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今是昨非

鎖定
今是昨非(拼音:jīn shì zuó fēi)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1] 
今是昨非(是:正確。非:錯誤)指現在做的對,而過去是錯的。形容人悔恨以前的錯誤。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分句。 [4] 
中文名
今是昨非
拼    音
jīn shì zuó fēi
近義詞
今非昔比今是昔非
出    處
歸去來兮辭
注音字母
ㄐㄧㄣ ㄕㄧˋ ㄗㄨㄛˊ ㄈㄟ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分句

今是昨非成語出處

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今是昨非”。 [1] 

今是昨非成語典故

陶淵明是晉代的田園詩人。他出身於沒落官僚家庭,到他這一代家道已經衰落.他少年時代就失去父母,生活非常艱難。但他從小有遠大的志向,發奮讀書,使自己博學多才。 [2] 
當時,社會上很講究一個人門第的高下和財產的多寡。陶淵明胸有大志,才學又很高,但一直沒有得到重用。親友們見他生活沒有着落,便勸他去做個小官,但因沒有門路,一直未能成功。直到二十九歲起,才經別人推薦,斷斷續續做過一些小官。因為時常受氣,加上他不願同流合污,所以一再丟官。他想幹其他的活,但又沒有其他專長,只好再設法去當官。 [2] 
大約是四十一歲那年,陶淵明經叔父引薦,到彭澤去當縣令。但上任沒有幾天,他就思念起原來的田園生活,產生了辭官歸去的念頭。不久他的妹妹去世,陶淵明立刻去弔唁,並且自動去職。就這樣,他只當了八十多天的彭澤令,又回去過田園生活了。又據記載,陶淵明在當彭澤令時,因不能忍受上面派來視察工作的郵督的侮辱,表示不願為區區五斗米的俸祿而向郵督這樣的鄉里小人折腰,憤然交出宮印,離開彭澤,隱歸田園。 [2] 
陶淵明歸隱後,寫了一篇《歸去來兮辭》。在這篇文章的序中,他回顧了自己的過去和自動去職的情況,表達了作這篇賦的原委。正文的開頭,寫下了:“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大意是:“歸去了,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麼還不回去呢?既然已經使自己的心志屈從於形體而出去當官,那又為什麼要惆悵而獨自悲哀呢!我認識到過去的雖然已經不可挽救,但未來的事還來得及彌補。自己確實是迷失了道路,好在迷失的路還不遠,現在已經覺悟到今天所作的正確而昨天所作的是錯了。” [2] 

今是昨非成語寓意

吃一塹,長一智。人往往從自己的錯誤中學得更快。也正因為此,我們要懂得反省自己,每日三省己身,找出自己的錯誤,尋找改正的方法,這樣學問才會不斷長進。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是智者的行為。人常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平時的人際交往中,多與那些品德高尚、多才多藝、聰明睿智的人交往,留心他們身上的優點,督促自己不斷向他們靠攏,天長日久,自己就會有很大的進步。人們要懂得反省自己,每日三省己身,找出自己的錯誤,尋找改正的方法,這樣學問才會不斷長進。 [3] 

今是昨非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今是昨非”指現在做的對,而過去是錯的。形容人悔恨以前的錯誤。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分句。 [4-5] 
  • 運用示例
宋·朱熹《答呂伯恭》:“人須是讀書講論,然則自覺其前説之誤矣,但不肯翻然説破今是昨非之意,依舊遮前掩後,巧為詞説,只此氣象,卻似不佳耳。” [5] 
宋·朱熹《朱子語類·呂伯恭》:“若不讀書窮理,主敬存心,而徒切切計較於昨非今是之間,恐亦勞而無補也。” [5] 
明·黃淮《自訟還南京賦》詩:“今是昨非須改轍,跋前素後敢辭艱。” [5] 
元·李伯瞻(《殿前歡·省悟》曲:“去來兮。黃花爛熳滿東籬,田園成趣知閒貴,今是前非。” [5] 
清·周廣業《再書董氏譜後》:“其據小江譜考定武功非汴人仲真遺墨,亦未致詳,昨非今是,理有訂正,不嫌專輒也。” [5] 
參考資料
  • 1.    林世炎編著.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M]. 福州: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8.11:204
  • 2.    段萬翰主編;丁之文,趙建仁,凌雲,錢羽,諸松鶴,廖文年,聞鋒撰稿. 中國成語故事大觀[M]. 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4.03:254-255
  • 3.    (清)王永彬著. 國學經典 圍爐夜話[M]. 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2011.07:151
  • 4.    今是昨非的解釋|今是昨非的意思|漢典“今是昨非”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3-06-15]
  • 5.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729-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