷 史

創建於明景泰四年(1453年),歷經四次重建。橋毀之因,皆罹水患。現橋為清康熙十二年重建,全長41.83米,寬4.89米,高12.6米,跨徑34.14米,為平孔木拱廊橋。
據《泰順分疆錄》記載“······明知縣郭顯宗建,成化十九年(1483年)元月洪水沖毀,弘治四年(1491年)知縣範勉重建,嘉個靖三十年(1650年)崩圮,四十二年(1653年)知縣區益重建,今康熙十二年(1673年)正月里人復建造之”;該橋有橋屋十八間,80柱單檐。為跨徑最大及現橋歷史最長的木拱橋。
1982年列為泰順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後列入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作為泰順廊橋的15座單體之一,成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仙居橋交 通

牛山北路52號客運中心有發往泰順的長途班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