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仁山村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漕澗鎮仁山村)

鎖定
仁山村,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3.50公里,國土面積40.50平方公里,海拔2030.00米,年平均氣温18.00℃,年降水量230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5010.00畝,其中人均耕地0.98畝;有林地28786.00畝。全村轄20個村民小組,有農户1416户,有鄉村人口5006人,其中農業人口4907人,勞動力319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616人。201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609.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09.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務工為主。 [1] 
中文名
仁山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漕澗鎮
面    積
40.5 km²

仁山村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2年底,全村有1385户通自來水,有31户飲用井水,有1416户通電,有1045户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户1209户,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1322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1312户。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5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5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828.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2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2畝。該村到2012年底,有112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91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2] 

仁山村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010.00畝(其中:田3096.00畝,地1914.00畝),人均耕地0.98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8786.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90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00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12668.00畝

仁山村農村經濟

該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609.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04.00萬元,畜牧業收入1468.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654頭,肉牛244頭,肉羊1055頭);林業收入412.0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196.00萬元,工資性收入129.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09.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務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9.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30人,在省內務工290人,到省外務工140人。 [3] 

仁山村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省內。2012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872.00萬元,該村正在發展泡核桃、中草藥材、四季豆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產業。

仁山村人口衞生

該村現有農户1416户,共鄉村人口5006人,其中男性2615人,女性2319人。其中農業人口4907人,勞動力3191人。
到2012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43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55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鄉(鎮)衞生院,距離村委會衞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衞生院3.5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户1074户。 [4] 

仁山村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仁山完小、丹梯小學、大坪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雲龍二中。該村距離小學校0.00公里,距離中學5.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661人,中學生418人。

仁山村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116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920.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00元(人均0元),一事一議籌勞22300個(勞均1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502.9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已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5] 

仁山村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124人,黨員中男黨員111人,女黨員13人。團員95人。

仁山村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雖經過長期的較少民族扶持和整鄉推進項目建設,但因人口多、貧困程度深,基礎設施仍然落後。特別是農民增收上,集體無經濟支柱產業,農民更新觀念意識不強,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農業科技化水平低。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傳統,產業結構單一,羣眾的增收渠道仍然狹窄,嚴重製約了全村的經濟社會發展。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積極推廣四季豆、蔬菜、優質水稻種植特色產業,擴大種植面積2000畝;加大對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力爭年出欄豬1000頭、牛300頭、羊1000只,重點培植奶牛養殖及大棚蔬菜種植產業,計劃養殖奶牛50頭;搭建大棚200畝,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000人。到"十二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2年的4557元增加到鎮規劃的人均純收入水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