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仁威祖廟

鎖定
仁威祖廟 [1]  是始建於宋代皇祐四年,經過明清歷代維修擴建,廣三路深五進,是當年泮塘恩洲十八鄉最古老、最大的古廟,名聲遠播海內外。廟宇建築莊嚴古樸、富有鮮明的嶺南傳統工藝的特色,極具欣賞價值和歷史文物價值。1983年,市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仁威祖廟
外文名
Ren Wei Temple
性    質
廟宇
宗    教
道教
供    奉
真武帝(又稱北帝)
始建於
1052年
佔地面積
2200 m²

仁威祖廟石柱石獅

大門 大門
石柱、石獅是廟宇的特有裝飾物,這對蟠龍石柱頂上各雄踞一隻瑞獅,它昂頭挺胸,威武雄壯,石柱上雕刻兩條戲珠的蛟龍,上下翻飛於祥雲之間,栩栩如生、氣勢不凡。這對石柱建造於清代道光八年(1828年),是廣州現存不可多得的古石雕精品。據説文革中一些人想挖掉它,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挖了一米多深想拉倒它,卻只絲紋不動,只好作罷。
在西路大門口上的石匾雕刻有"應輔環樞"和在東路大門口的"輝恆耀鬥"的八個大字,書體精美,氣勢遵勁,據傳説是當年花數千金託人懇請宋代才子狀元宋湘手書的,真可謂名副其實的一字千金了。廟門口墀頭原有幾幅精美的磚雕,可惜在文革破"四舊"中遭受嚴重破壞,現在還可以從殘存的雕刻部份,想像原來的精雕細刻鬼斧神工。金漆木雕是嶺南古建築主要傳統工藝。封檐板的木雕,雖然經過幾百年風雨侵蝕,但它精美的花卉人物依然神態活現、清析可見,洋溢着南方木雕特有的神韻。
匠師們因材施藝,在縱橫交接的樑柱上,或雕刻精美的吉祥花紋走獸圖案,或雕刻一組組歷史戲劇人物的故事,它們既可獨立成章,又互相呼應,疏密動靜互相交織成一幅絢麗多姿,氣勢雄豪的立體金漆木雕畫卷。請看, 一進頭門左邊是諸葛武侯議兵出祁山,右邊是曹操銅雀台宴羣臣英雄射箭奪錦袍。過了頭門,兩廊檐板上刻有:"武松打虎"、"周處屠龍","鍾馗打鬼"和"仙人指路"等人物故事,還有取意吉祥的花卉圖案,如牡丹、如意、福壽等

仁威祖廟木雕藝術品

紋飾,而木雕金漆的"佛手",鏤刻精緻,線條精細,四個佛手俯仰傾側,野趣可人。
大殿中的木雕藝術品比比皆是,有八仙賀壽,梅鵲報喜(又叫抬頭見喜)龍鳳呈祥、 鳳麒獻瑞,魚躍龍門等,大殿的梁枋的託腳,雕成蓮花和倒掛鰲魚形狀,梁枋駝峯雕 刻成兩對瑞獅,形態各異,生動有趣,線條豐富流暢,獅子的鬚毛鐫刻細緻,堪稱絕品。木雕採用了圓雕、通雕、浮雕、沉雕的手法,把各種木雕藝術融合在一起,又敷 設金彩,流光橫溢,體現着清代木雕藝術雍容華麗的特色。細心欣賞,令人賞心悦目。

仁威祖廟仁威廟的大殿

仁威廟的大殿供奉北帝,全稱是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簡稱真武帝、玄武帝、北帝。神話傳説玄武在黃帝時降生,入湖北太和山修練,久而得道,玉帝冊封為玄武真君,太和山因此更名為武當山,取非玄武不足以當之意。又説元始天尊乃命玉帝降詔玄武收魔。玄武乃與六天魔王戰於洞陰之野,魔王化成蒼龜巨蛇,玄武神力攝於足下,鎖眾鬼於豐都大洞,玉帝賜號為玄天上帝。
玄武為龜蛇合體形態,為中國古代北方之神,北方屬水,其色黑,故曰玄,龜有甲能捍禦,故曰武。與青龍(東方屬木)、白虎(西方屬金)、朱雀(南方屬火)、合稱為四方之神。武帝司水,泮塘地處水鄉,歷年以種薺、蓮、菇、茭、菱"五秀"而馳名省內,鄉民為感恩邀福於神以不至成災,對供奉北帝禮奉倍誠。
現大殿的神案,鍾、鼓、爐、鼎都是重新按原貌配置,現僅存三件古物,一是石雕酹酒皿,二是在殿中懸掛“播液發靈”橫匾,是同治六年(1876年)鹽步(當時叫蟾步)鄉民所送。在文革中,工廠把它作閣樓板放置物品,故此得以保存下來。另一塊百孔千瘡的破木匾命運就不同了,它原是當地鄉民送的"海不揚波"木匾,文革時被丟棄在荔灣湖風吹雨淋十餘載,儘管腐蝕穿孔,但木質仍很堅硬,可見當時取材之講究了。“海不揚波”、“播液發靈”都是反映了鄉民祈求北帝保佑年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民豐物阜的良好願望。
參考資料